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旭
蒙特梭利認為,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在嬰兒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周圍的成人并沒有刻意地教給他語言,然而對嬰幼兒而言,人類的語言就如同最美妙的音樂,他們會瞪大了雙眼看著成人說話時口型的變換、豐富的表情,會傾聽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語調(diào),他們生命內(nèi)在有一種自發(fā)的力量,讓語言在他們尚不能表達和自由活動時,就開始被吸取、儲存。3歲以前,嬰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分為兩個時期,0~1歲是前語言期,是嬰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初建期或者說是準備期;1~3歲是語言期,迎來了人生語言發(fā)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嬰幼兒還沒有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學齡前教育,家庭就成為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沃土。因此,在這個時期,利用好自然賦予人類的這種本能,在家庭中注重培養(yǎng)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努力開發(fā)嬰幼兒潛在的語音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培養(yǎng)嬰幼兒時期的語言能力,使嬰幼兒更好地認識事物、發(fā)展思維,與他人溝通交往,更好地適應社會、接受教育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語言是一種溝通方式,嬰幼兒第一個溝通方式是哭,但是他很快就會使用舌頭和上顎發(fā)出“哦哦、咯咯、呀呀”等聲音。一個大腦機能、聽覺系統(tǒng)、發(fā)生器官正常的寶寶,隨著對環(huán)境、人、物的適應和熟悉,重復性的聲音讓他開始學會關聯(lián),比如,“寶貝寶貝”類似這樣溫柔的呼喚和媽媽關聯(lián)起來,家中的狗狗和聽到的“汪汪”關聯(lián)起來,等等。2個月時,嬰兒可以把特定的聲音和特定的唇部活動聯(lián)系起來,4個多月能夠識別自己的名字,6個月后開始知道他的名字實際上是在喊他自己,10個月時可以明白一些手勢,通過手指和咕噥來表達自己想要干什么,12個月前后會冒出一些簡單的詞,比如,媽媽、爸爸、拿等等。這時的嬰幼兒注重語調(diào),一個激勵的語調(diào)意味著“你真棒、加油”,一個嚴厲的語調(diào)意味著“不行、停下來”。13個月以后,一旦他們學會了第一個詞,就會嘗試更多,開始明白一些語法的基本原理,比如,寶寶吃飯,而不是飯吃寶寶。19~24個月進入語言的爆發(fā)期,幼兒可以一天學習10個左右的新詞匯,可以把兩個或4個詞匯組成一個句子,開始學會觀察和傾聽,吸收成人說的和做的每一件事。2~3歲時幼兒基本掌握口語階段,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伴隨著他們掌握的詞匯量不斷豐富和增加,語言表達意愿和想法的頻率也在增加。3歲時幼兒開始學會匯總信息,并加入一些復雜的想法,提出好多的問題和不斷的追問,還可能會講一些小故事。家長了解0-3歲嬰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會為家庭語言教育提供幫助,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作為孩子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語言運用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讀是理解語言的過程,屬于接收信息,說、寫是語言表達的過程,屬于發(fā)送信息。理解和表達雖屬于交際過程的不同階段,但都受制于語言環(huán)境,語言發(fā)展需要環(huán)境,如果剝奪了嬰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他們是難以掌握語言的。所以說,優(yōu)良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是嬰幼兒掌握語言的先決條件,會刺激嬰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給幼兒提供多看、多聽、多說的機會,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1.利用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豐富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當寶寶用一聲啼哭宣告他(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家長和寶寶的交流就已經(jīng)開始了。在嬰兒睡醒時,用緩慢、柔和的語調(diào)對他講一些“悄悄話”,如,“噢,寶寶(呼其乳名)醒了,睡得好嗎?”“寶寶,我是媽媽,天氣有些涼了,媽媽給你加件衣服?!薄皩殞?,餓了嗎?媽媽來給你喂奶吧!”等等。每天3~5次,每次3~5分鐘??山o嬰兒聽覺刺激,有助于寶寶早日開口說話,并促進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嬰兒說話的聲音要輕柔緩慢,還可以配以撫摸,最好用標準的普通話和主謂賓完整的標準語句。當寶寶牙牙學語時,家長要及時對孩子的聲音做出回應,家長說的話越多,幼兒儲存的語言信息就越多,及時的交流和反饋會喚起寶寶學話的興趣和積極情緒。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戶外,走到哪里,交流就到哪里。如,在超市里購物、公園里散步、游樂場里玩耍等,都要找些適當?shù)脑掝}和寶寶說話,盡量看著寶寶的眼睛,關注寶寶交流后的情緒變化,當感到寶寶聽懂了的時候要給予鼓勵,當寶寶不喜歡一個話題的時候要適時終止。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家長要多創(chuàng)設和寶寶聊天的機會,啟發(fā)幼兒自由談論自己的感受和見聞,如,愛看的動畫片、喜歡的小動物、認識的新伙伴等等,使孩子愿意表達,多說話,提高其語言發(fā)展能力。
2.從日常生活的各種情境入手,創(chuàng)設嬰幼兒優(yōu)良的語言環(huán)境。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眿胗變旱恼Z言是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模仿習得的,并在日后學習知識的同時發(fā)展起來,運用的機會越多,語言發(fā)展就會越好。在日常生活中嬰幼兒的語言活動是零散的、大量的,是在無意注意下進行的,他們不受約束,隨時隨地根據(jù)交際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根據(jù)周圍語言的刺激進行著語言模仿和交流活動。比如,動畫片里的對話、有意思的廣告詞、家人的口頭語等常常被他們模仿,而且會惟妙惟肖地加上動作,如果家長能夠對嬰幼兒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這種語言模式加以關注和輔導,就可以使他們在無意注意下豐富語言。此外,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感知對象是活動的內(nèi)容及過程,語言只是輔助使用的工具,語言交際是隨著活動的進程而發(fā)展的,相關詞匯和語句不需費多余精力就可以獲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盡量避免一些消極的語言信號對孩子的消極影響,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凈化、美化、規(guī)范化,從而實現(xiàn)嬰幼兒的語言美和行為美。語言的運用是工具,更是學問,要讓孩子始終在文明、自信,充滿希望的“綠色語言”中健康成長。
看圖書、講故事是非常好的語言學習途徑,而且對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辭的父母來說,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首先,要選取適合寶寶月齡的圖書,最好是經(jīng)典故事或經(jīng)典繪本等,無論是插圖還是語言要互相匹配,有教育價值。其次,要自己先瀏覽一遍圖書,不要邊講邊看,斷句錯句不斷,這樣不但會使故事的內(nèi)容大打折扣、缺乏吸引力,還會干擾嬰幼兒的思路,不利于語言的發(fā)展。正確的看圖書講故事方式是,每天選取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選取適合嬰幼兒月齡段的圖書,讓孩子依偎在家長的懷抱之中,爸爸媽媽用親切的口吻、有變化的語調(diào)繪聲繪色地把故事講出來,這個過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嬰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語言的熏陶。對于月齡小的嬰幼兒,家長要用手指著圖為寶寶講故事,講到哪里就指到哪里,語速放慢、吐字清晰;對于大一點的嬰幼兒,家長講完故事可以向他們提問,讓其思考并做出回答,也可以啟發(fā)嬰幼兒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感受,活躍思維,理解故事。通過這樣的交流互動,幫助孩子記住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和一些好詞好句,不但豐富了嬰幼兒的詞匯語句,而且培養(yǎng)了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看圖書時,家長需要選取有意義的圖片,一面讓嬰幼兒觀察,一面啟發(fā)、引導他們思考、推理、想象,用恰當?shù)脑~匯組成句子,講述圖片的內(nèi)容。比如,提問:“圖片上有什么?”“這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做什么呢?”等,啟發(fā)嬰幼兒講出畫面上的內(nèi)容,描述出不同的情節(jié),以至編成簡短、完整的小故事,達到培養(yǎng)嬰幼兒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性的目的。
對于低齡的嬰幼兒來說,在一個階段可以每天反復講一個故事。因為月齡越小的寶寶越喜歡重復性的語言和故事情境,比如,經(jīng)典故事《拔蘿卜》,里面都是重復的段落和語句,只是出場的小動物有所不同而已,多少年來經(jīng)久不衰,嬰幼兒百聽不厭,還特別適合在家庭和幼兒園進行故事表演。類似這樣的故事可以反復地講給嬰幼兒聽,講過多次以后,和他們一起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對話熟練了,接著在家庭中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這樣的做法不但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鍛煉了嬰幼兒的語言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激發(fā)了其表現(xiàn)欲和自信心。
游戲是嬰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語言游戲讓嬰幼兒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變得更加自由、輕松和愉悅。嬰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在游戲的過程中,產(chǎn)生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性體驗、自主性體驗和成功感體驗。在游戲活動中家長要留給嬰幼兒更多的游戲空間,所確定的語言教育方法和目標要力求使語言游戲轉化為嬰幼兒自身的學習需要,貼近他們的學習特點,使其積極地完成語言學習。語言游戲要按照嬰幼兒語言發(fā)展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
1.聽覺語言游戲。這個游戲尤為適合低月齡幼兒。主要目的是通過親密接觸加強親子交流,促進嬰幼兒早期聽力發(fā)展。剛出生的寶貝就有聽覺,尤其是對媽媽的聲音更為敏感。媽媽將寶貝輕輕地抱起來,面對面溫柔、親切、細聲地跟孩子講話,內(nèi)容可以十分廣泛,說爸爸媽媽對寶貝健康的關懷、大家對他(她)的喜愛、他(她)給爸爸媽媽帶來的喜悅和幸福等等。隨著嬰幼兒年齡增長,這個游戲依然可以繼續(xù),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念兒歌、講故事,給他們提供豐富的聽覺語言內(nèi)容。
2.發(fā)音游戲。很多嬰幼兒發(fā)不好平卷舌或者容易混淆發(fā)音相近的音,比如,四和十,老和襖等等,爸爸媽媽可以和嬰幼兒玩繞口令的游戲,語速由慢到快,聲音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等,增加語言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根據(jù)嬰幼兒的喜好創(chuàng)編游戲情境邊玩邊學,如,摘果子、過小橋、鉆山洞等,加入順口溜或者兒歌,鍛煉幼兒的發(fā)音。
3.詞句游戲。詞句的游戲形式有許多種,比如,問答歌。(家長)我來問,你來答,誰的鼻子長?(寶寶)大象的鼻子長又長。(家長)我來問,你來答,誰的耳朵長?(寶寶)兔子的耳朵長又長……再如,反義詞問答游戲。(家長)我說粗,(幼兒)我說細,(家長)我說高,(幼兒)我說矮……還如,角色游戲——娃娃家、小餐廳、開商店、上醫(yī)院等等。這些語言游戲可以讓嬰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掌握語言并合理運用。
總之,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啟蒙教育,也是一種終生教育。嬰幼兒語言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家長應該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并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和引導嬰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多練,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以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