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華 李珍艷
孟慶華,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特色經(jīng)濟作物研究中心/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山東濟南,250100,電話:13605316341
李珍艷,濟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秋葵的商品性和適口性需求的提高,以鮮食為育種目標,以果細、果皮薄、無茸毛、木質(zhì)化慢、顏色深綠、抗病的母本材料M104和獨稈、葉小、葉裂深等高產(chǎn)的親本F104,經(jīng)過雜交及回交,選育出鮮食專用秋葵新品種秋葵104。
相比其他蔬菜,黃秋葵易木質(zhì)化且嫩果保鮮時間短,黃秋葵嫩果采摘后常溫下只能保鮮1~2天,普通氣調(diào)保鮮也只能保鮮3~4天,現(xiàn)在市場上普遍采用的泡沫箱加冰袋的保鮮方式,保鮮時間很難超過7天。為了解決這個瓶頸,我們在選育鮮食品種的基礎(chǔ)上,開展了配套保鮮技術(shù)的研究,可將秋葵保鮮期提高到15天以上,大大延長了秋葵貯藏和貨架時間。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33天,根系發(fā)達,直根性,株型中等,適采期果長9~12 cm,果底端直徑2 cm,無茸毛。主莖直立,莖綠色,0果枝;中稈,株高161 cm;葉小而深綠,掌狀五裂,互生,深裂;花中等,黃色,底端紫色,著生于葉腋;果為蒴果,羊角形,5角,深綠色,有光澤;單株結(jié)果41個。
10 cm嫩果中氨基酸總量為13.1%,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別為9.4%和4.7%,以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為主;黃酮、果膠和多糖含量分別為0.2%、2.5%和0.2%。
2016-2018年在山東濟南、莘縣、曹縣、萊陽和蒼山5地試驗,10 cm鮮果平均667 m2產(chǎn)量分別3 711.3、3 529.2、3 923.0、3 941.1、3 721.6 kg,比秋對照葵101(667 m2產(chǎn)量為 3 377.42 kg)分別增產(chǎn)10.9%、10.5%、11.6%、10.8%、11.0%, 平 均 增 產(chǎn)10.96%。
經(jīng)2018年在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特色經(jīng)濟作物研究中心病圃鑒定枯萎病情指數(shù)1.7,黃萎病情指數(shù)11.9,分別比秋葵101(對照)減少1.3和8.1。
本技術(shù)綜合利用采摘后預冷、消毒(前期減菌)、微脫水處理以及適宜的冷藏條件等關(guān)鍵保鮮工藝,可使秋葵保鮮期超過15天,其技術(shù)包括以下4個步驟。
將采摘后的黃秋葵嫩果放入冷庫中預冷至5.5~6.5℃,在冷庫停留1.0~1.5 h 后出冷庫進行下一步操作。黃秋葵嫩果預冷前進行補水,補水量控制在黃秋葵嫩果原料質(zhì)量的4.0%~5.0%。
采用 NaClO 溶液(Cl-濃度為 45~55 mg/L)浸泡黃秋葵嫩果8~12 min后,再采用2.4~2.8 mg/L的臭氧水漂洗1~2次;然后再采用質(zhì)量濃度為0.28%~0.32%的CaCl2溶液浸泡黃秋葵嫩果25~35 min。
對消毒后的黃秋葵嫩果進行微脫水,使其含水量下降2.8%~3.2%。
將微脫水處理的黃秋葵嫩果放入5.5~6.5℃的氣調(diào)庫 (按體積比,氧氣含量5%,二氧化碳含量10%,其余為氮氣)中進行冷藏。冷藏15天后黃秋葵嫩果的營養(yǎng)、色澤和脆性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