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柔
老路是我中學時期的朋友,我們一起辦過文學社。當年跟地下黨似的,晚上我去找他,偷偷用他媽媽單位的復印機印我們的手寫文學小報。時不時沒墨粉了,我們就把那臺破機器拆了再組裝。每次他拿著一沓熱乎乎的復印紙問我:“夠了吧?”我則說:“再加幾張白紙!”當年我覺得老路的媽媽就是我們的靠山。
我們的年少時光就在復印機的光芒中過去了。隨后的歲月,我們像散沙一樣各忙各的,偶爾在過年的時候打個電話問候。我們在同一個城市里失散了。
直到前幾天,一個看望病人的同學在樓道里遇見老路,我才知道他媽媽病了。老路在病房里陪伴了他媽媽兩個月,寸步不離。
樓道里,老路說已經把房子抵押,貸款全交給醫(yī)院了。很多人勸他不要一根筋,自己還有孩子和老婆要養(yǎng)活。他說:“這是我媽,我不這么做不安心。”樓道里很暗,他靠在墻上,我別過頭使勁眨眼睛,好把涌上來的眼淚眨干凈。
人到中年,我們忽然不得不目睹父母的生老病死。我們費力地抓住他們使勁伸出的手,大聲喊“堅持住”,可我們的聲音是那么微弱,手里的手在向下不?;?,我們始終無法攥住這注定的分離。
我經常在熟悉的場景里猝不及防地想起父親,想起他愛吃的飯館、他常去的地方。直到父親走了很久,我才從想念的悲傷中跋涉出來,發(fā)現(xiàn)在長長的一生里我們是那么陌生,甚至成年之后的唯一一次擁抱,竟是我久久地趴伏在他已經冰冷的身體旁。不再有溫度的告別是那么決絕。
我放棄了很多異地工作的機會,始終陪伴在父母身邊,只為這一世的相遇。能在一起是那么溫暖,盡孝是世上抗拒這冰冷遺憾的唯一方式。(摘自《如愿》中信出版社 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