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后湘
摘要:變焦問題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清楚凸透鏡的焦距是描述透鏡會聚能力的物理量;在物距不變時,變焦會引起像距的改變.本文旨在幫助學生理清物距、像距以及焦距三者間的關聯(lián),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焦距;像距;變焦
題目(1)欲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凸透鏡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的關系,某物理興趣小組選擇了材料相同、彎曲程度不同的甲乙兩透鏡,讓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通過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處,如圖1所示.
比較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結論1:
在凸透鏡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凸透鏡表面越凸,凸透鏡的焦距越小.
(2)如果甲乙兩凸透鏡的焦距分別為f1=15cm和f2= 10cm;小華用甲乙兩凸透鏡做了4次實驗,表1為記錄的數(shù)據(jù):
比較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結論2:
若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
利用上述結論1和結論2,可以解釋許多物理司題.
問題1 正常的眼睛為什么既能看清近處物體也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解析 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膠片,通過晶狀體的調(diào)節(jié)將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圖2是不同位置處的兩個物體的成像示意圖.圖2(a)是眼睛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較薄,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當物體較近時,像有移動到視網(wǎng)膜后面的趨勢,此時晶狀體會智能的變厚變凸.根據(jù)結論1:晶狀體表面變凸,焦距變小,凸透鏡的會聚能力變大,像會前移,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如圖2(b)所示,這樣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近處物體也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人眼如果長期觀察近處物體,會造成晶狀體過度彎曲,不能變薄,再觀察遠處物體時,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面,從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就是近視眼的成因,需戴凹透鏡矯正,
問題2 將同一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凸透鏡前等距離處,通過甲透鏡成縮小的實像,通過乙透鏡成放大的實像.由此推斷,甲透鏡的焦距____(填“小于”或“大于”)乙透鏡的焦距.
解析 在物距相同的情況下,乙透鏡所成的像大,那么乙透鏡所成的像的像距也大.根據(jù)結論2:在物距相同的情況下,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所以乙透鏡的焦距大;也就是甲透鏡的焦距小.
問題3 如圖3所示,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
(1)物距u=____,像距v=____,光屏上呈現(xiàn)的是____、____、____像.
(2)凸透鏡焦距的范圍______ .
(3)讓蠟燭靠近凸透鏡,要使光屏重新出現(xiàn)清晰的像,光屏應__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4)讓蠟燭從刻度為10cm的位置移動到刻度為20cm的位置,保持光屏在刻度80cm的位置不變,要使光屏重新出現(xiàn)清晰的像,可換用焦距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鏡.
(5)讓蠟燭從刻度為lOcm的位置移動到刻度為20cm的位置,保持光屏在刻度80cm的位置不變,要使光屏重新出現(xiàn)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鏡前加一個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解析(1)u=40cm,v=30cm,光屏上呈現(xiàn)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2)解不等式40cm> 2f和f<30cm< 2f;取公共部分得出凸透鏡焦距的范圍.
(3)根據(jù)“物近→像遠→像變大”,光屏應遠離凸透鏡.
(4)蠟燭移近凸透鏡→像有遠離透鏡的趨勢;如果要使像距不變→換用會聚能力更強的凸透鏡→換用焦距小的凸透鏡.
(5)蠟燭移近凸透鏡→像有遠離透鏡的趨勢;如果要使像距不變→也可增加一個凸透鏡,使得會聚能力變強.
參考文獻:
[1]劉炳升,李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上冊)[M].江蘇: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