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水中
從入學分配寢室的那一天起,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與室友們有個相同點:都很愛玩游戲。別誤會。這并不是一個大家都沉迷于游戲的寢室,也并不是所有玩游戲的行為都等同于沉迷。相反,如果哪位同學從來不玩游戲,或者沒有一款拿手的游戲,還會有點兒格格不入。
那么,怎樣玩游戲才是科學的?如何處理游戲與學習的關系才是合理的呢?這里有玄機,也有學問。從游戲中,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長以及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加以正確引導,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經(jīng)過我與室友們長期的互相觀察、接觸和監(jiān)督。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東西。雖然我是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但是,也完全適用于高中生。
室友小李最喜歡的是動作類游戲,如戰(zhàn)斗、賽車等。平時她也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善于在短時間內(nèi)高效地完成一項任務。所以,雖然她的成績不算突出,但每到臨近考試的幾天里,她的復習效果往往好于多數(shù)同學。
有人覺得她是天才,只是學習不太認真。她自己卻說“其實我也很苦惱。緊張的時間我能利用好,反而是寬松的時間,我總是很難集中精力,不知不覺就浪費掉了。我該怎么辦呢?”
我建議她試著這樣做:將大量的時間拆分成多個小單位,一次學習45分鐘或60分鐘,然后玩一兩局游戲,再學習。按照這種節(jié)奏反復交替進行,增強緊張感,可能會幫助她勞逸結合,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既學好,也玩好。
室友小徐則偏愛養(yǎng)成類游戲,如建設城鎮(zhèn)、經(jīng)營俱樂部等。與“急性子”的小李相反,小徐是個“慢性子”。但是。她好像天生就有掌控大局的稟賦。
在她的時間安排表上。極少出現(xiàn)以“小時”為單位的規(guī)劃。通常是“一天”或“一周”。無論做什么事,她從來都不爭不搶,總有自己的思路和節(jié)奏。時間、空間越是充足,她就越是泰然自若、行動連貫,越能將各科功課都安置得有條不紊,同時游戲水平也會在不緊不慢中穩(wěn)步提升。
當然,她也有弱點:最怕被人過于細碎地要求必須在某個時間段做什么,或者突然插入一些臨時任務,這可能會打亂她的全盤計劃。針對這一點,她正在努力參考小李的長處,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加靈活。
下面說說我吧,我擅長的是益智類游戲,如消除、策略等。在寢室,并非我自夸,我確實是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最強、也最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我經(jīng)常會有意無意地將游戲背景深入挖掘一番。比如現(xiàn)在許多游戲的設定中,都會涉及歷史故事和地理知識,從經(jīng)典的三國、熱血的水滸,到神秘的印加古城、消逝的亞特蘭蒂斯……通過這一渠道所學的課外知識,雖然不能直接體現(xiàn)在成績上,但也在潛移默化中擴展了視野,形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
每當有人問我關于未來的憧憬,我并不會說出某種具體的職業(yè),而是會說:我想成為一個知識多元化、思想足夠充實的人。
要說我們當中最特殊的一個。當屬小張了。她有強烈的復古情懷,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仍然對于單機游戲情有獨鐘。她常說:“聯(lián)網(wǎng)是讓人上癮的重要癥結。在遙遠的紅白機時代。沒聽說過有誰因為沉迷游戲出事的?!彪m然我總會反駁她:“那是因為當時信息傳播得慢,就算真有人出事,咱們也不知道而已?!钡o下來仔細想想,我還是有些贊同她的觀點的。
在寢室偶然斷網(wǎng)的一天。小張拷貝給了我們另外三人一款英文版的《祖瑪?shù)膹统稹?。她告訴我們,她最早就是一邊翻詞典查詢單詞、短語。一邊分析關卡規(guī)律和技能特色,尋找通關訣竅的,希望我們也試試。
就這樣,我們寢室中的四個伙伴,在不舍棄游戲的同時,各自探索和總結著經(jīng)驗教訓,也互相提供和借鑒著更好的學習方法。幾年下來。我們都曾獲得過獎學金,其中獲得數(shù)額最高的,正是“復古”的小張。
我相信一定不只我,絕大多數(shù)人也是如此:在挑戰(zhàn)一款不太熟悉的新游戲時,想一直玩到“贏”為止。這時我能感覺到自己有一股征服的欲望?;蚴钦幱诰Τ渑娴臓顟B(tài),享受研究攻略、闖過難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在達到目標之后,對于這款游戲的狂熱程度就會自然減退。
但問題是,就像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總是心想事成,在游戲里也一樣。越是暫時達不到的目標,就越容易急于求成,比如強求自己“必須在今天之內(nèi)通關”。一旦我出現(xiàn)這種苗頭,小李就會把我曾經(jīng)提供給她的方法“改造”一番,再還給我:將游戲的目標拆分成多個小單位,只要每次都有進展就可以了。循序漸進才是最關鍵。也最有效的,無論學習還是游戲都是同理。
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是,在已經(jīng)很熟悉的游戲中,一直玩到“輸”為止。這很好理解,做簡單的事情,總會自然地產(chǎn)生快感,直到“碰壁”再停下。不過,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在學習或其他方面遇到了困難,所以才躲進游戲中尋找存在感,或是覺得現(xiàn)實生活很累,想暫時放松、休息。只要在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可以回到現(xiàn)實中去迎難而上,積極解決問題,倒也未嘗不可。
最危險的情況莫過于下面這種:輸了就想贏回來,贏了又想贏更多,總說“最后一次了”,實際上卻一拖再拖。這是我們最缺乏自控力的時候,也最容易出現(xiàn)沉迷的傾向,自己過后往往也會因為在游戲上荒廢了太多時間而懊悔。
要想馬上遠離游戲,當然是很難的。不料,性格迥異的小李和小徐,在這方面倒是很一致,都是從“切斷連貫性”做起。比如先縮短每一次游戲的時間,如果自己停不下來,對方就強制“沒收”她的電腦或手機。歸還后,無論是否選擇重新登錄,只要已經(jīng)有過中斷,就會“意興闌珊”,逐漸傾向于不再登錄進去。
我的方法則比較“奇葩”。我曾有個壞毛?。撼燥堃苍陔娔X前,右手使用筷子,左手還在玩游戲。于是,免不了要用左手操作鼠標,其實也是一種逆向思維。這樣游戲成績自然不會太好,但我猛然發(fā)現(xiàn),我的關注點好像不知何時已經(jīng)不在游戲上了,做別的事情時也開始主動練習用左手來操作右手型的鼠標。雖然這只是個意外的驚喜,但確實有助于將注意力從游戲上轉(zhuǎn)移到別處。
聽我們說了這么多,小張突然開口了:“你們搞得這么復雜干嗎?索性將計就計。制定一個遠遠超出自己實際水平的目標,讓游戲成為一項枯燥乏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迫使自己失去或減弱興趣,不就行了嗎?我就是這么做的。”
只要是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游戲。都會有五花八門的道具可以提升玩家的技能。但是,我從不愿使用額外的道具。根據(jù)我的這種習慣,父母很早就推斷,我長大后會是一個做事勤懇、踏實的人,但要注意的是避免過于教條,隨機應變也是很重要的。
而我的三位室友,她們也各有一些特殊的習慣。有人從不開啟音效,有人從不將游戲設置為全屏,在游戲進行的同時也會留意邊角處的時間或彈窗等其他信息。降低專注度,也是一種防止沉迷的方法。還有人雖然會在線與其他玩家聊聊天,但如果交流的話題超出了游戲技術的范圍,就會立刻停止,以免接觸到不良信息、交到壞朋友。
雖然不盡相同,但我們所有人都針對以下兩點達成了共識:絕不叫外賣,哪怕游戲正處于最讓人欲罷不能的時候;絕不在游戲上投入金錢去充值,哪怕數(shù)額再小。因為這些舉動可能會讓人“與世隔絕”,走向沉迷而不自知,同時產(chǎn)生“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觀念。在其他方面也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世界上有許多值得做的事情,每一件都占據(jù)著相應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每一件也都不應霸占其他事情過多時間和空間。將玩游戲的重點放在鍛煉思維、磨煉技術和意志品質(zhì)上,并將這樣的理念也推廣應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這是我們共同的行為準則。
在各有所長的游戲世界,我們從來都玩不到一起,但這并不妨礙我們一直都能夠“和而不同”地相處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