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兒 編 ○超小愛 繪
山羊是大家最熟悉的動物。你知道嗎,在所有的家畜中,山羊是第一種被人類馴化的野生動物。大約在15000年前的伊朗山區(qū),獵人捉住了一只出生才幾天的小捻角山羊。當獵人把羊羔作為獵物交給妻子時,女人卻不舍得殺死這么可愛的小生靈,把它收留了下來……就這樣,動物畜養(yǎng)開始了,野羊逐步被馴化為家羊。
蠻羊是唯一一種原產(chǎn)于非洲的野羊。它們生活在干旱地區(qū),棲息在荒涼的巖石和沙土地帶。由于生存環(huán)境十分干旱,蠻羊像駱駝一樣,非常耐渴,它甚至可以長時間不飲水,身體所需的水分主要來自于取食的各種植物。
蠻羊的毛色為沙黃色,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色。因為它們所生活的區(qū)域內(nèi)植被較少,缺少藏身之處,所以它們養(yǎng)成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習(xí)性——在發(fā)現(xiàn)有敵害時,它們會一動不動。
靜止不動加上富有隱蔽性的毛色,就有可能產(chǎn)生“隱身效果”,使蠻羊躲過天敵。
傳說中有一種羊,可以用彎曲的大角把自己吊在懸崖上,因此得名“懸羊”,其實這就是北山羊的別稱。作為山羊?qū)俚拇砦锓N,北山羊的角特別長,向斜后方彎曲,但是不形成螺旋,長度有1米左右。
北山羊的角上有一圈圈明顯的橫棱,據(jù)說這些橫棱就好像樹木的年輪一樣,記錄著北山羊的年齡,每增長一歲,它的角上就增加一道棱。
北山羊主要棲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裸巖地帶,算是棲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了。
北山羊有著非常結(jié)實的蹄子、像鉗子一樣的腳趾和有彈性的關(guān)節(jié),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它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躍,能夠輕松自如地在險峻的亂石之間穿梭,如履平地。
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野生綿羊是生活在亞洲荒原地區(qū)的盤羊,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蒙古、尼泊爾及克什米爾地區(qū)。盤羊是個大塊頭,它有約十余個亞種,其中的新疆盤羊又叫馬可波羅盤羊。據(jù)說在十三世紀時,馬可波羅從意大利來到中國,在途徑新疆地區(qū)的時候見到盤羊并寫進他的游記里。新疆盤羊雌雄均有角,雌性的角呈鐮刀狀,長度不超過0.5米;而雄性的角則十分夸張,兩角先是略微向外側(cè)后上方延伸, 然 后向后下方及前方彎轉(zhuǎn),角尖最后又微微往上方卷曲,形成旋轉(zhuǎn)一圈半的螺旋狀大角,看上去十分壯觀。據(jù)測量,螺旋大角總體的長度可達1.45米左右,而最長的可達1.9米。
巖羊又叫崖羊、青羊,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非常善于攀登巖壁的羊。巖羊可以在懸崖峭壁上靈活自如地活動只要有一個能落腳的地方,它就可以過,還能從幾米高的地方跳落而不受傷
從生活習(xí)性這方面來看,巖羊和山羊比較相似。不過從外觀上看,巖羊的體形更像綿羊,下頜處也沒有胡須。
巖羊的角形狀比較特殊,既不像綿羊一般彎曲成螺旋,也不像北山羊那樣呈彎刀形,而是先向兩側(cè)分開,再略微向后彎曲,角尖略微上挑,就像展開的翅膀一樣,也非常漂亮。
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國獸,它的名字在巴基斯坦語中是“吃蛇者”的意思,這實在是令人費解。再怎么說,羊也是食草動物,就算是國獸也不可能如此天賦異稟吧!
不過捻角山羊的確相貌堂堂,與其他品種的羊相比,它的角似乎藝術(shù)性多于實用性。角的形狀似乎是被“上帝之
手”做了一次擰轉(zhuǎn),呈現(xiàn)出十分精妙的細長螺旋狀,仿佛是兩把超大號的葡萄酒開瓶器。雄性捻角山羊角的長度可達1-1.5米,視覺效果非常震撼。
捻角山羊擅長在高海拔的山區(qū)活動,它們是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雪豹的重要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