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摘要:為了有效幫助高校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制定并實施的長達一學期的心理健康干預方案。
關鍵詞:建檔立卡;大學生;心理復原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0-0056-02
目前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心理素質層面與非困難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1],這種差距雖然表現在多個方面,但心理復原力是其中重要的指標之一。2017年我們對77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及56名非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進行了比較研究,發(fā)現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顯著低于非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為了更好地提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品質,我們隨即制定并實施了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干預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2017年第一學期,在陜西科技大學某二級學院隨機選取77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心理復原力基本情況是:心理復原力(均值112.32,標準差11.905);自我效能感(均值14.12,標準差1.91);自我接納能力(均值10.47,標準值2.09);解決問題能力(均值14.65,標準值2.59);情緒穩(wěn)定性(均值24.03,標準值5.32);朋友支持利用度(均值29.96,標準差3.86);家庭支持利用度(均值19.1,標準值3.63)。
2.研究方法。(1)心理健康干預;(2)干預效果評估;(3)干預效果的長效性評價。
3.數據處理。用Excel 2013對問卷結果進行初步整理,計算每個維度以及心理復原力評分,進一步計算干預效果和干預效果的長效性,采用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試驗所獲平均數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以“均值±標準差”表示,以P<0.05作為顯著性分析依據,以0.05
二、結果與分析
1.干預前后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效果。干預前后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效果見表1,由表1研究表明,實施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的心理復原力提升方案,可顯著改善該類學生的自我接納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朋友支持利用度,一定程度改善自我效能感和家庭利用度,其綜合效果將有助于改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干預效果的長效性評價。為進一步檢驗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干預計劃是否能夠達到長期穩(wěn)定效果,我們于干預實施結束后3個月對參與調研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實施心理復原力的跟蹤測評,干預后與干預3個月后(跟蹤期)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復原力評估結果比較見表2。由表2結果表明,心理健康干預計劃的實施對提高朋友支持利用度具有明顯的后效應,其余5個維度則隨時間的延長存在一定的衰減,但該干預方案對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長效性。
三、討論
1.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心理干預對提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復原力的效果評價。本研究發(fā)現,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心理干預方案的實施,可顯著改善該類學生的自我接納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朋友支持利用度,一定程度改善自我效能感和家庭利用度,其綜合效果將有助于改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跟蹤期的評估結果顯示,干預方案的實施對提高朋友支持利用度具有明顯的后效應,對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長效性。
積極心理學有助于促進個人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情緒能夠直接促進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2]。在本研究中,我們運用團體輔導、咨詢鼓勵、記錄幸福等形式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心理復原力進行干預提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也證明了積極心理學理論下的干預方案能夠有效提升某一特定群體的心理健康品質。對于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而言,其弱勢在于自我接納程度以及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團體輔導這一形式恰恰為其提供了大量的人際互動機會,能夠有效促進該群體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其次,對于建檔立卡家庭而言,在當下的政策背景下,其家庭經濟困難的現狀存在了可預計的改善,積極心理輔導不但能幫學生接納現實,還可以引導他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努力發(fā)現優(yōu)勢,樹立生活理想,不斷成長。
2.研究結果對開展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提示。對大學生尤其是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等職能的內在要求。如何高質量地進行該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們從事該項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嶄新課題。根據本研究結果,可對開展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個有益提示。首先,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中創(chuàng)新性采用的干預方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為明顯的作用效果,但該方案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維度上的效果并不完全一致,這一方面可能是受其本身內在規(guī)律所致,也可能是該方案的本身的局限性所致,故建議在具體的工作中繼續(xù)堅持并不斷完善干預方案,以期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其次,雖然本研究中所指定實施方案對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復原力提升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長效性,且對提高朋友支持利用度具有明顯的后效應,但隨時間的延長其總效果存在一定的衰減,該結果提示我們,對大學生尤其是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對該類人群給予持續(xù)的重點關注。再次,雖然導致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復原力顯著低于非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的經濟困難無疑是根本原因,因此除對于該類群體處給予必要的心理干預外,社會各方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使其徹底脫貧致富奔小康才是從根本上消除其心理障礙的關鍵,故必要的心理干預與脫貧工作相互配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宓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職業(yè)院校貧困生心理貧困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王琛,戴艷,雷鳴.貧困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4):108-111.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ANG Yi-ha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a one-semeste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program wa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Key words:build file card poor family;college student;mental 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