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今天,我們?nèi)绾巍白鲎约骸?/h1>
2019-03-27 03:30李飛
中國圖書評論 2019年3期
關鍵詞:創(chuàng)傷性主體

李飛

雖然我文身、抽煙、喝酒、說臟話,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女孩。

根據(jù)齊澤克的說法,在后意識形態(tài)/晚期資本主義的世界里,一般的意識形態(tài)批評已經(jīng)失去了其批判力,因為主體是自反性的主體。也就是說,主體會運用所學的社科知識,反思自己的處境。比如說,當我們指出,某種現(xiàn)象背后掩蓋的是壓迫性的社會事實,主體對此并不吃驚,因為他們始終知道這一點;比如說,當我們指出,某個“偶像”僅僅是被商業(yè)包裝出來的消費品時,主體并不反駁,因為他們完全知道這些———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追逐行為。如果愿意觀察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青年人對自己處境的闡釋方式,最終是“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壓力”。也就是說,他們并沒有受困于“虛假意識”。有意思的是,這種自反性主體,卻面臨著更多的主體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做自己”(beyourself)。

在今天,“自我”已經(jīng)被體驗為分裂狀態(tài)。一方面,主體必須承擔象征界的委任,做企業(yè)職工/子女等;另一方面,主體內(nèi)部又存在另一個“自我”,可以和社會現(xiàn)實(reality,在拉康和齊澤克的理論中,現(xiàn)實是由象征界和想象界組成的)保持距離。有一則著名的網(wǎng)絡諧語:雖然我文身、抽煙、喝酒、說臟話,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女孩。怎么理解這句話呢?這是一個精神分裂者的囈語嗎?或者說,這是晚期資本主義典型的主體經(jīng)驗?可以斬釘截鐵地說,兩者都是。這句話中實際上有兩個“我”,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我”(文身、抽煙、喝酒、說臟話),另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我”堅信存在于主體之內(nèi),卻沒有實際顯露出來的“我”(好女孩)。前一個“我”是現(xiàn)實中的主體,而后一個“我”則是想象界的自我形象。只有堅信主體能將這兩個“我”統(tǒng)一起來的人,才會將這句話看作笑話。事實上,這則諧語更像是主體經(jīng)驗的讖語。何以如此?要從拉康說起。

拉康將現(xiàn)代文明/資本主義定義為父性意象衰落的時代。主體的形成過程中,需要一個父親形象(未必是生物學上的父親)作為主要的認同點,并且主體主要參考父親形象確認自己在現(xiàn)實中的位置。而在現(xiàn)代文明中,“父親的象征性功能在日益遭到破壞,換言之,這一功能的述行效率正在消失,于是父親不再被視為個人的理想自我或象征性權威的載體,而是被視為人的自我理想或想象中的競爭者,因此,主體永遠不能真正‘成長起來”。[1]齊澤克在這里不無譏諷地補充說,今天的年輕人即使到了三四十歲,也是“不成熟”的成年人。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區(qū)分一下理想自我(ego ideal)和自我理想(idealego)。在拉康的理論中,前者和想象界相關,指的是主體認同的可愛的形象;后者更多地和象征界相關,指的是凝視著主體或者主體凝視自己的位置,正是在這一位置的凝視下,主體才顯得可愛。

換言之,在晚期資本主義中,父親經(jīng)常是有缺陷的,他不過是資本社會中的平庸勞動力而已。此時,承擔主體的自我認同的功能的,是大眾文化或亞文化。主體更多的是在超級英雄、愛豆、網(wǎng)絡小說、游戲中,攝取理想自我。但是,這樣的理想自我是完完全全的虛構,并不斷地制造無限膨脹的主體體驗。比如在網(wǎng)絡小說中,主人公總是一個通過“個人奮斗”/“個人魅力”獲得了巨大成就的主體,環(huán)境常常被設置為證明主體性的障礙。2018年年初在起點中文上更新完結的小說《超品相師》,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級”,最終統(tǒng)一銀河系,成為比女媧更高層次的生命體。有意思的是,《超品相師》在某種程度上是對2016年完結的《極品相師》的改寫。在《極品相師》中,主人公征服三界,最終成為新一屆的玉皇大帝。這里的改寫非常簡單:從“極品”到“超品”,從一個膨脹的主體到另一個更加膨脹的主體。問題并不在于主體會誤識這些作品,讀者們完全知道網(wǎng)文的虛構性,以及邏輯上的不可能性。真正的問題是:我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我依然如饑似渴地依賴它們。在拉康看來,自我的形成依賴于不斷地攝取他者形象。今天,大眾文化和亞文化提供的他者形象/理想自我,不斷地在制造主體的象征身份之外的自我體驗。

另一方面,正如齊澤克所描繪的,超我———社會權威在主體中的內(nèi)在延伸———在現(xiàn)代社會并不采取禁令的形式,而是采取鼓勵的形式,即鼓勵“做自己”??梢钥吹剑愿缓罏榇淼馁Y本社會的成功人士,在各種演講和提問環(huán)節(jié),不斷地呼吁年輕人“堅持自我”;只有“堅持自我”,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而權力機器也采用類似的方式,不斷地鼓勵奮斗,奮斗的目標當然是個人的成功。主流話語時時提醒青年要自我反省是不是真的在努力奮斗,為自己的夢想拼搏。社會權威所要求的“做自己”,實際上采用了一種規(guī)劃成功之道的方式:“做自己”是通往成功的真正道路。超我對于“做自己”的介入,實際上使得主體面對了“做自己”的壓力。

“做自己”就是要一個人克服環(huán)境壓力,發(fā)揮個人所獨有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但是我們遲早會意識到,“自己”本來就是一種虛空,非要固執(zhí)地“做自己”,“那么你除了變成智障外不會有什么收獲”。[1]434簡言之,“做自己”造成了齊澤克所說的悖論性的身份危機:后現(xiàn)代主體對自己毫無把握,找不到關于自我的“合適的面孔”。因此,齊澤克認為,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主體十分狂熱,為強調(diào)其個體身份,不斷采取強迫行為、用變本加厲的怪癖或越來越怪異的衣著等方式,極力填補這種空虛”。[1]434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到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年輕人不斷地尋找面具,其癥候在于不斷地尋找“面具”這一姿態(tài),而不是面具的內(nèi)容究竟是什么———“葛優(yōu)癱”“養(yǎng)蛙”“佛系”“小豬佩奇”?!案饍?yōu)癱”背后是什么?“養(yǎng)蛙”背后是什么?“小豬佩奇”背后是什么?這一系列典型的問法都錯過了最終的問題:為何主體強迫癥似的堅持尋找一副“面具”?正是“尋找面具”這一姿態(tài)本身構成了真正的時代癥狀。

基于上述論述,齊澤克認為,晚期資本主義/后意識形態(tài)社會的主體受困于一種自戀模式。這種自戀有兩個基本的特征,同時也是后現(xiàn)代主體的兩個基本癥狀。

其一,主體執(zhí)著于“私我本真性”(privateauthenticity,季廣茂將其譯為“隱私本真性”)。想象界的自我(好女孩)不但被切實地經(jīng)驗為真實,被切實地在主體內(nèi)部空間化,而且被視為是本真性的。我的象征身份是我不得不承擔的,而“私我”才是真正的、原初的、不可復制的我。這里,在主體內(nèi)部空間化的“私我”,并不同于啟蒙運動以來,思想家所假定的主體內(nèi)部的反思主體。反思主體是在世界中抽回自身,留下一段反思距離,以更好地理解現(xiàn)實。而“私我”是被主體切實經(jīng)驗到的,并且其存在就是為了和現(xiàn)實拉開距離。主體的典型態(tài)度是:我們不應該努力改變世界,而是通過投身于新型的(精神、審美)主體實踐———從慢跑、健身、旅游、自拍到沉溺于二次元、聆聽精神啟蒙課程、不斷地更換網(wǎng)絡面具等,來重塑本真性的“自我”,進而改變世界。主體“傾其一生致力于活著,致力于過上這樣的生活———充滿了越來越精致的、由人工刺激或誘發(fā)的小快樂”[2]。正是在此角度上,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志強教授針對當前青春電影提出的“青春戀物癖”[3]概念———大眾文化癡迷于青春期的面孔、故事和情感。青春、情感被安置在“私我”空間的重要位置之上,主體通過一遍遍地重溫/想象它們來體驗“私我”,并使其具象化。有意思的是,主體對“青春”“愛情”有著病態(tài)的迷戀,但是在現(xiàn)實中,完成認識、戀愛、保持親密關系這一系列行為卻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就涉及自戀的第二個癥狀。

自戀模式也使得主體調(diào)整了自我和他者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主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齊澤克所說的后創(chuàng)傷主體(posttraumaticsubject)。對于主體而言,“‘他者本身———真實的,有欲望的他者———被體驗為創(chuàng)傷性的干擾力量,某種粗暴地干預我的‘本我的封閉平衡的東西。不論這個他者做什么———如果他/她撫摸了我,如果他/她吸煙,如果他/她責備我,如果他/她以貪婪的目光看著我,甚至如果他/她對我說的笑話不發(fā)出由衷的笑———都是(至少說是潛在的)對我的一種自我空間的粗暴侵犯”[4]。

主體將真的、有欲望的他者體驗為創(chuàng)傷性的干擾。干擾的是什么呢?是“私我本真性”的內(nèi)在空間。注意,這里的創(chuàng)傷性體驗,未必是現(xiàn)實中的真實經(jīng)驗,只要在想象中構成創(chuàng)傷體驗即可。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在中國興起不久之后,論壇通過新的故事形式塑造了“惡婆婆”“鳳凰男”兩個主要的帶來創(chuàng)傷性體驗的他者形象。而對“惡婆婆”“鳳凰男”的創(chuàng)傷性體驗,直接指導了主體的實踐活動。在眾多的網(wǎng)絡相親帖中,出身一般,行為或言談和女性期待不符的男性都會被指認為“鳳凰男”,并被鑲嵌進“極品”/“奇葩”的敘事框架。最近,熊孩子/壞老人也有類似遭遇,尤其是熊孩子———相較而言,中年男人只得到“油膩”的稱呼則幸運很多。這兩年,整個社交網(wǎng)絡在論壇中汲取素材,不斷地演繹“熊孩子”故事,最終使得“熊孩子”成為又一個投射創(chuàng)傷體驗的他者。在公共空間,當然不應該大聲喧嘩,不應該跑動、打鬧。但是,作為尚未完全社會化的小孩子,在公共空間理應得到更多的忍耐。但是,后現(xiàn)代主體并不以此為然?!靶芎⒆印钡穆曇艋騽幼鳎址?傷害到了“私我本真性”的空間,于是變得不可容忍。2018年4月,一段公交車上的監(jiān)控視頻在社交網(wǎng)絡上流傳。視頻中,一個成年男子和一個兒童說了些什么,兒童輕踢了男子的手背。男子突然爆發(fā),站起身來,用過肩摔的方式將孩子摔倒,并連續(xù)用腳踩踏兒童的頭部。視頻下的評論,令人毛骨悚然。收到“贊”最多的,以及評論數(shù)量最多的,是以下類型的評論:終于有人收拾熊孩子了/熊孩子碰上熊大人/現(xiàn)在被教訓以后就老實了/他干了我不敢干的事兒。在這里,主體拒絕向真實的他者移情,卻固守想象中的被“熊孩子”傷害的自我體驗。因此,主體總是懷著創(chuàng)傷心態(tài)/戒備心態(tài)接近他者。這種情形下,真正的愛情是無法發(fā)生的。

主體拒絕向真實的、有缺陷的、充滿欲望的他者移情———“他還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但是,主體全身心地向虛擬形象移情:愛豆、超級英雄、影視劇人物、小奶狗,等等。這些形象是安全的,無法觸碰到主體的“本真性私我”。甚至,這些形象構成“本真性私我”的一部分,侵犯它們就是侵犯我。因此,為了愛豆,進行一場“戰(zhàn)斗”也是值得的。畢竟,這不僅僅是為了愛豆的形象,也是為了主體的最為本真的自我。在此語境下,就更容易理解中國目前的民族主義。由于具有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后現(xiàn)代主體對社會有著“現(xiàn)實主義”的認識。在中國,主體非常熟悉從經(jīng)濟出發(fā)觀察社會的模式。主體將社會視為充滿利益競爭的地方,其中經(jīng)濟地位決定個人位置。因此,主體常常和社會現(xiàn)實保持一種反諷性的距離,表現(xiàn)得超然、冷漠。但,國家是一個例外。國家形象,最典型的是《那兔》中的可愛的易受傷害的兔子形象。國家不是一個真的有血肉的他者,而是一個既抽象又具體的大他者。這個大他者以一種可愛的形象(兔)出現(xiàn),這是一個主體的理想自我瘋狂投注的形象。傷害了這個形象,就等于傷害了最內(nèi)在的我。國家的面孔是創(chuàng)傷性的,是被外部力量所創(chuàng)傷,而不是給主體制造創(chuàng)傷。主體遭遇到的一切創(chuàng)傷性經(jīng)驗,和國家無關。但是,國家(或真實或想象性地)遭到了創(chuàng)傷性干擾,主體就將其等同于自我遭遇到了創(chuàng)傷。在國家問題上,主體并不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將其視為冰冷的“統(tǒng)治機器”。

那么,如何理解主體此種自戀模式的凸顯呢?或者說,父性意象的衰落、超我的鼓勵姿態(tài)使得主體分裂出想象的自我,那么,又是什么將這個“自我”形塑為上述的自戀主體呢?拉克勞和墨菲在其著作《霸權與社會主義策略》(國內(nèi)譯本譯為“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策略”)中,借用拉康的“根本不存在性關系”的說法,認為“根本不可能有社會這樣的東西”。社會可以將自身建構為某種客觀事實或可知的現(xiàn)實,但是必定存在抵制象征化的剩余物。這個抵制象征化的剩余物就是不堪忍受的、實在界的、不可能的內(nèi)核,社會正是圍繞著這個內(nèi)核建構起來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拉克勞和穆菲將這個內(nèi)核稱為“對抗”,齊澤克將其解讀為“無法符號化的、創(chuàng)傷性的社會分工”[5]。社會分工不但使個人異化,而且導致了無法彌合的社會分化(資本方和工薪方)。這種對抗可以說是齊澤克所說的“刺穿了社會軀體‘垂直對抗”[2]74。“垂直”對抗總是會受到嚴格的審查,因此常常會被置換或者翻譯為“水平”對立(制造一個本真性的自我,將他者體驗為創(chuàng)傷性干擾)。在這個意義上說,主體的自戀模式事實上是對“垂直”對抗的象征表達。社會對抗的內(nèi)核越是堅硬,主體越是自戀。

行文至此,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在后意識形態(tài)時代,一般的意識形態(tài)批評似乎失去效力。那么,意識形態(tài)失效了嗎?齊澤克的回答是:并沒有。齊澤克認為,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忽略了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形式。在齊澤克看來,形式具有述行力量,它會在無意識當中自動產(chǎn)生認同。一個普通人,在參加納粹儀式的時候,可能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信仰(納粹主義);一個人在升旗儀式或者國歌合唱中,發(fā)現(xiàn)自己深入骨髓的民族主義信念。形式的述行力量總是使主體回溯性地建構某種信仰。因此,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是要求形式的一致性,而非對意識形態(tài)內(nèi)容的接受。后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是這樣的態(tài)度:我知道表象背后是特殊利益,然而我依然遵守這種形式。通過齊澤克這一洞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的后現(xiàn)代主體的真正的認同點。不過,這里還要引用齊澤克的一組概念。

齊澤克將認同分為想象性認同(imaginaryidentification)與象征性認同(symbolicidentification,季廣茂譯為“符號性認同”),它們之間的關系類似理想自我與自我理想。“簡單地說,想象性認同是對這樣一種形象的認同,我們以這種形象顯得可愛,這種形象代表著‘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象征性認同則是對某個位置的認同,別人從那個位置觀察我們;我們從那個位置審視自己,以便我們顯得可愛,顯得更值得別人愛。”[5]147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認同并不是平行的,象征性認同是支配性的。比如某種極端的女性特質的認同,某個女性認同的形象是脆弱、溫柔的形象,她也如此表現(xiàn)。但是,在象征層面,她認同的是父性的凝視。正是在父性的凝視下,她如此表現(xiàn)才顯得可愛。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看起來不包含認同的言行,也可能有著深層的認同政治。比如,小豬佩奇中的“佩奇”是一個昵稱,暗示的純真、可愛的個體形象,因此,“小豬佩奇”包含著主體的想象性認同。但是,“斯大林”這個稱呼則截然不同。斯大林是姓氏,在俄文中的意思是“由鋼鐵制成”,暗含著“歷史進步(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的鐵律”,因此,“斯大林”包含著主導性的象征性認同。

在數(shù)字資本主義崛起的當下,想象性認同伴隨著孤獨經(jīng)濟的崛起,似乎具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一方面,權力機構越來越借用二次元的邏輯來爭取青年的認同,另一方面,資本也不斷地將想象性認同納入消費邏輯。對于前者,國家越來越借助可愛的形象(兔子)、表情包、二次元話語來爭取政治認同。對于資本而言,文化產(chǎn)品中的人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考量。對想象性認同/理想自我的迷戀,可以從兩個例子里管中窺豹。一者是全球宅男的偶像———初音未來。初音未來首先是一個聲音合成軟件,其后又被設計出漫畫形象,以及人設。就是這樣一個虛擬偶像,她的歌曲一度登上各種流行榜單的榜首,她在東京、中國香港、上海、新加坡、洛杉磯的演唱會場場爆滿,現(xiàn)場粉絲異常熱情。這個扎著馬尾永遠十六歲的“世界第一公主殿下”,構成宅男粉絲想象中的主人,宅男粉絲們則自稱騎士團,永遠忠于公主殿下。一者是在國內(nèi)爆款的直播平臺———抖音。抖音上,滿屏都是可愛的形象,少男少女、貓貓狗狗,以及孩子,這些可愛的形象可以讓人沉溺其中,一刷就是半天。這些短視頻有什么敘事要素、視覺/聽覺奇觀嗎?沒有。只要“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就能獲得快樂。

這種情況和毛澤東時代截然相反。那個時候,所有的一切形象,一切文藝作品,一切聲音,都要和革命意識形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一切都是有關“歷史進步”的象征性認同。但是,象征性認同在今天并沒有失去效力,看起來和宏大話語保持距離的主體,依然暗中認同著一些東西。

循著齊澤克對認同的區(qū)分,再回到“熊孩子事件”。主體典型的評論模式是:男子下手有些重,但是熊孩子也是活該?!埃m然)……但是/不過……”這樣一種拜物教思維,暴露了主體隱秘的認同位置?!暗?不過”前邊一句是想象性認同,后邊一句是象征性認同?!跋率执_實有些重”,說明了主體自己也不愿意承受“有些重”的暴力;而“但是/不過”,則說明了主體認同的位置,這是一個認可“弱肉強食”的視角。

“(雖然)……但是/不過……”在今天是一種普遍的拜物教思維?!拔抑榔髽I(yè)都在剝削員工,(不過)社會就是這樣子啊”;“我知道影視劇/網(wǎng)絡小說是虛假的,我就是愿意看啊”;“我知道愛豆是包裝出來的,但是我就是喜歡啊”;“這個社會,金錢、權力、關系決定一切,但是這就是事實啊”;“我知道極端的民族主義是危險的,但是表達愛國之情是我的自由啊”;“我知道農(nóng)民/農(nóng)民工是受到制度性排斥的,但是資源有限只能這樣啊”……即使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形式標志(“但是”“不過”),我們依然可以辨認出這種思維。這些表述里隱含的認同點,是一個完全認可由利益、權力主宰秩序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

因此,正如齊澤克所說,意識形態(tài)并沒有失效。我們可以看到,即使自反性主體具備了刺穿“虛假意識”的知識和能力,但是主體依然屈服于拜物教式的話語和思維方式,而形式則述行式地產(chǎn)生了信仰。于是,在數(shù)字資本主義的情況下,吊詭的主體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一方面,反諷性地遠離象征性認同所蘊含的公共價值和政治理想,退回到本真的“私我”;一方面,又極度認可由利益和權力主導的社會秩序,按照“成功者”的要求打造自己。

注釋

[1][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敏感的主體[M].應奇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319.

[2][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歡迎來到實在界這個大荒漠[M].季廣茂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102.

[3]周志強.這個時代的“青春戀物癖”[J].藝術廣角,2015(2):4—8.

[4][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快感大轉移[M].胡大平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4.

[5][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意識形態(tài)的崇高客體(第二版)[M].季廣茂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50.

猜你喜歡
創(chuàng)傷性主體
論碳審計主體
髖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骨關節(jié)炎患者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超早期微創(chuàng)傷性顱內(nèi)血腫清除術治療高齡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研究
經(jīng)皮脊柱微創(chuàng)內(nèi)固定技術治療創(chuàng)傷性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
半髖關節(jié)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治療創(chuàng)傷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
磨課活動中多元主體需求的深度挖掘
分析舒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何謂“主體間性”
租賃房地產(chǎn)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租賃房地產(chǎn)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西青区| 临湘市| 嘉义县| 弥渡县| 望城县| 临西县| 当阳市| 黎城县| 新津县| 类乌齐县| 灯塔市| 玉林市| 芦山县| 贺兰县| 娱乐| 明光市| 沙坪坝区| 定结县| 壶关县| 黎城县| 称多县| 思南县| 北海市| 绵阳市| 慈利县| 松溪县| 和硕县| 和田县| 辰溪县| 宝山区| 雷山县| 龙井市| 南郑县| 奉化市| 化州市| 黔西| 武邑县| 内黄县| 林州市| 赣榆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