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高淑敏
一、文章兩篇
摔泥娃娃
“摔泥娃娃”是一種游戲,一種我們兒童的專有游戲,但爸爸說它還是一項運動,很有學(xué)問的。
我的“摔泥娃娃”是爸爸教的。爸爸說他小時候玩這個可高興了,能從早晨玩到月亮升起來,一直到奶奶揪著他的耳朵回家睡覺。
摔泥娃娃,要先做泥娃娃。
在洼塘邊,摳些泥巴,去除里邊的小砂子和雜草,然后在水泥地上捶打,但不需要“千錘百煉”,否則太硬就僵了,太軟又不成型,最后要做成一個圓形的邊、中間空、上有平頂?shù)膱A泥巴。
摔泥娃娃,該怎么“摔”呢?
爸爸教我,胳膊要掄圓了,這樣才有力、速度快,摔出的泥娃娃才會在頂部有大的破口,“啪”的聲響會更亮。如果摔得力氣小,泥娃娃的頂部就不會有破口,“噗”的一聲又恢復(fù)成以前的泥團子了,當(dāng)然,你要泥口朝下摔。
爸爸教會了我做泥娃娃、摔泥娃娃,我又教會了我的小伙伴們。于是,每天放學(xué)后,巷子里的水泥地上都會傳來陣陣“啪啪”聲,偶爾也有“噗噗”聲,噗噗聲是上一年級的王振林摔的——他要么摔偏了,要么胳膊直直的。
爸爸最厲害。他總能把泥娃娃的頂部給“轟”沒了,聲音也最響,能讓王振林看得眼睛溜圓。有一次,我看到爸爸轉(zhuǎn)身的時候用唾沫把泥娃娃的頂部向邊上抿了抿,使頂部更薄了。怪不得呢,真是有學(xué)問的!
后來,我們巷子里老是傳來啪啪的聲響。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右胳膊都有小肉疙瘩了。
泥巴變成了泥娃娃,不只是游戲,還真是一項運動了。
爸爸說,秋天還可以用石頭塘里的黃泥巴做成“(牛屎)風(fēng)火爐子”。于是,我又很期待……
最亮麗的色彩
學(xué)過畫畫的人都說,黑色不是色,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才是色,可我覺得,那一抹土地的黑色,才是我心中最亮麗的色彩。
上幼兒園時,高老師講《女媧造人》的故事給我們聽,說女媧用手捏出來的泥人是富人,用柳枝甩出來的人是窮人。放學(xué)后,我就瞅瞅接我回家的爺爺,感覺他就是柳枝甩出來的人。爸爸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我就瞅了瞅爸爸的鞋子,然后看見了從廚房出來的媽媽,她滿頭是汗。
啊,人和土多有緣分啊!
姥姥在我還沒有出生時,就給我送來了了沒開檔的小棉褲,是姥爺在后山上的三分地里栽的棉花做成的。小時候的我真的很少感冒。
夏天收麥黃澄澄的,秋天收玉米沉甸甸的,冬天里吃著地里種出的地瓜,心里暖暖的。
爺爺住的屋很讓他自豪,說給他兩層的小樓都不換,原因是老雜木做的木梁三十多年了一點沒變,結(jié)實著呢。
鄉(xiāng)間小路都是土路,凹了些,就用溝里的土墊一墊。電動車騎在上面,很平穩(wěn)。早晨晨練的語文老師說,在這樣的小路上跑步,腳舒服著呢。
啊,衣食住行,這都是土地給人的饋贈,多讓人感慨??!
但,有一天,爺爺吃完晚飯后,悠悠地說,他早年能從地前邊的汪塘里能捉半桶魚,可現(xiàn)在連蝌蚪都不見了。奶奶插上了一句:“多少年了,我下地干活怎么沒見一只蜥蜴呢,是不是打藥打的?”爺爺不再說話,只是屁股底下的馬扎吱呀了一聲。
是啊,人們在向土地索取的時候,是不是要對土地有顆感恩的心呢?
“你看,人電視廣告里都說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咱們后山上不都栽上松樹了嗎,今年就能摘松子了!”媽媽又從廚房里出來。這次她頭上沒有汗了。
我覺得,青山綠水下的黑土地才是最亮麗的色彩??!
二、教師評語
《摔泥娃娃》教師評語:
土地,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呢?是糧食還是歡樂?我想很多孩子會選擇歡樂。摔泥娃娃,就是這種歡樂的載體。
摔泥娃娃,似乎也快成“非遺”了,只有現(xiàn)在四五十歲的人才有切身的經(jīng)歷。初次看到袁浩文同學(xué)寫的這篇文章,頓時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因而對這篇文章的指導(dǎo)也較為上手。文章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內(nèi)容上作了切塊處理:做泥娃娃、摔泥娃娃;二是巧設(shè)伏筆:文章開頭指出“摔泥娃娃”不僅是游戲,還是運動、有學(xué)問,而在后文中又有“我的右胳膊都有小肉疙瘩了”、爸爸悄悄地“用唾沫把泥娃娃的頂部向邊上抿了抿,使頂部更薄”,從而泥娃娃更響、破洞更大,這都是呼應(yīng)之句;三是語言簡潔明快,讀來充滿陽光氣息,長短句結(jié)合,呈現(xiàn)出一種有節(jié)奏的韻律美。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提到的另一種“(牛屎)風(fēng)火爐子”的泥巴玩具,增加了文章的延伸味道,而這些都是土地對孩子們歡樂童趣的饋贈。
《最亮麗的色彩》教師評語:
讀王雨軒的文章,泥土氣息中總有點家國情懷的味道,這使得她和班里的其他同學(xué)相比,有點思想“早熟”,這可能與她愛讀書有關(guān)系吧。
在文章的內(nèi)容上,小作者首先講述了土地與人的緣分,然后又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描述了土地對人類的奉獻,最后又以爺爺?shù)泥皣@引出了人應(yīng)當(dāng)對土地懷有感恩和敬畏之心。這樣的內(nèi)容,也使得在文章結(jié)構(gòu)處理上顯得節(jié)奏鮮明、步步相扣、獨具匠心。文章首尾處理上也頗具特色,開頭以對比的方式指出,黑色是“我心中最亮麗的色彩”,在具有復(fù)沓形式的內(nèi)容陳述后,水到渠成地以“青山綠水下的黑土地才是最亮麗的色彩”進行了深化式的呼應(yīng),具有了當(dāng)下的追求生態(tài)文明的時代特色。文章語句多以短句為主,讀來簡明輕活,清新中透著一股颯爽和調(diào)皮,使全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