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高威
摘要:《全宋詩》由于體量巨大,且出于眾手,因此不免存在一些重出問題。近來通過研讀發(fā)現(xiàn),胡伸弓名下也有一些詩歌與他人重出,故有必要對其歸屬加以考證。關(guān)鍵詞:《全宋詩》胡仲弓重出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的《全宋詩》在收錄詩人之眾、詩作量之大等方面均可謂規(guī)模空前,但因其體量巨大且出自眾手,以至于難免存在誤收、重出等問題。筆者在研讀南宋江湖詩人胡仲弓詩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名下詩歌也存在重出現(xiàn)象,今對之考辨如下。
一、《夢黃吉甫》
夢傳失之妄,晝冀見而想。(自注,《列子·周穆王篇》:晝想夜夢,神形所遏,故神凝者于夢自消。衛(wèi)瑜總角時,常問樂廣夢,廣云:是想。瑜日:神形所不接而夢,亦豈想耶?廣日:因也。)豈伊不可懷,而使我心往。山林老顛晌,(自注,《詩·東山渺可懷也。揚雄《美新》文嘗有顛晌疾,恐一旦先犬馬。晌音縣。)數(shù)日占黃壤。(自注,孫皓日:瞑目黃壤,當復何顏見四帝乎。)舟輿來何遲,(自注,古詩軒車來何遲。)北望樓懂忱。西城薺花時,落魄隨兩槳。(自注,《酈生傳》落魄無衣食業(yè)。魄音薄。)歲晚舟渚靜,水消煙渺莽。(自注,柳詩日出洲渚靜,澄明島無垠。)躊躕壁上字,期我無乃廷。(自注,《詩·揚之水》無信人之言,人實廷女《左傳》子無我廷。)
見《全宋詩港三三三二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港五三九王安石詩,但無“自注”部分,僅于“夢傳失之妄”下作“原校:一作忑”。按: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卷二亦收此詩,且胡仲弓《葦航漫游稿》之“自注”俱與李壁《王荊公詩注》同,而李注早于胡詩,故此詩當屬王安石。
二、《郊行同張宰》
雨晴郊外共尋芳,細水交流注野塘?;ㄓ麘僦︼L不肯,柳才舞影日還藏。轉(zhuǎn)添老態(tài)難于健,看得閑時少似忙。擬訪一僧共茶話,禪房扃鎖出游方。
見《全宋詩港三三三六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港二八六九趙汝燧詩,內(nèi)容全同。按:詩見《江湖后集》卷十二胡仲弓,而不見于《江湖后集港四趙汝鰱。由于《江湖后集》是詩家選本,并未盡錄某人之作也屬正常。然而汲古閣宋鈔本和清初鈔本趙汝鰱《野谷詩稿》均收錄此詩,清曹庭棟《宋百家詩存》亦將其歸于趙氏名下,故其或為趙汝鰱所作。
三、《耕田》
田可耕兮圃可蔬,幾年夢不到亨衢。山林受用琴書鶴,天地交游風月吾。事變無涯人老矣,死生有命汝知乎??蛠頃r復一杯酒,盡作鱸鄉(xiāng)醉隱圖。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六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卷三一八五葉茵詩,題為《鱸鄉(xiāng)道院》,僅“盔”作“杯”一字不同。按:詩僅見于《江湖后集》卷十二胡仲弓,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小集》卷三十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港二百九十四《順適堂吟稿續(xù)集》、清曹庭棟《宋百家詩存港二十三《順適堂吟稿》均收錄此詩,且題為《鱸鄉(xiāng)道院》,故此詩或為葉茵所作。
四、《重九日法輪庵次鳳山韻》其二
競?cè)昭踊乃?,秋聲不可歌。磬中閑午至,石上見寒過。野鳥心常肅,孤僧鬢已皤。欲歸睛不盡,門外夕陽多。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三胡仲弓詩,又見《江西詩征港七十六汪軔詩,題為《壬戌重九日法輪庵次林儒珍原韻》,僅“庵”作“巷”一字不同。按:壬戌即乾隆七年(1742)。雖說胡仲弓《葦航漫游稿》由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出,但其詩早已存在,且一題之下有兩首,故其恐是《江西詩征》誤收于汪軔名下。
五、《寄梅膛》
別去忽經(jīng)旬,春風閱二分。幾番吟對雨,獨自暗思君??屠锛宇l病,愁邊駭近聞。倚欄商不得,心目亂于云。
見《全宋詩港三三三三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港三三三七胡仲參詩,內(nèi)容全同。按:詩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葦航漫游稿》卷二,又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小集》卷十四胡仲參《竹莊小稿》。胡仲弓、胡仲參兄弟二人均與(林)梅腥有所交往,且二人詩集又為后人輯成,因尚無堅證,故難定其歸屬。
六、《寄黃云心》
竹屋少行跡,閉門春晝長。天時半晴濕,人意共炎涼。苔蘚侵階綠,荼醵壓架香。冥搜尋杖履,不為看花忙。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三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卷三三三七胡仲參詩,內(nèi)容全同。按:此詩僅見于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葦航漫游稿》,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小集》卷十四《竹莊小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二百九十八《竹莊小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四朝詩-宋詩》卷四十三《五言律詩九·胡仲參》和清曹庭棟《宋百家詩存》卷三十一《竹莊小稿》均將之歸于胡仲參名下,且胡仲弓、胡仲參兄弟二人均與黃云心過從甚密,而胡氏兄弟詩風又相近,故此詩或是四庫館臣誤歸于胡仲弓。
七、《寄懶庵》
天寒日短道路長,白云飛處知吾鄉(xiāng)。大江之東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別來楊柳春依依,只今開到梅花香。扁舟漫浪歸未得,京塵海里安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頭夜夜嗚干將。羨師物外無寵辱,庭前柏樹常蒼蒼。吁嗟無羽飛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墜滿室光,報師之意無以將。篇詩濃墨才淋浪,一聲雁過天南翔。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二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港三三三七胡仲參詩,僅于“床頭夜夜鳴干將”一句末自注“音鏘”二字,其余則同。按:詩僅見于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葦航漫游稿》卷一,題為《寄賴庵》,不見于《江湖后集》卷十二胡仲弓詩。此詩復見于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小集》卷十四胡仲參《竹莊小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二百九十八胡仲參《竹莊小稿》、清曹庭棟《宋百家詩存港三十一胡仲參《竹莊小稿》,且前兩個版本均于“床頭夜夜鳴干將”一句末自注“音鏘”,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作“一聲雁過天際翔”,即“際”字與《江湖小集》本異,亦與《葦航漫游稿》不同《江湖小集:》卷十四胡仲參《竹莊小稿》題為《寄懶罨》,僅“庵”作“巷”一字不同。此詩復見于《兩宋名賢小集》卷二百三十八劉學箕《方是閑居士小稿》,題為《寄靜庵》,且“無羽”作“急羽”、“濃墨”作“滾墨”??紕W箕著作由其弟子游郴于嘉定十年(1217)編為《方是閑居士小稿》二卷,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1361 Z列學箕裔孫劉張得舊本而重刻屏山書院本《方是閑居士小稿》,而《兩宋名賢小集》卷二百三十八劉學箕《方是閑居士小稿》所收詩又多為元至正屏山書院本所無,此詩亦不見收。由于胡仲弓、胡仲參及劉學箕三人現(xiàn)存詩稿均由后人輾轉(zhuǎn)輯得,因尚無堅證,故難定其歸屬。
八、《雜興》三首
百年一瞬息,萬事皆塵埃。所以身后名,不如掌中杯。山園足花草,雨露相先開。獨有崖下松,春風不曾來。青林曉霜重,百卉顏如灰。蒼髯五大夫,郁郁何佳哉。
佳花費事治,十無二三本。惡草時掃除,已復相。試嘗問園丁,否泰乃爾反。渠方倚鋤笑,謂我見事晚。老天亦何心,生花日袞袞。
梁武欲為佛,秦皇欲為仙。萬乘猶不足,要與天齊年。人生幾兩屐,過眼如風煙。此心苦無已,憂患長烹煎。不見客斯逐,力詆爭秦權(quán)。寧知成陽市,父子更相憐。
見《全宋詩港三三三六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卷三二一七方岳詩,但前兩首合并為一首,且“崖”作“壓”、“髯”作“然”、“掃”作“埽”、“乘”作“乘”、“煙”作“堙”,并于“五”字下注日“原作吾,據(jù)四庫本改”。按:詩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后集:港十二胡仲弓,也分作一題三首,且“已復相苯尊”作“巳復相苯尊”、“仙”作“僵”。詩復見清光緒刻本陸心源《宋詩紀事補遺》卷六十六胡仲弓,但分作一題二首,且“寧”作“盅”。詩又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方岳《秋崖集》卷十三,也分作一題二首,且“萬乘”作“萬秉”。揆之詩意,前二首詩意連貫,似不宜拆分為二。
九、《春日雜興》
其一
漁翁樵叟自行藏,裹飯過從樂未央。撲滿自緣錢作祟,鴟夷聊以酒為鄉(xiāng)。老來愿棄人間世,病去欲荒墻下桑。黃犢不嫌人日雨,村村苗長綠微茫。
其二
殘雪初消月正明,茅檐自雨竹窗晴。肩寒聳聳吟詩骨,肺渴泠泠醒酒羹。少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聲。高人合著山巖里,縱有窮愁澈底清。
其三
野性最于魚鶴親,自知不是世間人。生成雪壑冰崖面,收得煙蓑雨笠身。楊柳春來青眼舊,山林老去白頭新。毋多感慨令君瘦,獨立斜陽一欠伸。
其四
吾生身事信天緣,一死何須較后先。未怕時逢真太歲,或言壽過古稀年。窮余祿料齏百翁,醉負生涯囊一錢。又見山林春意思,辦隨芳草落花眠。
其五
天與之愚競不移,經(jīng)年兀兀槿花籬。拙于生事可無粥,工乃窮人賴有詩。只恁么休身是客,知何以故鬢成絲。寒欺雪屋青燈夜,六十猶癡始是癡。
其六
綠繞西疇小作勞,溪村寒入舊綈袍。五窮政坐沒梁斗,百舌不如無口匏。獲稻條桑豳雅頌,紉蘭餐菊楚離騷。客來更話唐虞上,盍且卑之毋甚高。
其十
幽溪幾日不曾來,半是紅香半綠苔。樂事每從忙里過,好花偏向雨中開。慣貧可使居無竹,高隱共忻山有菜。投老田廬今日倦,不才多病兩悠哉。
其十二
南岡北嶺對窗扉,看盡朝嵐與夕暉。社后未曾聞燕語,雨中誰不惜花飛。山醅約莫幾日熟,沙筍輪囷一尺圍。莫怨風光損桃李,荼醵芍藥又芳菲。
其十三
沖雨沖泥處處行,物情殊不可詩情。牡丹又是一年過,春事略無三日晴。先后筍爭滕薛長,東西鷗背晉齊盟。山居寂寞誰堪共,杞葉菊苗俱可耕。
其十四
綠陰芳草鳥啼春,與客相攜發(fā)興新。半落杏花初過雨,微酸梅子已性仁。每尋詩去必遷坐,穩(wěn)跨牛歸不問津。筋力尚堪蓑笠在,莫欺老子發(fā)如銀。
其十五
凈掃山房不似貧,旋炊野飯喚比鄰。子規(guī)啼處一村雨,芍藥開時三徑春。丘壑自成安樂國,漁樵尚有老成人。茅檐相對坐終日,只說桑麻語自真。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六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卷三二。八方岳詩,詩題相同,而“苗長”作“犁曉”、“少有”作“茍有”、“澈底”作“徹底”、“魚鶴”作“魚鳥”、“煙蓑”作“煙蓑”、“身事”作“身世”、“一死”二字下注日“四庫本作聞道”、“百甕”作“百甕”、“窮人”作“窮人”、“百舌”作“百技”且下注日“原作口,據(jù)四庫本改”、“幽溪”作“幽蹊”、“夕暉”作“夕霏”、“杞葉”作“杞”、“芳草”作“芳樹”、“凈掃”作“凈掃”、“小房不似”作“山房不以”。按:此組詩本有十五首,方便起見,僅錄其字句歧異者如上。該組詩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后集》卷十二胡仲弓,又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方岳《秋崖集》卷八。由其五“寒欺雪屋青燈夜,六十猶癡始是癡”可知詩人其時應為花甲之年。方岳于寶{;占三年(1255)改知袁州、寧國府,未赴任即遭罷,從此閑居七年。方岳六十歲時正值理宗開慶元年(1259),此時他正賦閑在家。其二“肩寒聳聳吟詩骨,肺渴泠泠醒酒羹”,說明了詩人此時已是多病纏身、老態(tài)龍鐘,而方岳卒于景定三年(1262),享壽六十四,并未實現(xiàn)其四“未怕時逢真太歲,或言壽過古稀年”的期望,但也證實了該組詩的寫實性。據(jù)考,若此詩為胡仲弓所作,其六十歲時應在理宗寶年間,而由《戊午天基圣節(jié)口號》一詩可知,寶祐六年(1258)前后胡仲弓尚有官秩在身,且胡氏官秩也夠不上所謂的“實封”級別。又,從二人現(xiàn)存詩歌的整體看來,方岳喜作連章組詩,而胡仲弓集中則明顯很少連章組詩,故此組詩為方岳所作的可能性較大。
十、《暑中雜興》
其一
一刻之閑直萬金,苦無不可共幽襟。成年不作西湖想,聽得啼鶯不自禁。
其三
今年不上一竿竹,渠豈于人亦世情。風雨尚余千筒在,結(jié)巢吾欲聽秋聲。
其七
俚謂革華鳥腳鬼,吾尊毛穎黑頭公。與華作傳何為者,穎則萬世辭文工。
見《全宋詩》卷三三三六胡仲弓詩,又見《全宋詩》卷三一四九方岳詩,詩題相同,僅“之閑”作“之間”、“茴”作“個”、“革華”作“革韉”并注日“原作華,據(jù)四庫本改”、“辭文”作“文辭”幾字不同。按:此組詩本有八首,方便起見,僅錄其字句歧異者如上。詩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江湖后集》卷十二胡仲弓,又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方岳《秋崖集》卷二,且“之同”均作“之閑”。相比于胡仲弓,方岳的詩歌流傳相對有序,先有明嘉靖五年方謙刊刻《秋崖先生小稿》,后四庫館臣又據(jù)影宋鈔本《秋崖新稿》睜兩者合編為今之《秋崖集》。另,方岳喜作連章組詩,而胡仲弓集中則明顯很少。盡管如此,因尚無堅證,故難定其歸屬。
除此之外,《全宋詩》卷三三三二還將《子經(jīng)昔有黃筌玉筍圖故人陳眾仲題詩其上后為人易去常追憶不已余往借觀臨之以歸鄭氏并識以詩》一詩歸于胡仲弓名下,然而該詩似亦非胡仲弓之作。今將之抄錄如下:
春雷殷殷盎中鳴,籜龍驚起頭角獰。斕斑裂土穿石出,長鑱斸下津浮玉。山人嗜之比八珍,畫師寫生傳千春。纖纖翠交煙雨濕,山人嘆嗟山鬼泣。玉堂修撰富才情,歌詩贊畫增晶英。春花欲語嬌倚檻,蜀錦魯縞光可鑒。無端五窮睹揶揄,巧偷當面輸陶朱。我從借觀弄毫素,座間一夕珠還浦。自知詩盡劣陳黃,無人豪奪君無藏。
由詩題可知,子經(jīng)即鄭子經(jīng)《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二云:“《衍極》二卷,元鄭構(gòu)撰。案何橋遠《閩書》曰:‘構(gòu)字子經(jīng),羅源人。泰定中官南安縣教諭,與陳旅為文字友,著《衍極》五篇,《衍極記載》三篇?!卑矗禾┒樵┒ǖ勰晏枺?324-1328)。陳眾仲,即陳旅《元史·儒學二》:“陳旅,字眾仲,興化莆田人?!猎哪辏?338),人為應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1341),遷國子監(jiān)丞,階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痹娭小坝裉眯拮徊徘?,歌詩贊畫增晶英”之句明顯是對詩題之“故人陳眾仲題詩其上”的稱揚,而“玉堂”在宋以后則為翰林院的代稱,陳旅于至元四年方“人為應奉翰林文字”,故該詩至早作于是年。據(jù)考,胡仲弓至晚卒于元大德十年(1306),絕不可能在至元四年仍有所作,故此詩當非胡氏之作,然因無堅證,尚難定歸屬。
結(jié)語
綜上,雖說《全宋詩》體大精審,但也難免白璧微瑕,存在一些漏收、誤收、重收現(xiàn)象。因此,我們在對其進行深入探究時,務(wù)必慎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