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穎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yī)學園區(qū)美視美景眼科中心業(yè)務院長,副主任醫(yī)師。天津醫(yī)科大學早稻田眼鏡職業(yè)培訓學校名譽校長。國際角膜塑形學會資深會員(FIAO)、國際角膜塑形學會亞洲分會資深(SIAOA)會員、美國視覺訓練和發(fā)展學會(COVD)會員。眼視光英才計劃“明日之星”成員?!吨袊坨R科技雜志》專欄作者?!吨新毥探佑|鏡驗配技術》副主編,《斜弱視和雙眼視處理技術》編者。專著《硬性角膜接觸鏡驗配案例圖解》《硬性角膜接觸鏡驗配跟我學》《視光醫(yī)生門診筆記》《硬性角膜接觸鏡驗配跟我學 第2版》。
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業(yè)內(nèi)人士問及:為什么眼科學的教課書中記錄有角膜的屈光力是48.83D,但臨床工作中觀察到的角膜屈光度均值卻在42.00D~43.00D之間呢?角膜曲率和地形圖測的角膜屈光力為什么會有這么高,如果是這樣都屬于圓錐角膜了?難道說地形圖測量的是角膜整體的屈光力?也就是角膜的前表面屈光力(48.83D)加上后表面屈光力(-5.88D),即42.95D。 如果是這樣,那么placido盤的地形圖是如何測到角膜后表面的屈光力?
眼科學教課書中關于眼球屈光部分,對各屈光組織的相關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教課書中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的基本參數(shù)
位置角膜前頂點 0角膜后頂點 0.5mm晶狀體前頂點 3.6mm晶狀體核前頂點 4.416mm晶狀體核后頂點 6.565mm晶狀體后頂點 7.2mm曲率半徑角膜前表面 7.7mm角膜后表面 6.8mm晶狀體前表面 10.0mm晶狀體核前表面 7.911mm晶狀體核后表面 -5.76mm晶狀體后表面 -6.0mm屈光力角膜 43.05D角膜前表面 48.83D角膜后表面 -5.88D晶狀體 19.11D晶狀體前表面 5.00D晶體核 5.985D晶狀體后表面 8.33D
不難從上表中看出對角膜的屈光力描述為:角膜:43.05D,角膜前表面:48.83D,角膜后表面:-5.88D,這個描述并沒錯。
眼科中,通常將P=(n2-n1)/R定義為角膜屈光度(P)的計算公式,其中n2為角膜折射率,n1為空氣折射率,R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徑。
在角膜地形圖的系統(tǒng)中常常把角膜與其后的房水看做是一個整體,把它們綜合成一個光傳輸介質(zhì),折射率設定為1.3375。所以,角膜曲率半徑(R)和角膜屈光度(P)的關系就是P=(n2-n1)/R=(1.3375-1)/R,所以角膜屈光度(P)=337.5/R(其中R的單位是mm)。如果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是7.7mm,則地形圖測量換算后的屈光度是337.5/7.7=43.83D。
但是,在眼科學教材中提到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參數(shù)中,是把角膜的折射率單獨測算的,是按角膜的折射率1.376而不是1.3375來計算的,所以,在1.376的折射率時,P=(n2-n1)/R=(1.376-1)/R。所以,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同樣是7.7mm,換算后的屈光度是376/7.7=48.83D。
小結(jié):
1. 角膜曲率半徑(R)和角膜屈光度(P)的關系是P=(n2-n1)/R;
2. 一般做角膜地形圖和角膜曲率時,默認把角膜、房水看做一個整體的屈光組織(相當于是簡約眼模型),所以折射率按1.3375計算;
3. 眼科學教材中提到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參數(shù)中,角膜單獨計算折射率(因為是精密眼模型),所以,折射率按1.376計算。
角膜地形圖和角膜曲率計測量的都是角膜前表面的參數(shù),但計算時參照的折射率不同,屈光度也不同。即:角膜曲率半徑是一樣的,但屈光度隨折射率不同而不同。教科書所說的是精密眼模型中角膜的屈光力,地形圖說的是簡約眼模型中的角膜屈光力,二者并無矛盾。
臨床更常用的是簡約眼模型中的角膜屈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