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蕓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宜昌市幼兒園18個班分時段分場地進行戶外自主游戲。我所帶大班的孩子在兩學期的戶外自主游戲中,每次看似有序地游戲,但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每次都是同一個玩法,沒有創(chuàng)新;選擇同一材料,數(shù)量不夠的情況下幼兒發(fā)生爭搶,游戲無法進行;當挑戰(zhàn)性游戲出現(xiàn)時,幼兒安全如何保障,等等。根據大班幼兒實際游戲發(fā)展需要,對大班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持續(xù)性和延續(xù)性有以下思考和實踐:
游戲創(chuàng)新需要主題引領。為讓孩子在游戲中有更多的玩法,戶外活動中每次投放的材料有7種以上,低結構和高結構兩種材料搭配。我卻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每次都是選擇同一種材料,每次都玩同一個游戲,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孩子每次都選擇的是空飲水桶、泡沫工字磚和億童空心磚,玩過家家游戲。怎樣引導孩子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呢?我試著結合每周的主題活動去引導孩子,將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獲得的生活經驗運用到游戲過程中。比如,結合“老人節(jié)”主題活動,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孩子們將語言活動“小熊送禮物”中的送禮物環(huán)節(jié)運用到建構游戲中,同樣是“過家家”游戲,孩子們運用材料制作禮物、送禮物,并運用材料搭建了送禮物的各種道路。幼兒不僅使“過家家”游戲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游戲的難度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有序游戲源于規(guī)則制定。戶外自主游戲通過“不教的教育”來實現(xiàn)教育的“跟隨”,“不教”不等于放任,而是實現(xiàn)教育的“隱身”。戶外游戲時,很多孩子都能遵守材料取放的基本規(guī)則,但時常也會出現(xiàn)爭搶材料的情況,導致游戲無法進行下去。這時,需要立足孩子的自主性,根據游戲的實際需要制定具體的規(guī)則。我在班級開展了“我喜歡的游戲材料少了該怎么辦”的話題討論,引導幼兒從游戲的玩法、人數(shù)和所需材料入手,討論每種游戲玩法所需的人數(shù)和材料,不足的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等,同時還從伙伴的年齡、性別、高矮等因素考慮,制定出“當兩人以上同時需要一類材料時,男孩子要謙讓女孩子、年齡大的孩子要讓著年齡小的孩子、個子高的孩子要謙讓個子矮的孩子”的規(guī)則。
游戲挑戰(zhàn)基于安全的保障。戶外自主游戲最受老師們關注的就是安全問題,也是老師們“隱性”角色轉換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游戲的自主一定是建立在良好安全保障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戶外自主游戲更應在孩子有安全防護能力的前提下才能順利開展。在一次戶外自主游戲中,孩子們用空心磚拼搭成近1米高的跳水臺,模仿跳水運動員跳水。由于孩子們已在體育活動“極限挑戰(zhàn)”中使用過海綿墊來保障落地時的安全,所以在初次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便主動向我尋求一塊大的海綿墊,以免跳下后受傷。看到孩子們從近1米的跳臺跳下,安全地站在海綿墊上,我很開心。在以后的幾次戶外自主游戲中,孩子們的跳臺一次比一次搭得高,跳臺底座一次比一次搭得穩(wěn),還增加了安全防護員的崗位,保證跳臺的穩(wěn)定性。戶外自主游戲的挑戰(zhàn)性越高越受孩子們喜歡,同樣對孩子的安全意識要求也越高。我們不能因為只關注游戲安全而抹殺孩子挑戰(zhàn)游戲的欲望。只要前期安全教育落實到位,孩子們才能在一次次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經歷中不斷地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與幼兒是共同參與、共同成長的,只要我們始終將幼兒放在首位,眼中真正有幼兒,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宜昌市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