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環(huán)
(晉江市心養(yǎng)小學,福建晉江 362000)
目前,小學生習作以教師批改為主,且停留在對習作進行等級劃分,家長、學生在意的也是分數(shù)和等級。有的傾向于“大包大攬、精批細改”,教師代替了學生的“改”,殊不知這樣的“敬業(yè)”剝奪了學生自主修改能力的鍛煉機會。葉圣陶說過,“單管練習,不給批改,學生就如冥行摸索,進步與否還是不可知?!?/p>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三學段習作修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習作修改屬于二次習作,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修改,降低學生對修改的恐懼感;在習作修改后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學生愛上修改,如在班級“學習園地”中展示,通過班級微信群與家長共賞,擇優(yōu)刊登校刊上,鼓勵投稿等。
玉雕為飾,文改為章。一篇好習作的形成就如一塊璞玉的精雕細琢,需要精心選取素材,仔細斟酌語句,反復打磨提煉。教師可利用一些名人修改文章的逸聞趣事來讓學生體會到修改的重要性。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才有了著名巨著《紅樓夢》;列夫·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修改過七次。”[1]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一些名人傳記還是名人作家都認為修改在習作中占據(jù)著重要作用。當學生正確認識到修改的意義,端正了修改的態(tài)度,則對習作修改能力的提升,習作修改的真正開展大有裨益。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逃虒W的立足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實的精神。令人遺憾的是,為了考試、為了成績,許多學生的習作情節(jié)虛構,感情虛假,內容千篇一律。因此,習作修改的第一條標準為真實性,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習作提出的: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學生要熟悉常見文體的要求,不僅要能寫出符合體裁的習作,更要能從中發(fā)現(xiàn)缺少的要素,進而將習作一一對照,尋找出癥狀,對癥下藥。然而,這需要教師在過程中給學生一個更明確的方向,就像設計師在完成一幅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圖紙一樣,要有一定的標尺來量體裁衣。這標尺就像我們常說的“量規(guī)”。
例如:在北師大四年級上冊《師生》這一單元主題中的筆下生花,要求學生通過一兩件事來寫印象最深的教師,大多數(shù)學生所作內容多數(shù)雷同,或寫深夜改作業(yè)或帶病上課或傳授知識、教育做人之類的。筆者鼓勵學生精心思考,從細節(jié)入手,先分享,再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有的學生改寫:比賽時老師為自己正紅領巾和系鞋帶所帶來的力量;有的學生改寫:取得不好成績,老師輕輕地撫摸,讓自己忍住許久的難過,繼而淚如雨下等親身體會。
文貴以真情才動人,學生通過修改寫出了屬于自己的味道。教育家古德瑞德說:“量規(guī)是為一項工作列出標準的評分工具?!盵2]我們教師則應該根據(jù)課程標準里對習作提出的要求做到:有根有據(jù)、有血有肉、有條有理、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有詳有略,讓學生在習作修改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一步一步地自查自糾,而不是望而止步。
教師應做好模范作用,挑選一篇代表作,運用“刪添改調換”的方法,結合修改符號為習作進行初步把脈,讓學生掌握修改內容、修改方法、修改符號。慢慢地,要提出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修改點,多說說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參與到修改中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閃光點和不足。這樣一來,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修改習作的能力,也進一步鞏固了習作知識。當然對于低段學生,則應依據(jù)學段特征細化“量規(guī)”要求。
曾有人向郭沫若請教寫作的秘訣,郭老的回答是“改、改、改……一口氣說了七個改字?!碑斎恍薷男枰粋€漸進的過程,從片段、細節(jié)描寫入手。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習作,可以大聲朗讀習作,借助語感來修改習作。幾個來回,不恰當?shù)淖志洹⒉豁樀牡胤阶匀伙@現(xiàn),反復讀然后改,使之念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看起來順心。邊讀邊圈畫好詞佳句,讓學生在修改中也能挖掘到自己的“金子”。
例如:在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收獲》這一主題單元中,一個學生描寫自己洗碗的動作,原句:一只手拿著絲瓜布擦碗邊、碗里和碗外,另一只手拿著碗,然后用水蕩干凈,放在碗柜里。要求學生想象自己第一次洗碗的場景,加入修飾語,讓動作變得有“場面感”。學生一番思索后,改句子為段落:我左手抓著碗,右手拿著抹布,眼睛盯著媽媽的手上的動作,有模有樣地擦了起來,心里想:這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嗎?這么想著,也大意了起來,換洗碗底時,手一滑,“呯——”的一聲,碗掉進了水槽,濺起了一堆水花,媽媽見狀笑了出來,刮了我鼻子一下:“看似簡單的事,也要認真對待。”……
也可以嘗試運用“冷處理”的方法,將完成的習作放上一兩天,或者更長,改天再拿出來,就像一個局外人那樣去閱讀它,會有新鮮感,修改興趣更加濃厚,會有意外的收獲。習作修改重要的是要自己去實踐,反復實踐,在寫中讀,讀中悟,悟中修,修改能力才能形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生限于寫與改存在的思維同向中,在自我修改中得到的突破性發(fā)展較小,互改能集思廣益使習作修改更上一層樓。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認為“有突破、有飛躍的學習一定通過相互幫助合作式的學習實現(xiàn)的?!盵3]日常教學中筆者嘗試將班級同學根據(jù)習作水平進行分組,小組內同學共同修改一篇習作,集體思考、探究,做好批注,特別是優(yōu)生要發(fā)揮作用,幫助后進生找出優(yōu)點,讓其樹立自信心。
在北師大四年級上冊《地方》主題習作中,學生小組通過評改優(yōu)生的作品《我最喜歡的一件工藝品》,總結出評語:1.介紹有按從頭到尾的順序,把小摩托車寫得很生動形象。2.介紹與小摩托車的故事很有趣,能夠寫出波折。3.最棒的還是能夠從這件工藝品中獲得要珍惜一切事物的啟發(fā),讓文章的主題更高一層。4.建議多用成語和修辭、細節(jié)描寫等。
學生通過尋找、討論、評議、匯總,更進一步明白應該從哪些角度切入作文,在作文這座高山上真正開辟出一道路。在互相批改的過程中,刺激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解放他們的思維。學生在修改過程中會被互相認可、欣賞,會學習好詞佳句的運用、會開展豐富的想象、會欣賞選材上的新穎獨特,互相對比借鑒,轉而再作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將習作修改能力得到疊加,也讓學生在互閱互評中收獲了快樂和友誼,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增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思路開闊了,也就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作文修改。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通過一些在逆境中不失自信的小故事,如:張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癱,她自信努力,成為作家翻譯家;貝多芬耳聾后譜出《英雄交響樂》;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癱瘓中寫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特別是習作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更應關注其心理特征,鼓勵其敢于嘗試,并適當降低要求,循循善誘,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步完成修改,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變“要我改”為“我要改”。關注學生習作過程中的評價,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評價語,如“哇塞,你太有才了!”“我發(fā)現(xiàn)你比老師厲害,這么細微的東西你都能發(fā)現(xiàn)!”“你都趕上大作家了!得給老師簽個名”……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提高寫作能力要重視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一篇習作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依靠的是不斷地修改,學生在修改中對習作的表達和情感有了新的構建和重整,習作能力也就逐漸提高,相對應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能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