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揚
STEM教育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其教學模式已經在教育界受到了歡迎。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教學的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符合我國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
小學時期的教育是一個學生今后中學,乃至大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今后的學習進步,而在當今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意識,正是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協(xié)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好時期。小學科學課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而STEM教育則是強調將知識進行綜合整理,構建一體式的立體知識結構,因此在這一點上兩者的目標類似,是可以進行融合教學的兩種教學方式。
一、STEM教育的概念
STEM教育將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shù)學這四門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出更加深刻的內涵和要求。STEM教育解釋科學為用來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界客觀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數(shù)學作為技術與工程學科的基礎工具,用來支撐技術和工程改造、利用資源和控制自然條件,并且處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
二、STEM教育應用在小學科學課堂的益處
(一)STEM教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重要的養(yǎng)成作用
在STEM教育中,技術與工程擔當著實踐的主要部分,對于我國新提出的素質教育,已經不僅僅是要求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越發(fā)重視,因此教育更要從學生的實踐能力抓起,既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技術與工程正是從開始就需要考慮到著手之處、使用的工具、按部就班的解決方法等等,這些都能夠從實處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STEM教育能夠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科學地認識世界,引導學生逐步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工程”來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思考創(chuàng)新的過程,STEM教育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出來。
(三)STEM教育鼓勵學生相互協(xié)作
在講多學科融合的同時,STEM教育也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合協(xié)作,要讓學生理解團隊力量的強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然需要學生運用到所學的多個學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捉襟見肘,因此就需要依靠團隊內部來相互協(xié)作。因此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的人際交往以及語言交流能力發(fā)掘出來,及時地鍛煉運用。
三、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融合的措施
(一)根據(jù)綜合、實踐以及互動性原則進行教學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的備課往往都是單方面的教學模式,同樣的課程內容常年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沒有在教學上創(chuàng)新,在課堂內容上采取新穎的授課方式,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打消。STEM教育采用多模式的教學方式,根據(jù)綜合、實踐以及師生互動的教學原則進行小學科學內容的教授。既融合了科學、數(shù)學、技術和工程等等實踐類學科,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實際的操作實踐,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印象,如此不但引導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
(二)改善教師的教學知識構成
對于小學科學這一學科,學校和任課教師應該多加重視,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地擴展知識儲備和知識面,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教學知識構成。只有學校和教師充分重視小學科學的教學,STEM教育才能順利地與小學科學教學融合,才能夠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指導。此外,教師要不斷地鞏固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研究新型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教師自身所教授的這門學科,教師自身應意識到與盡量多的相關學科結合,在多個學科不斷融合之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利用相關科學設備,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STEM教育倡導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追趕我國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當今許多學校對科學教學不夠重視,由于過度看重文化課成績而時常發(fā)生科學課被占課、調課的現(xiàn)象,這對我國小學的科學教學十分不利。要想將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相融合,學校首先應該重視實驗設施的配置,應投入資金進行科學實驗室的建設。在科學實驗時,教師選題十分重要,由于小學科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十分新奇的課程,應首選與生活相關的研究課題,這樣便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點對點解決問題,具備針對性
針對初步進入學習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相互之間有著一些差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能夠做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在教授科學理論時,教師要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主,選擇的科學實驗也應該盡量以有趣為主;針對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分析思考能力的學生,教學內容應以引導加深理解為主,鼓勵他們在實驗中去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的融合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符合我國未來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充分將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相融合,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作者單位:常州市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