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毅
我們在舉例子的時候通常用“甲乙丙丁”代指人、地點、東西等,那么你知道“甲乙丙丁”有什么含義嗎?它們的由來是什么?它們是怎么演變的嗎?其實,“甲乙丙丁”后面還有“戊己庚辛壬癸”,它們合在一起是十天干,被用于中國古代的歷法中。這期我們就先來解“甲”字,看看“甲”字的發(fā)展演變吧。
“甲”字的演變。甲骨文(囗,抵御矛槍的方形硬牌)(十,是“又”的變形,抓握),表示可持握的陸戰(zhàn)士兵的護身硬牌。有的甲骨文簡化成“十”,像縱橫交叉的握柄。金文承續(xù)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方形的擋牌“囗”寫成弧形,表示貼身的弧形護身硬牌。造字本義:名詞,古代士兵作戰(zhàn)時手持的蔽護身體的硬牌,裝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槍進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開進攻。篆文誤將金文字形中弧形的擋牌寫成“勹”,誤將金文字形中表示抓握的“十”(又)寫成寫成“丁”。隸書綜合兩款金文字形。
甲字的拆法。第一種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頭,有什么根據(jù)可以這么拆字呢?在《康熙字典》里甲字就排在田字下面,田字下面出了一個尾巴就叫甲。這說明什么呢?說明田的生命之氣下潛,但還沒有來得及向上伸張,沒有獲得自由,從下邊出來了,所以就形成了甲?!墩f文解字》里說:“東方之萌,意氣萌動,從甲,帶有伏甲之象也?!笔裁匆馑寄兀恳馑季褪牵悍N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還沒有脫出硬殼,腦袋上頂著一個硬殼兒這樣的形象。就叫大家想象一下發(fā)豆芽的過程吧!豆子的下面長出了尾巴,上面還頂著個豆殼兒,這就是甲字的象形圖像。
第二種拆字的方法就是一個十字兒,外邊畫一個圈兒把它圈著,看起來像個田字,但是下邊沒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這個字型。什么意思呢?它說“甲者,皮開裂也,實像其裂紋也。”這個甲就是果實的外皮開裂了,然后那里邊裂開了,出現(xiàn)了一個十字形的紋,表示生命萌動,就要破甲而出了。因此,甲字兒的根本意思就是生命的萌動與出生,有開始、開端、起點的意思,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就是從開始、開端、第一衍生過來的。古代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顯貴的豪宅叫甲第,科舉考試第一叫中了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