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位教育家的博客,叫做“靜聽花開”,細讀下來,感慨良多。如今信息化時代,社會前進的腳步越來越快,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也越來越高,浮躁的環(huán)境氛圍,很容易讓家長走上急功近利的誤區(qū)。在成為班主任之際,我就暗暗告訴自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花期,也許他是喜陽的向日葵,需要太陽的召喚,方能展露笑臉;也許他是喜陰的夜來香,只會在夜晚默默釋放馨香;也許他是耐寒的臘梅,只有經受嚴冬的考驗,方能散發(fā)沁人的花香。在我看來,班級正是培育這朵朵鮮花的熱土。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更注重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他們營造健康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用嚴謹?shù)陌嘤柡拓S富的活動來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以愛和耐心來滋養(yǎng)他們的心靈,助推他們向上向善健康成長。
靜待花開,首先要了解我們要種的是什么花。學生的教育,也是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了解了他們的不同,才能有針對性地施以合適的教育。
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是天真無邪的,校園里的一切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也是陌生的。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好奇心強,自制力不足。他們當中,有些孩子內向、膽怯,適應能力弱,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懷;有些孩子好動、膽子大,安全意識薄弱,我們需要幫助他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不去傷害他人;有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同學友好相處,我們需要多多開導他們,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有些孩子脾氣急躁,容易侵犯他人,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冷靜下來,學會冷靜地待人處事;有些孩子接受能力較差,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愛,幫助他們提升能力。
靜待花開,不是被動的守候,而是關注學生的需要,因時制宜,主動為他們提供成長所需的養(yǎng)料,就如雨露、陽光和微風,有了它們的幫助,學生才能像花兒一樣盛開,才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班訓,就如花兒生長所需的雨露一般,絲絲入心,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誠實、團結、文明、禮貌”,這八個字是班級每個孩子都需要爛熟于心的班訓。為了讓學生明了這四個詞的真正含義,我利用四節(jié)班會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逐個進行詮釋。
“誠實”,即真誠老實,不虛偽。誠實一般用于贊美一個人美好的品質,它具有“善”的特質。開學初,我們班上有學生丟失東西的現(xiàn)象,有學生不遵守班規(guī)私藏零食的現(xiàn)象,也有學生故意損壞他人文具和課本的現(xiàn)象。當我處理這種問題時,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不敢說真話,甚至撒謊。對于孩子不誠實的行為,我沒有姑息,因為這些行為如果沒有被及時糾正,長此以往,就像一顆毒瘤會逐步擴散,侵蝕學生幼小的心靈。為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我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誠實品行養(yǎng)成的滲透教育,如通過排演情景劇、觀看專題片等形式,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在榜樣示范的熏染中,逐步認識到保持誠實言行的寶貴,并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誠實守信的言行,形成誠實的品德。
“團結”,即相互配合,不自私。六七歲的孩子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矛盾,為了化解這些矛盾,我從上課、下課、排隊做操、吃飯等多方面著手,認真觀察,從中找出矛盾的起因。我發(fā)現(xiàn),關鍵的原因在于他們缺乏集體意識,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愛斤斤計較,由此產生各種矛盾。為了增強孩子們的集體意識,我嘗試利用每周一升旗后的時間公布上周班級在衛(wèi)生、紀律、兩操上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對為班級爭得榮譽的孩子進行表揚。同時,我也會讓孩子們樹立紅旗目標,強調每個孩子都應該為班級大家庭的榮譽而努力。
“文明”,即遵紀守規(guī),明是非。從開學之初,我就有意在學生心中銘刻這樣的意識:爭做文明的孩子。為強化對文明行為的理解,我列舉了他們平時在生活中的常見的文明和不文明的行為習慣,以此來加深他們的印象:“文明的孩子不會在洗手后將手上的水撒到別人身上;文明的孩子會將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文明的孩子不會摘花、爬樹、踩草坪;文明的孩子會保護好課桌椅和文具……”每天,我都會反復叮囑,意在提醒他們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幫助他們形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禮貌”,即與人為善,懂禮節(jié)。每天早上我都會讓同學們互相問好,從基本的禮貌用語開始,幫助學生形成文明有禮的習慣。有時候當學生看到我不僅不打招呼,反而準備閃躲時,我會主動迎上去向他問好,以身示范。除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禮貌的表達,我也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講禮貌的態(tài)度,特別是改錯的態(tài)度。我告訴學生:犯錯后能主動道歉,是有禮貌的行為;能夠原諒別人的無心之失,這也是難能可貴的文明行為,值得我們大力提倡。
愛,就如照耀花兒的陽光一般,是最溫暖的力量。教師要用愛搭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也要用愛搭建友好的生生關系,營造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用愛搭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痹趧傞_始成為一年級班主任的時候,我十分苦惱,甚至有些不耐煩:我很難理解為什么學生之間總有說不完的話;我也不理解為什么每個學生遇到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找老師解決;我更不理解為什么老師說的話總有一部分學生聽不進去,為什么總有那么幾個學生的拼音怎么都寫不好……這些問題困擾了我許久,在向前輩和書本請教后,我才豁然開朗:這是因為學生喜歡老師、喜歡交朋友;這是因為有些學生本身聽話的能力就會弱一些;這是因為有些孩子的手指功能還沒有發(fā)育完全,握不住筆字當然寫不好……在了解了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后,我開始理解他們,開始寬容他們的不易、不足。我相信,他們確實很努力地想聽清楚老師說的話。他們中間的很多孩子是獨身子女,在家缺少玩伴,他們渴望朋友,渴望有人來聽他們說話,哪怕是芝麻大小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有可能是天大的事,天大的秘密。慢慢地,我對孩子們的回應里,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關愛,而敏感的學生,因為老師的這份愛,更愿意跟我談話,更愛幫我做事,更喜歡聽我講課了。與學生交流交往中,我的言行風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學生效仿的榜樣。
用愛搭建友好的生生關系。源于平時的互相關心和幫助,學生之間用愛搭建起寶貴的同學情。用愛搭建的同學友情,簡單,真誠,幫助他們共同度過美好的學生時光。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作用,我專門成立了“幫幫團”和“加油團”,充分發(fā)揮優(yōu)生的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實現(xiàn)學習上的轉化。同時,我還在班會課上展示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成果,推介好的學習方法;對幫幫團中比較負責的學生進行獎勵,進一步調動他們互幫互助的積極性。此外,我們還成立了“衛(wèi)生團”和“紀律團”,幫助有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發(fā)揮所長,建立自信,讓他們也能為班級這個大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一席之地。除了學生一對一的互幫互助,我還通過評選每天的冠軍組,實現(xiàn)組與組之間的相互帶動和促進作用。如:有的小組讀書時聲音整齊響亮;交作業(yè)及時,課本保管得好,我們就會評選其為冠軍組,號召其他組向他們學習。
多元多彩的活動,就如吹過花苗的微風,讓學生時時不忘自我涵養(yǎng)的提升,在多元的活動中不斷提升素養(yǎng),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一年來,為了增強學生讀書和表達的熱情,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如: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了朗誦大賽和“小小主持人”競賽,并專門在午睡前后設定了“聆聽十分鐘”的讀書活動;為了幫助孩子鞏固已學知識,增加課外積累,我又在班級開展了查字典大賽、趣味知識大會和“我是小演員”競賽活動;為了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我在班級開展了“誰是戴眼鏡的小老鼠”、“藍”娃娃和“話”眉鳥等游戲活動。
此外,我還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項“六句話”的特殊作業(yè),具體內容為:放學后,詢問孩子三句話——1.能給我講講你今天學到什么了嗎?2.你今天做好事了嗎?3.你今天按時完成作業(yè)、舉手發(fā)言了嗎?上學前,叮囑孩子三句話——1.上課積極發(fā)言,不要講話,好嗎?2.下課不要亂跑,不要踩踏草坪,好嗎?3.不要和其他同學產生矛盾,學會謙讓和原諒別人,好嗎?這項特殊的作業(yè)非常受家長的歡迎,有家長回復我:“孩子是一張白紙,你關注哪里,他就會在哪里改變,我深信這一點。支持老師!”陸陸續(xù)續(xù)地,很多家長都表達了對我的支持,這項特殊作業(yè)也得以“光榮”地加入家校聯(lián)系手冊一欄中。
“六句話”教育法實施一個多月之后,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的轉變。我根據(jù)每個月的主題進行了輪換,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入了“今天寫字時做到‘三個一’了嗎”“你在學校的作業(yè)獲得了幾顆星”等等細化的內容?!傲湓挕苯逃龑嵺`堅持了一個學期,我欣慰地聽到一片叫好的聲音:“老師,我們家孩子今天收到其他同學的生日祝福,特別高興,他對我說以后每天要發(fā)言三次?!薄袄蠋煟⒆釉诩覜]有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也沒有及時收書包,所以沒有給孩子簽字。直到孩子可以獨立完成好任務,我才會簽字,請老師諒解?!薄袄蠋?,我媽媽每天都和我說了六句話,我要爭取每天在學校獲得表揚?!薄袄蠋煟易罱泻艽筮M步,我爸爸也給我打了五顆星,如果我再得兩次五顆星,那我也可以換取寫上自己姓名的小紅花了,對嗎?”就這樣,“六句話”教育法在構建親子親密關系、搭建家校和諧教育關系和推動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上發(fā)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靜待花開,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因人制宜;靜待花開,需要關注孩子的需求,精心培育。靜待花開,更需要耐心等待——如果有的孩子遲遲沒有迎來自己的花期,我們也不能停止對他心靈的供養(yǎng)。也許,這顆種子不是為了開花,而是為了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