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小學階段,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文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有效仿寫,學以致用。教材中典型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都可以作為仿寫對象,引導學生模仿練習。
1.句子的仿寫。句子的仿寫可以從低年級開始。教學部編本一年級上冊的《四季》時,教師可以抓住“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 ,引導學生想象“春天來了,還有誰會對誰說什么”,并模仿這種句式寫一個句子;還可以抓住“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說:‘我就是冬天”,引導學生關注雪人的動作及說話時的神情,并模仿著寫話。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在仿寫中積累詞語,發(fā)現(xiàn)、掌握句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
2.段的仿寫。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三年級可以看作分水嶺,因為一、二年級主要是句和段的訓練,而三年級開始進行篇的訓練,難度明顯加大。不少學生不適應這種變化,剛開始寫作時感到茫然無措,不知從何寫起。仿寫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學習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級、冊數(shù))的《燕子》后,教師讓學生回憶接觸過的小動物,并仿寫它們的外形特點,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學習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后,讓學生在觀察秋天的基礎上,學習課文先總后分的構(gòu)段方式,仿寫秋雨的其他特點。由于寫的是身邊的事物,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在寫的過程中,圍繞中心句具體描述的方法潛移默化地植入了他們心中。
3.篇的仿寫。篇的仿寫,重在模仿結(jié)構(gòu)方式和寫作思路。如學習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后,讓學生仿寫小動物的洞穴,學生大多能按“洞外—洞內(nèi)”的順序,寫清小動物是怎樣建造洞穴的。學習四年級上冊的《白鵝》,在學生理解了白鵝“高傲”的特點后,讓學生仿寫身邊的動物,寫出它某一個方面的特點,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讓他們學以致用,積累并內(nèi)化語言。
移情導練,自然生發(fā)。留白是文學作品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教師抓住文本的留白之處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能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王崧舟老師教學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山一程》(五年級上冊)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朗讀,感受眼前出現(xiàn)的畫面。學生邊聽邊想象,仿佛看到了詞人跋山涉水、輾轉(zhuǎn)反側(cè)、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的畫面。那么,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他的家鄉(xiāng)應該是怎樣的情景呢?教師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把心目中的畫面寫下來。伴隨著《琵琶語》的樂曲聲,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溫馨、安寧、祥和的家園圖,進而體味到“故園”二字所承載的無窮韻味。然而,“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教師將“碎”字大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這首詞。于是,軍旅勞頓、乏味,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關懷等,就被學生所理解并化成涓涓文字。
這樣的想象描寫,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教學張力。從提升閱讀能力方面講,它幫助學生從詞句中獲得了想象空間,發(fā)展了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從情的感染角度講,它使學生感受到了征途的艱辛、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家鄉(xiāng)的美好、親人的溫暖。從寫作的角度講,恰當?shù)挠柧汓c和訓練時機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空間,讓所有學生有話可說。這樣的想象描寫,其實是對詞的二次創(chuàng)作,它拓展、豐富了文本的內(nèi)涵與意蘊,讓學生更好地解讀了文本、深化了理解、提高了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襄陽市襄州區(qū)云灣光彩小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