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
摘 ?要:目的 ?研究TBL結合SP教學法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次研究樣本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研究對象為筆者學院某期班臨床本科生小班教學學生,共計60名。按照數(shù)字隨機分配法,將60名學生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名,對照組學生實施傳統(tǒng)醫(yī)學教學管理模式,實驗組學生選取麻醉典型病例實施TBL結合SP教學法,將兩組學生教學后考試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學生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操作技術考試成績以及考試總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1205,P1=0.0001;t2=7.5226,P2=0.0000;t3=11.6430,P3=0.0000)。結論 ?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應用TBL結合SP教學法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并增加其應用技能,從而提高其考試成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SP ?TBL教學 ?麻醉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b)-0199-02
Team-Based Learning即為TBL小組合作教學[1],該方法是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Michaelesen教授總結并提出的方法,該方法為臨床新型教學模式與策略。SP即標準化病人[2],是指從事非醫(yī)療工作的輕癥病人或正常人,對其實施培訓后,進行臨床檢查時,能逼真、恒定且準確地模仿出病人的癥狀,包括精神情感、體征以及態(tài)度等內容。此次研究,對筆者學院臨床本科生60名小班教學學生分別實施不同教學方法,比在探討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現(xiàn)做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樣本開始時間為2017年3月,研究樣本結束時間為2018年3月,研究對象為筆者學院某期班臨床本科生教學學生,共計60名。按照數(shù)字隨機分配法,將60名學生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名。對照組30名學生中男17名,女13名,最大年齡為23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平均年齡為(21.5±1.6)歲;實驗組30名學生中男18名,女12名,最大年齡為23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22±1.6)歲,將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實施傳統(tǒng)醫(yī)學教學管理模式,以帶教老師為主,為學生統(tǒng)一安排麻醉學知識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主要通過PPT講課形式傳授麻醉學知識理論內容。實驗組學生選取麻醉典型病例實施TBL結合SP教學法,具體方法如下:(1)帶教人員培訓,對帶教人員進行麻醉典型病例知識教學模式培訓,以便帶教人員熟練掌握麻醉典型病例知識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2)學生分組,以10人為一組,將每組學生分成3個小組,且每小組中選出一名小組組長,方便與帶教人員進行對接。(3)麻醉典型病例相關內容具體教學模式及內容:首先由帶教人員向實驗組30名學生分配學習任務,包括麻醉學理論知識內容與標準化病人病例為基礎的臨床操作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與文獻等渠道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擬定小組學生具體學習時間。其次,通過小組人員對麻醉學理論知識與標準化病人病例操作問題等內容展開組內討論,并規(guī)定具體討論時間,于討論結束后,每小組指定一名學生對此次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且由帶教人員對發(fā)言內容進行點評與指導。以上兩組學生教學時間均為一個月,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均舉行同時間、同地點的考試,且考試內容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教學結束后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操作技術考試成績以及考試總成績評分,采用該院自制考試成績評分表對其進行評分,卷面總分為100分。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為40分,操作技術水平為60分,考試總成績=(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術成績)/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用n(%)描述,組間經χ2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描述,組間經t檢驗,差異P<0.05時,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30名學生,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yōu)椋?3.45±5.43)分,操作技術考試成績?yōu)椋?0.07±5.43)分,總成績?yōu)椋?3.52±5.43)分;實驗組30名學生,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yōu)椋?8.67±4.32)分,操作技術考試成績?yōu)椋?9.60±4.32)分,總成績?yōu)椋?8.27±4.32)分,經對比,實驗組學生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操作技術考試成績以及考試總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1205,P1=0.0001;t2=7.5226,P2=0.0000;t3=11.6430,P3=0.0000)。
3 ?討論
學習麻醉學專業(yè)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為臨床醫(yī)學、基礎醫(yī)學以及麻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醫(yī)學、麻醉學的基本技術知識,同時接受麻醉、急救以及生命復蘇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手術的麻醉處理、手術期并發(fā)癥防治以及危重病癥的監(jiān)測、判斷以及治療的基本能力[3]。目前,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完善,包括傳統(tǒng)醫(yī)學教學管理模式、TBL教學法以及TBL結合SP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但因該科內容相對比較枯燥、乏味,應用傳統(tǒng)醫(yī)學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教學,使多數(shù)學生在教學中興趣不足,導致其對所教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知識掌握不夠、操作性差,因此,考試成績不佳,致使學生畢業(yè)率低,且影響學校教學質量口碑。TBL為臨床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自主查閱麻醉科相關知識等內容,使其充分了解該科相關知識,并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與老師的討論當中,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專業(yè)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SP是以臨床真實環(huán)境為基礎的病例,其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對標準化病人進行操作,有效降低了臨床矛盾的糾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且彌補了其他教學方法的不足,使教學大綱內容得到優(yōu)化。此次研究,通過將TBL與SP教學法相結合應用于麻醉學教學當中,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增進了學生間的團結互助精神,并激發(fā)團隊學習興趣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顯著提升了學生對理論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并加強了其臨床操作技術水平,使其順利、安全地自主完成麻醉過程。此次研究,通過對實驗組30名學生應用TBL結合SP教學法,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臨床醫(yī)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操作技術考試成績以及考試總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1205,P1=0.0001;t2=7.5226,P2=0.0000;t3=11.6430,P3=0.0000),因此說明,該教學方法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推廣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應用TBL結合SP教學法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并增加其應用技能,從而提高其考試成績與解決問題能力,該教學方法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玉美,李亞婷,弓彥茹,等.觀察臨床麻醉教學中應用TBL教學模式的具體價值[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6):182.
[2] 王愛華,田春,彭明清.TBL聯(lián)合模擬人教學法在麻醉學本科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8,34(23):3726-3728.
[3] 馬加慶,羅海蕓,楊泳,等.PBL/CBL/TBL聯(lián)合教學法在麻醉藥理學實驗中的應用與評價[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