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瓊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們教育的首要職責,在音樂課上體現(xiàn)的尤為突出,《新課標》指出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nèi)涵。關(guān)于具體怎樣在音樂中滲透德育教育,我作了以下思考:教育的意義在于要先將學生培育成身心健康的人,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其學會如何做一位具備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教師;音樂;滲透;德育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shù),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shù)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輸液灌滴,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感情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xiàn),并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那么,音樂教師如何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性,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于音樂學科之中呢?
一、把握教材內(nèi)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說的,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體驗是對音樂旋律表述的一種心靈拷問,是人們對音樂欣賞的不斷理解,不斷挖掘精神領(lǐng)域內(nèi)涵的結(jié)果。學生們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在自己不斷的對外界體驗與認識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們對音樂體驗的德育信息傳遞,使學生們在音樂體驗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在上音樂課時有意識地去關(guān)注那些個性人格存在嚴重缺陷的同學,通過體驗音樂讓學生學會成長,學會交往,以擺脫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現(xiàn)象。面對每一堂音樂課,注意聲音的柔美性,向同學們講述一些與命運抗爭的音樂家故事,從而堅定同學們自我塑造的健康人格。如:在教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把介紹作者(聶耳)的生平,時代背景作為一個教學引子,講述聶耳在何時何地何種原因促使他創(chuàng)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激勵自己勇敢戰(zhàn)斗的。學生在領(lǐng)悟歌曲內(nèi)容,學唱國歌時,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zhàn)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從而使學生激起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傊魳方逃粌H是使學生們欣賞音樂,更重要的是它促進了學生們的德育發(fā)展,更加有利于學生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nèi)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曲并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處理、表現(xiàn)手段等。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一種情感過程。”給學生講一段動人的故事,引導敘述情感上的共鳴,做到未有曲調(diào)先有情。如:教唱四年級下冊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讓學生邊聽音樂,教師邊講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不畏強敵、敢于斗爭,最終獻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壯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動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唱中能夠有感情的歌唱,同時也能學習王二小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精神。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yǎng)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jù)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情為紐帶,達到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tài)度。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列寧在強調(diào)情感的意義中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對未來的向往,對真理的追求?!币虼?,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fā)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意志。例如,在教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向?qū)W生講述此歌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歌的詞曲作者叫美麗其格,是一個蒙古農(nóng)奴的女兒,是新社會才使她改變了當牛做馬的命運,并走進了中央音樂學院進修,試想,她懷著怎樣的心情寫這首歌的?在遼闊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農(nóng)奴一邊揮動著鞭兒,一邊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長調(diào)唱起這首歌。此刻,再讓學生唱一遍: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此時,歌聲顯得高亢悠遠,情意綿綿,這樣,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又如:在教唱五年級下冊《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歌時,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國給我們帶來了甜蜜生活,我們在生活溫暖的懷抱里學習、成長是多么幸福!讓同學們帶著由衷的自豪感,用甜美的歌聲來歌唱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這樣,學生們一個個動情人景,綻開了笑容。最后,讓學生懂得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奉獻社會。
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是在音樂教育中傳授知識與德育教育滲透相結(jié)合;是在傳授解惑的前提下與培育音樂能力相結(jié)合;是在音樂教育面前向全體學生與個別輔導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一個側(cè)重點。音樂能夠培養(yǎng)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guān)系,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形式,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受到藝術(shù)熏陶的同時,動之于情,曉之以理,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01.
[2]音樂教育與美[EB/OL].中國教育網(wǎng),200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