圈圈
饅頭是中國特色傳統(tǒng)面食之一,是一種用面粉發(fā)酵蒸成的食品。很久以前,饅頭是有餡的,后來人們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你們一定想不到,饅頭是諸葛亮和他人發(fā)明的。
諸葛亮輔佐劉備打天下,一次率軍南征,將渡瀘水。當時正值農(nóng)歷五月,天氣炎熱,瀘水瘴氣太重,加上水中含有有毒物質(zhì),士兵們喝了后,有的因此死亡,有的患病。這可愁壞了諸葛亮,怎樣才能避免死傷呢?蠻王孟獲建議以49個人頭做祭品祭祀河神,討得河神歡心,便可平安渡過此劫。雖然野蠻,但這是當時南方少數(shù)民族所信仰的,也是他們的風俗習慣,而他們被稱為蠻夷,也是因為這個。
諸葛亮聽了,自是不予理會,但卻攔不住孟獲自行舉辦的祭祀活動,心里為那49條鮮活的生命惋惜。他滿臉愁云,扇了幾下扇子,突然想起中原地區(qū)祭祀時供桌上擺放的都是食物,如果能找到人頭的替代品,再去說服孟獲,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場殺戮呢?他決定試一試。
諸葛亮找到軍中的廚子,商量能不能用形似的食物代替人頭,最后他們決定用面粉制作這種食物。他們用米酒將面粉揉在一起,做出蠻人頭的樣子,再往里面塞滿牛肉、羊肉,隨后放入蒸籠,蒸熟后揭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定睛看去,這種食物的外形和蠻人頭果然有幾分相似。
諸葛亮找到孟獲,跟他說:“這是我們漢人祭祀用的貢品,大王可以試試用它祭祀,保證神靈喜歡?!弊罱K,面粉做的“人頭”被放在了供桌上,祭祀開始,49個蠻夷青年獲救。
祭祀完,面粉做的“人頭”還有剩余,諸葛亮便借口吃了可以消災避難,分給了少數(shù)民族的兄弟,他們很喜歡吃。他們也覺得用食物祭祀的方式更好,便不再用人頭祭祀,而這種食物因為是按照蠻人頭的樣子做的而被稱為“蠻頭”,后來,人們覺得名稱有些恐怖便將其改為“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