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小說史略》是一部專門為小說寫史的專著,改變了中國古代小說無史的局面。這部專著不僅傳承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睂W、目錄學等研究方法,還吸納了一些西方的文學研究方法,打破了中國古代輕視小說的思想??傮w來說,《中國小說史略》的研究方法非常豐富多彩,貫通古今、跨越中西。
關鍵詞:中國小說史略;魯迅;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李曉璇(1994-),女,漢族,開封人,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8-0-02
《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所寫的一部論述中國小說的著作。魯迅作為思想家、革命家、作家的身份都很受人們重視,但魯迅作為研究者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視的,而《中國小說史略》就是魯迅研究非常重要的成果?!吨袊≌f史略》不僅完整地探討了古代小說的起源和演變,還客觀地評價了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小說的作家作品,分析了不同小說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著作一經(jīng)問世就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評價,郭豫適曾評價:“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建立了中國小說史的體系。”蔡元培在魯迅逝世后所獻的挽聯(lián)是:“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盵1]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小說史略》對于中國小說的研究地位和意義是何等的重要。
縱觀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這部作品的研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魯迅生活在中國近現(xiàn)代時期,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時期,一方面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文化思想在很多人心中仍不可動搖,另一方面古典思想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改變了許多人的思想觀念,而《中國小說史略》的研究方法正體現(xiàn)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影響結果。
一、小說的輯錄編校工作和考證、辨?zhèn)蔚膽B(tài)度
在研究小說之前,魯迅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小說的收集與整理,因為小說自古以來都不受人們的重視,散失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魯迅在寫之前整理了大量的輯佚工作,《古小說鉤陳》《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就是魯迅廣泛閱讀古籍從中輯錄編校而成的,《中國小說史略》所用的小說史料基本上就是這三部書,據(jù)學者統(tǒng)計“《中國小說史略》全書有12萬6千字,直接引用小說原文有118處,5萬余字,占全書近百分之四十”[2],而從第三篇到第七篇是漢代到魏晉時期的小說,作品源于《古小說鉤陳》;從第八篇到第十一篇是有關唐宋傳奇的,也都可以從《唐宋傳奇集》中找到;從第十二篇到第二十八篇是研究宋代到清代的小說,出自《小說舊聞鈔》。這些都是魯迅閱讀上百本古籍從中輯錄編校而成的,并且魯迅受條件限制輯錄這些小說僅憑手抄,可以想象魯迅輯錄工作的艱辛困難。
魯迅對待史料始終保持著一種考證、辨?zhèn)蔚膽B(tài)度,不會因為史料的權威性就一定認為是可靠的,這種例子在《中國小說史略》里很容易找到,在第四篇《今所見漢人小說》中,魯迅認為現(xiàn)存的漢人小說沒有一個出自漢代人之手,如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jīng)》是仿照《山海經(jīng)》寫的,而《山海經(jīng)》盛行在晉代,所以《神異經(jīng)》應該是晉代以后寫的,還有也是托名東方朔的《十洲記》,魯迅認為東方朔雖然以滑稽著名,但根據(jù)《漢書·朔傳》記載推斷不會這樣,“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于眾庶,兒童牧豎,莫不眩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3];《西京雜記》的作者舊題劉歆,但《唐志》說是葛洪撰寫,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篇》也說“庾信作詩,用《西京雜記》事,旋自追改曰,‘此吳均語,恐不足用?!焙笕硕颊J為是吳均所作,然而吳均應該是指這句話而不是《西京雜記》,梁武帝時讓殷蕓撰寫《小說》時已經(jīng)有《西京雜記》,所以葛洪才應該是最接近的作者。
還有一些甚至是前人不曾懷疑的作品,魯迅對此也有疑問。如記載趙飛燕姐妹故事的《飛燕外傳》題漢代河東都尉伶玄子撰寫,司馬光曾經(jīng)取“禍水滅火”入《資治通鑒》,后人都認為記載是正確的,而魯迅認為這應該是唐宋時期的作品;在第十四篇《元明以來之講史(上)》里提到《大唐三藏法師取經(jīng)記》舊本在日本,還有一個小本是《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它們的內(nèi)容差不多,卷尾一行寫的“中瓦子張家印”,因為張家印是宋朝臨安書鋪,世人都認為是宋朝人所寫,而元朝時也有張家,所以魯迅懷疑此書可能是元朝人寫。這雖然是一句懷疑的話,也是魯迅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魯迅的考究精神。
二、目錄學的研究方法
魯迅運用了我國傳統(tǒng)的目錄學學科,魯迅在第一篇《史家對于小說之著錄及論述》中梳理了中國古代的目錄學的著作,探討了從古至今對小說觀念的流變就用到了目錄學的知識。漢代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就認為小說是“道聽途說、稗官野史”的小道,并且是“記事者近史而悠繆者也”,與史部密不可分;唐代的《隋書經(jīng)籍志》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把小說歸為子部,小說地位有所提高;到了宋代,《新唐書藝文志》將許多志怪作品列為小說,小說的虛構性得到承認;明朝時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把小說分為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guī)等,小說的概念變得比較寬泛冗雜;而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叢談、辯訂、箴規(guī)三類都隸屬雜家,小說的范圍概念更加清晰整潔了。通過對目錄學著作的梳理能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小說目錄的發(fā)展脈絡。
三、對小說作品進行比較
1、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學進行比較
魯迅在書中多次談到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的聯(lián)系,比如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吳均《續(xù)齊諧記》里“陽羨鵝籠”的故事,“然此類思想,蓋非中國所故有,段成式已謂出于天竺”,這是印度佛經(jīng)中的故事流傳到了中國,文人覺得比較奇詭,也編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使它本土化了;再比如講到唐傳奇時,《游仙窟》雖然在中國失傳卻流傳到了日本,近代又輾轉(zhuǎn)傳抄回國。魯迅同樣也注意到中國文學對外國的影響,在第十三篇《宋元之擬話本》中,《大唐三藏取經(jīng)法師記》的舊本在日本,叫做《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在第十八篇《明之神魔小說(下)》提到日本藏明刻本的《封神演義》是許仲琳編寫……
2、不同類型小說的比較
除了對不同民族的文學進行比較,魯迅也很注重本國小說之間不同類型的比較。在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中解釋譴責小說產(chǎn)生原因也和當時社會有關,“戊戌變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歲而有義和團之變,群乃知政府不足于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矣?!笨梢钥闯鲋S刺小說和譴責小說產(chǎn)生的原因都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不滿,都是針對現(xiàn)實、批判不良風氣,指摘時弊的,但它們也有很大不同,諷刺小說“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而譴責小說“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由此可見,譴責小說語詞太鋒芒畢露,沒有諷刺小說婉轉(zhuǎn)詼諧,所以譴責小說的藝術成就不如諷刺小說。
3、不同時期小說的比較
同時魯迅也注意到不同時期小說的比較,由此也能看出小說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在講到關于唐人作品與宋人作品時,魯迅說到唐傳奇和宋傳奇的區(qū)別,宋傳奇和唐傳奇是不相同的,傳奇小說在唐朝滅亡時就已經(jīng)斷絕了?!耙驗樘迫舜蟮置鑼憰r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边@是因為唐朝時講話自由,而宋朝時理學興起,統(tǒng)治者加強對思想的禁錮,所以文人便回避去講古事。
四、和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用跨學科、社會學的方法
在研究小說時魯迅并沒有孤立地只談文學,而是把文學和藝術、宗教等都聯(lián)系起來去分析,因為文學的發(fā)展和藝術、宗教、哲學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論及小說的發(fā)生起源時談到“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鄙裨捠亲诮堂妊康漠a(chǎn)物,也和美術有關,神話也是小說的萌芽時期……文學在早期是和歷史、哲學混在一起的,所以要研究文學也不能單純的只研究文學,把文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比較研究,能看出人類文化知識體系的普遍性和文學的獨特性。
魯迅在分析文學產(chǎn)生、發(fā)展的原因時,經(jīng)??紤]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原因,這種方法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的“知人論世”,也類似于西方丹納“種族、時代、環(huán)境”的方法。在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指出志怪小說的產(chǎn)生原因“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固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敝袊緛砭陀形仔g、神仙之說,而佛教的傳入對志怪小說又起了助推的作用;再比如魯迅在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說(上)》指出神魔小說產(chǎn)生的原因是明朝時道教盛行,“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極于宋宣和時,元雖歸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間,明初稍衰,比中葉而復極顯赫”,“且歷來三教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謂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真妄諸端,皆混而又析之,統(tǒng)于二元,雖無專名,謂之神魔,蓋可賅括矣。”
五、打破傳統(tǒng)的小說觀念,注意到小說審美娛樂的特征
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魯迅敢于打破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鄙視小說的觀念。首先他敢于給小說寫史,小說從古代產(chǎn)生時就是被斥為小道,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很少去關注“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的小說,直到梁啟超的小說界革命才被提到文學的最上層,但傳統(tǒng)的觀念可以說仍有殘留,在魯迅之前可以說沒有哪部著作是專為小說而寫,正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序言》中所說:“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與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史中,而后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于小說仍不詳?!笨梢哉f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出現(xiàn)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研究有了開創(chuàng)性的突破,他勇敢挑起小說理論研究的大旗,梳理了中國歷代小說的發(fā)展,改變了中國小說無史的局面,這是魯迅最大的突破。
魯迅還敢于對小說提出不同的評價,比如《金瓶梅》,他非常注重《金瓶梅》描寫現(xiàn)實的一面“作者之于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并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故世以為非王世貞不能作。”作者能把這部書描寫世情的真?zhèn)螌懙萌绱酥?,是洞察社會的結果,這也讓人們對《金瓶梅》有了客觀公正的認識。
魯迅還注意到了小說的審美特征,在論及唐傳奇時和六朝志怪小說,“然敘述宛轉(zhuǎn),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魯迅指出六朝小說是簡單敘述故事,沒有文學自身的美學特征,唐傳奇不僅局限于此,更重要的是注重文辭,重視文學應該有的審美特征,所以“始有意為小說”。
總的來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研究方法是豐富多彩的,既有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也吸收了西方新興的研究方法。雖然這本書受時代和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作為我國第一部小說專著,魯迅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和研究學問的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典型范例,值得我們?nèi)W習。
注釋:
[1]據(jù)《魯迅先生紀念集》所錄挽聯(lián)辭。
[2]歐陽健:《中國小說史略批判》,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頁。
[3]魯迅撰、郭豫適導讀:《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頁,以下引用《中國小說史略》原文的均出自此書。
參考文獻:
[1]魯迅撰、郭豫適導讀:《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楊燕麗:《〈中國小說史略〉的生成與流變》,《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9期;
[3]王桂蘭:《論魯迅運用目錄學方法對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深圳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顧農(nóng):《〈中國小說史略〉導讀》,《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1期;
[5]郭玲:《于無聲處聽驚雷——從 〈中國小說史略〉看魯迅的研究方法》,《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