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顏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418)
慈禧太后(1835-1908年),即葉赫那拉氏,俗稱西太后,中國清代咸豐帝之妃,是晚清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tǒng)治中國四十七年。長期以來有關慈禧的論著和文藝作品,大都只講慈禧禍國殃民的一面,甚至把一些與慈禧毫不相干的惡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國人的心中,慈禧已然成為一個昏庸、腐朽、專橫、殘暴的妖后,頑固派的總頭子,絞殺戊戌變法的劊子手。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對慈禧太后的研究逐漸擺脫臉譜化、道德化評價,眾多的傳記作品使得她的形象日趨豐滿,甚至有一部電視劇《走向共和》將她塑造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形象。那么清末時國人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呢?在清末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國人不敢公然議論慈禧太后的是非,但翻譯了一部日本人撰寫的慈禧太后的傳記作品,即《(亡國之尤物)西太后》,可以側(cè)面了解一下時人的看法。
《(亡國之尤物)西太后》由日本學者中久喜信周(1876-1933年)著,日文原著名《西太后傳》,由日本民友社出版,知非書會1902年將此書譯為中文,名為《(亡國之尤物)西太后》,價目洋二角五。該書扉頁附有慈禧太后像,上有“亡國之尤物那拉氏翠姐兒即西太后”字樣。全書僅十四頁,共二十章:第一章美人與國家;第二章滿洲之開基;第三章西太后之幼時;第四章運命之錀;第五章寵遇日厚;第六章熱河蒙塵;第七章西太后之專制;第八章皇位繼承問題;第九章宮里之西太后;第十章讓位后之西太后;第十一章西太后與光緒帝;第十二章戊戌大悲劇;第十三章端王與西太后;第十四章太原蒙塵;第十五章移蹕西安;第十六章蒙塵后之北京;第十七章不文之口碑;第十八章西太后之逸事;第十九章西太后之風采;第二十章則天皇后與西太后。該書對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及在位期間的軍政大事均有涉及。
該書對慈禧太后的看法從書名中可窺見一斑,譯者在“西太后”前特意加上“亡國之尤物”五字,在慈禧太后像上亦有“亡國之尤物”五字,這五個字奠定了該書的基調(diào)。在論述生平事跡以前,作者先以“美人與國家”為題,論述慈禧這個“尤物”能夠誤國的原因,然后才切入正題:“自古傾國非寇非亂,由美人之顰笑而已。紂寵妲己而殷祀絕,幽媚褒姒而周鼎東,唐皇愛楊妃兩京危于累卵,韓皇納閔姬八道紛如亂麻,清廷西太后垂簾攝政之晚年,內(nèi)則滿漢睽離,外則疆隅日蹙。膠州之澳,金山之陽,任外人之跋扈;康乾之盛,茫茫如夢,錦繡江山喪于膩粉。其如何之經(jīng)歷偉力,實支那歷史所希見之女性也?!?。①然后二、三、四、五章,略述滿洲之開基、西太后之幼時,指出其幼時家庭貧寒,被鬻為女婢,但姿容艷絕,才氣縱橫,頗受主人喜愛,教以書畫及一切琴棋雜藝,因天資聰明,無不通曉。并習得善哭之俗,被稱為是亡國之朕兆。第四、五章敘述西太后因絕世之才色而被選入宮,逐漸受寵。然后主要從西太后專權(quán)、西太后亡國、西太后個性特征的角度塑造了慈禧太后“亡國之尤物”的形象。
在該書中,西太后之專權(quán)首先體現(xiàn)在她與恭親王的關系上,體現(xiàn)在西太后奪權(quán)與固權(quán)上。
該書第七章以“西太后之專制”為題,描述了慈禧太后對恭親王的利用與牽制。咸豐病死后,西太后之子載淳登基為同治帝,“恭親王受遺攝政,總攬萬機,東太后、西太后司保育幼帝之事。恭親王者,咸豐帝弟,握實權(quán),際熱河蒙塵,與英佛議和,咸豐十一年置總理衙門,王為首席,威權(quán)赫赫,西太后惡之,思奪其攝政之權(quán),遂假先帝葬儀有失典之名,處數(shù)臣之酷刑,隱以威王。同治四年四月,黜恭王于外庭,不久復其職,皆示以家法可畏之威力,力挫王之膽,而使察其意,屈從于繡鞋之下也。后光緒十年,王又漸侵西太后之勢力,西太后黜之,代以醇親王。醇親王文雅風流之士,志行不如恭親王,無經(jīng)世實務,而西太后實又依賴李鴻章才干,以補其缺憾也。西太后之專制,概如此類。加之臨機之才,應變之智,舉國無敵,故垂簾聽政。時發(fā)逆猖狂,捻匪、回匪之亂,安南、伊犁之變,國步多艱,而用曾國藩、劉錦堂、左宗棠、多隆阿、李鴻章、彭玉麟、馮子材、李秉衡諸俊杰,外將革爾、白齊文、戈登等,巧于操縱,撥亂反正,禹域十八省,漸為小康,猛將如虎,勇士如羊,西太后威權(quán)赫赫,如朝曦沖天,八荒皆照矣”。②
其次,慈禧之專權(quán)還體現(xiàn)在王位繼承問題上。
根據(jù)該書的記述,同治帝死后,西太后熱中于政柄,節(jié)哀順變,王位繼承問題因此而起。按照親屬關系,咸豐帝弟醇親王最親,“咸豐帝弟醇親王既歿,當立其子端郡王載漪,此理易見,本無所用其爭也。而西太后則以端郡王載漪已達壯齡,立之無益于己,故以沖幼之載湉入繼大統(tǒng),迅雷不遑掩耳,諸皇族啞然,皇后憤死,吳可讀以尸諫,折留中不發(fā),而西太后攬政、握實權(quán)如昨也,烏乎,狡矣?!雹?/p>
再次,慈禧之專權(quán)體現(xiàn)在西太后與光緒帝的關系上。
從親緣關系上講,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慈禧是光緒的姨娘;光緒的父親是慈禧丈夫的弟弟,慈禧還是光緒的伯母。這一點學界并無異議。但從政治說,二者的關系又撲朔迷離,學界也議論紛紜,但慈禧壓制光緒這一點卻是共識?!叮ㄍ鰢任铮┪魈蟆吠ㄟ^慈禧攬權(quán)、打擊親近光緒帝的大臣、對待光緒帝的態(tài)度等方面論述了西太后與光緒帝的關系。該書第十章指出:“光緒二十年,西太后舉行六十萬壽后歸政皇上,以西太后生平觀之,知其非本意也。西太后不立順序可當大統(tǒng)之載漪,乃獨斷立今上,何為?且諸皇族甚惡西太后,使今上親政,則西太后之伎倆窮矣。此又勢之大不便者也。西太后雖云歸政,徒有其名耳。大權(quán)仍屬西太后腹心孫毓汶,太監(jiān)李蓮英布置樞要?!雹茉摃诘谑徽隆拔魈笈c光緒帝”中指出,“光緒帝年少氣銳,勵精圖治,見王大臣等皆非經(jīng)國之才,擢翰林院編修文廷式為翰林院侍讀學士,蓋為供異日之用也。西太后深惡之,陰圖排擠,適廷式以牝雞司晨之奏觸其怒,僅以身免”;寇連材奏其自愛、節(jié)省、還政于光緒,“西太后大怒,腰斬之”;“工部侍郎汪鳴鑾、兵部侍郎長麟等皆左袒帝者,西太后著著設法革除之”。再者,在生活上西太后虐待光緒帝。對此,該書借寇連材的記述曰:“皇上每膳饌,數(shù)十品羅列滿案,然離御座稍遠者,半已臭腐,蓋連日皆以原饌供也。近御座之饌,雖不臭腐,然大率久熟干冷,不可入口。有時欲使御膳房易一饌,膳房必奏明西太后,西太后輒以儉德責之焉”;“西太后待皇上,疾聲厲色。少年時,呵斥之聲不絕。稍不如意,常加鞭撻,或罰令長跪?;噬弦娢魈螅瑢χ绐{虎,戰(zhàn)戰(zhàn)兢兢,積威所刼,心膽俱寒。至今聞鑼鼓吼喝之聲,或聞雷鳴輒色變也”;“皇上每日至西太后前跪而請安,太后希與接談,不命之起不敢起”;“西太后之冷酷,皇上之悲境,踴踴紙上,讀之不覺神驚魄震,皮毛為之生栗也?!雹菸覀兛梢酝ㄟ^光緒帝懼怕慈禧太后的情形推斷出慈禧太后平時對光緒帝的虐待。
主要體現(xiàn)在戊戌變法與庚子事變中。首先是戊戌政變。戊戌政變又稱“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始,至9月21日發(fā)生政變止,是戊戌變法實施時期,歷時一百零三天,故稱“百日維新”。對于變法的起因,該書認為:“光緒帝每念祖宗鴻謀雄略,炳耀寰宇,而今日乃至于此,輒潸然淚下,慨然有變法自強之志。”⑥所以想要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文化上進行一系列變革。“西太后先機制人,遂戮少年志士六人,囚皇上于太液池中之瀛臺,落花啼鳥,水已東逝,西太后又垂簾聽政,北京之走馬燈未幾又復其舊矣。”⑦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政,使得戊戌變法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
其次是庚子事變。1900年,20世紀的第一年,中國農(nóng)歷庚子年,由于列強欺凌過甚,激起中國百姓普遍的憤恨,造成義和團的興起,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拔電桿、毀鐵路、燒教堂、殺洋人和教民,最后導致八國聯(lián)合組織攻打北京城,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關于該事變的起因,該書認為是由于端郡王圖謀利用義和團運動來取得九五之尊,而慈禧太后想通過義和團來打擊西方國家對其的控制以加強其統(tǒng)治地位。該書第十六章“蒙塵后之北京”詳述八國聯(lián)軍入京后,分據(jù)金銀寶物與萬壽山頤和園等之裝飾,剽掠一空,殺害壯丁、奸淫婦女、困辱大臣等暴行,最后指出:“是役也,悲事、恨事、暴事、慘事殆難罄述,而總由西太后一舉手、一投足而來也?!雹嘤纱丝梢?,該書把八國聯(lián)軍侵華事件歸因于慈禧太后。
關于慈禧太后的私生活,世人皆稱其風流奢侈的一面。該書亦稱西太后“多情”、“奢華”。在第九章“宮里之西太后”記載了其寵嬖李蓮英之事:“咸豐帝崩后,西太后空床獨守。怨春花之蝴蝶,羨秋水之鴛鴦。物尤如此,多情之西太后,其何以堪耶?后宮深處,便嬖充侍。李蓮英者,時年二十余,柳發(fā)鳳眸,皓齒紅唇,其態(tài)悠揚,秀姿無雙,西太后傾心焉,寵遇日厚,與以太監(jiān)之職,專伺西太后起居,世傳西太后有隱子,已二十余歲,即李之孽種也?!雹嵩诘谑轮性唬骸拔魈笮蘩韴A明園、萬壽寺充游樂之場,華美壯麗,可匹阿房、銅雀,更設立頤和園為歌舞之所,雖嚴冬常如春海,其華豪殆非吾人所能想象也?!雹?/p>
關于慈禧太后的個性,歷代的主流觀點均認為她陰險毒辣、冷酷無情。該書一方面描繪其陰險毒辣的一面,在該書第十七章“不文之口碑”中記載了其殺東太后、毅后、肅順、端華之事。另一方面,在十八、十九章又借別人之口稱慈禧太后是溫雅優(yōu)秀、擅文藝、能賦詩的老美人。
最后,該書將慈禧太后與武則天作了對比,指出二人在經(jīng)歷、個性、專權(quán)等方面相似之處有十二條:“西太后與唐之則天武后酷似者甚多,僅略舉其尤者列十二款于左:武后荊州都督士護之女,十四歲太宗知其美,選入后宮;西太后滿洲一處女,受咸豐帝之愛寵,似一。武后年二十六而寡,西太后年二十八而寡,似二。武后高宗之后,高宗崩攝政,逞其專制;西太后垂簾稱制,久假不歸,似三。武后戮忠諫臣王肅,西太后腰斬硬直之寇連材與許袁二公,似四。武后廢高宗選立之太子,立其子賢,忽廢之,立其次子哲,又貶之,甚至太子弘忤旨,直鴆之,慘暴如此;西太后殺東太后毅后及肅順、端華,更以獨斷立光緒帝,似五。武后逆戾日長,英公李敬業(yè)舉義兵,駱賓王草檄數(shù)其罪;西太后專制,康有為等有大義滅親之謀,唐才常有攻據(jù)武昌之計,似六。武后殺唐之宗室數(shù)百人;西太后刑辱新黨譚嗣同等六人于奪政時,似七。武后知人心不服,欲立威以箝制之,盛開告發(fā)之門;西太后憚諸皇族,讓大政于今上,似八。武后用狄仁杰、魏元忠、婁師德、姚崇等賢臣;西太后統(tǒng)御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俊杰,似九。武后嬖僧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等,春宵苦短;西太后寵李蓮英,盡極歡樂,似十。武后有隱子,西太后亦有隱子,似十一。武后天資明敏,涉獵文史;西太后詩書琴畫應接如流,毫無澀滯,似十二?!?通過十二條對比,得出結(jié)論:“由是觀之,則稱西太后為十九世紀之則天武后可也。?
為什么該書把慈禧塑造成“亡國之尤物”的形象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從著述者看
該書作者中久喜信周曾在臺灣任職,1899年辭職,回國入國民新聞社,著有《西太后傳》(民友社出版)。后轉(zhuǎn)社會新報社。曾任《東京每日新聞》特約記者,曾與中國革命家孫中山交往,并于該報連載《支那革命家孫中山傳》,并且與支持中國革命黨的日本志士宮崎滔天交往,1915年與宮崎滔天、工藤鐵三郎聯(lián)合反對袁世凱稱帝。從他的經(jīng)歷看,他是一個了解中國國情,關注中國時局的日本學者;從他與革命黨人孫中山、宮崎滔天交往來看,他極有可能受革命思想的影響,因此,把慈禧太后塑造為一個亡國、禍國、殃民的滿清統(tǒng)治者的形象也在情理之中。
2.從譯介時機看
此書譯介時中國正盛行排滿思潮,西太后作為滿清政府的最高執(zhí)政者,自然成為攻擊的靶子。
該書將慈禧太后稱為“十九世紀之武則天”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學界所接受,1912年,知恥學社翻譯大久平治郎《光緒帝》時,將題目定為《武則天第二滿宮丑史》,當是對這一觀點的回應。該書所塑造的西太后“亡國之尤物”的形象亦為國人所認可,李伯通《慈禧秘史演義》以小說的形式,詳細論述了慈禧太后禍國殃民的一生,直到20世紀70年代,學者中還著有以《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史澤生,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為題的傳記,先是寫那拉氏是篡政奪權(quán)的陰謀家,其中著重描寫其通過辛酉政變、再立幼帝、扼殺新政掌握政權(quán)的過程,然后再寫其鎮(zhèn)壓人民、崇洋媚外的一面,再寫其私生活的奢侈糜爛,最后亦借古諷今,借慈禧太后諷刺江青的女皇夢,與《(亡國之尤物)西太后》最后將慈禧太后比作武則天的寫作模式如出一轍,可見該書在中國影響之深遠。
注釋:
①(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1.
②(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5-6.
③(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6,.
④(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7-8.
⑤(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7.
⑥(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8.
⑦(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9.
⑧(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14.
⑨(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6-7.
⑩(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7.
?(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16-17.
?(日)中久喜信周.西太后[M].知非書會,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