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三明市第八中學,福建 三明 365000)
《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每一框題的結構設計,都以“運用你的經(jīng)驗”開始,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學習的起點。隨后的“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等活動欄目設計,引導學生對自身經(jīng)驗進行反思、調整。最后的“拓展空間”則是對知識的提升,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利用欄目設置中蘊藏的信息價值,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呢?
一堂精彩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離不開對教材活動欄目設置意圖的把握。所謂“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專家編書精選的“好料”,體現(xiàn)的“活動欄目”,就是教學的“實際”,教師不可不重視。如,“運用你的經(jīng)驗”作為導入活動,它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圍繞教學主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反思生活,在交流和分享中漸入佳境?!疤骄颗c分享”欄目,它是教材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呈現(xiàn)材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享、思辨?!伴喿x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是教學的支持性資源,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巴卣箍臻g”則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領域。
這樣的欄目設計體現(xiàn)了“基于生活——反思生活——歸回生活”的建構路徑,力求為教學活動過程的順利展開搭建良好的“腳手架”,它至少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部編教材中使用的材料絕大多數(shù)都比較新穎,直接的“拿來主義”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另一方面,這樣的結構設計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材在形態(tài)上不以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理論闡述為主,而是通過設計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活動,幫助他們探究、體驗、反思與分享,從而拓展思維,涵養(yǎng)品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明確了欄目的設計意圖,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合理利用教材欄目,結合學生實際設計知識生成和觀念樹立路徑,引領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要將所有的教材欄目都展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勉強為之,就顯得“眉毛胡子一把抓”,無法突出重難點,陷入為用欄目而用欄目的誤區(qū),教學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實際和課堂的教學進度大膽地對教材欄目進行取舍,有選擇地運用教材欄目。例如《享受學習》主要是通過體味學習的苦與樂,認識到學習是一個苦樂交織的過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從而享受學習。教師就可以不必考慮用教材中前兩個“探究與分享”,而是直接讓學生分享、交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因為這些感受是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都是有感而發(fā),不需要其他的鋪墊也能達到教學效果。
每個教師都應該具備“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的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教材欄目的編排在教學中,由于地域差異、學生素養(yǎng)等方面的不同而顯得“不太適用”。但是,如果稍微調整一下順序,“為我所用”,教學效果反而能夠得以凸顯。如《依法行使權利》這一框題,教師就可以先將第一個“探究與分享”的內容用于講授“行使權利有界限”,而把“運用你的經(jīng)驗”調整到講授“維護權利守程序”上。這樣的調整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也更嚴謹。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材欄目中有些材料對于中學生來說比較生僻晦澀,這會讓學生出現(xiàn)理解上的困難。如,部編教材特別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節(jié)選了《詩經(jīng)》等許多古詩文,有些內容學生不好理解,對于文化素養(yǎng)有差距的同學來說更是一頭霧水。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將這些知識言簡意賅地講授給學生。這樣處理教材欄目,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分析,把道德與法治課上成了語文課的尷尬局面,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從哪里來又去往何處?”這是不可回避的教學思索。對于教材欄目的處理,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說教,就會缺乏說服力,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困惑、矛盾、沖突為突破口,實現(xiàn)從“道理”的講授轉向“道路”的探尋。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對話交流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學習、互動的積極性。
教師要以開放、尊重、寬容的態(tài)度來看待和評價學生的觀點,要鼓勵學生質疑,允許他們發(fā)表不同意見,幫助他們在思辨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深深淺淺話友誼》一框的第二個“探究與分享”設置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兩個觀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這兩個觀點都有相當一部分的擁護者。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發(fā)地分為兩個陣營,并分別說明自己的理由。在討論中大家形成共識:“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說友誼不應摻雜太多功利,而是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外在條件的,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岸鄠€朋友多條路”是一種功利性的交往,摻雜了功利的友誼也并不完全是錯誤的。但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誼,更能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也是人們更加向往和追求的。教師的總結和引導水到渠成,學生都認同了“真正的友誼應該是一種心靈的相遇”的道理。
可見,教師增強教材欄目學習實效時,積極激發(fā)學生思辨或爭辯的激情,對于實現(xiàn)教學超越極為有益。教師在堅持核心價值觀引領的同時,通過開放性的教學,尊重不同意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的學習、思考留有更充分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才更有意義。[1]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挖掘教學欄目的深層知識信息,精心搭建新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思考、辯理、體驗和感悟,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