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要】目的:分析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疳積的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進行小兒疳積的患者共計100例作為本次調(diào)查的對象。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diào)查的患兒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在本次調(diào)查中采用的治療方式為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在本次調(diào)查中采用的治療方式為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血清鋅水平低于實驗組,尿淀粉酶水平低于實驗組,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小兒疳積治療中,可采取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治療效果顯著,此方式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捏脊;柴芍四君湯;小兒疳積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96-02
小兒疳積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jù)相關學者研究結果證實,小兒疳積患兒和正常兒童相比,尿淀粉酶、血清鋅水平較低,患兒在缺鋅時容易引發(fā)角化不全、粘膜增生等現(xiàn)象,當口腔粘膜脫落后會堵塞舌乳上味蕾的小孔,導致患兒出現(xiàn)厭食等情況,給患兒正常生長帶來不利的影響[1]。本癥從中醫(yī)角度來講屬于“脾癥”是由運化失調(diào)、脾胃虛弱而導致,因此在治療中應遵循祛瘀散結、調(diào)理脾胃的治療原則[2-3],故而在本次調(diào)查中應用了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進行小兒疳積的患者共計100例作為本次調(diào)查的對象。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diào)查的患兒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的男性患兒共計28例、女性患兒共計22例,患兒年齡為3-12歲,平均(7.5±0.8)歲,實驗組中的男性患兒共計29例、女性患兒共計21例,患兒年齡為2.5-11.5歲,平均(7.5±0.9)歲。對照組和實驗組患兒家屬均知曉本次調(diào)查,自愿參與并簽署調(diào)查知情書。對照組和實驗組患兒年齡、性別等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式 對照組在本次調(diào)查中采用的治療方式為常規(guī)治療,即為對癥治療。
實驗組在本次調(diào)查中采用的治療方式為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柴芍四君湯藥方如下:甘草5g、杭白芍15g、當歸13g、香附10g、太子參10g、茯苓10g、白術10g、柴胡5g、薄荷5g,將中藥用水煎服,每d/3次,每次150ml。捏脊療法為:患兒取俯臥位,操作者將拇指的指端頂在患兒的背脊皮膚處,使用中指和食指從長強穴按壓至大椎穴,同時用力提捏患兒的皮膚,左右手交互捻動逐步推進,捏脊6次后將腰部肌肉提起來4次,并從命門穴推壓至腎俞穴,每d/1次。
1.3 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臨床療效。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評價依據(jù),顯著為患兒腹瀉、便秘、脘腹脹滿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患兒腹瀉、便秘、脘腹脹滿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為達到。治療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總例數(shù)×100%。
1.3.2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患兒血清鋅、尿淀粉酶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式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7.0)處理,認為P<0.05的情況為存在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實驗組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0%低于實驗組的98%,經(jīng)對比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存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由表1所示。
2.2 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患兒血清鋅、尿淀粉酶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和實驗組患兒血清鋅、尿淀粉酶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不存在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但治療后對照組患兒血清鋅水平低于實驗組,尿淀粉酶水平低于實驗組,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存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由表2所示。
3 討論
小兒疳積是臨床常見疾病,本病在臨床治療中西醫(yī)通常采用對癥治療等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不理想[4]。我院為了提高臨床效果,在本次調(diào)查中運用了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5]。柴芍四君湯中的茯苓可起到健脾利濕的功效;白術可起到益氣健脾的作用;當歸可起到補血養(yǎng)氣的功效;杭白芍可起到補血益氣的功效;柴胡可起到疏肝健脾、宣暢氣血的功效;薄荷可起到疏肝理氣的功效,使用甘草調(diào)節(jié)諸藥,可起到祛瘀散結、健脾疏肝的作用,同時配合捏脊療法可提高治療效果。捏脊療法可通過捏拿膀胱經(jīng)、督脈可起到刺激大腦皮層植物神經(jīng)活動的作用,改善小腸吸收功能,提高患兒身體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為了調(diào)查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實施效果,和以往常規(guī)治療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血清鋅水平低于實驗組,尿淀粉酶水平低于實驗組,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可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疳積治療中,可采取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治療效果顯著,此方式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玉琴,CHENYu-qin.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疳積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4):171-173.
[2]郭丹丹,趙伯杰.柴芍四君湯配合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疳積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0):6089-6089.
[3]林筠玉.中醫(yī)中藥治療小兒疳積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67-69.
[4]喬威.疳積散配合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疳積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5):140-141.
[5]李秀瓊.運用中醫(yī)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疳積100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6,29(16):34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