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雁
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課堂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潘瑜2014)。
舊人教版PEP 教材中的閱讀板塊出現(xiàn)在四年級,學生通過三年級的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四年級培養(yǎng)閱讀能力似乎是順理成章的。而人教版PEP(2011 年版)三年級教材中就增加了start to read 版塊,教師教學用書中把它稱之為“閱讀啟蒙”。三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對字母、單詞還不完全熟悉,教師該如何對其進行閱讀指導呢?本文結(jié)合人教版PEP 2 Unit 6 How many?Start to read 的教學片段,探究如何對三年級學生進行閱讀啟蒙教學。
start to read 閱讀啟蒙板塊并非大篇幅閱讀文本,也不同于四、五年級的read and write 讀寫課或六年級的Let’s read 閱讀課,是在圖片的幫助下,從字、詞、句逐步提升的啟蒙指導。雖然內(nèi)容簡單,但在真實的情境和語境中,閱讀就有了意義。學生在這種全新的閱讀課中“Read for fun,read for information”(吳欣2012)。
教師教學用書中將這一板塊的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人教版PEP 1 主要有兩類活動,即字母認讀和詞形辨認,旨在通過提供有一定意義的語用情境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各單元所學字母,并訓練學生的觀察力。人教版PEP 2 主要是通過圖片提供一個有意義的語篇綜合性訓練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各單元的核心句型和詞匯(吳欣2012)。
本文教學案例片段選自人教版PEP 2 Unit 6 How many?Start to read,此板塊提供了本單元的核心句型I see...和I have...的句子認讀活動。閱讀文本是在佐姆(Zoom)的種花日記中呈現(xiàn)的。學生通過前幾課時的學習,已經(jīng)對核心句型有了較好的認知,并對20 以內(nèi)的基數(shù)詞有了全面的認識。因此,筆者將閱讀教學目標定位為:能夠在圖片和語境的幫助下認讀、聽說、運用核心句型“How many...do you see/have?I see/have...”;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朗讀文本并真實體會主人公的心情;能在閱讀中獲得樂趣,喜愛閱讀。
本課的設計緊扣“How many?”這一主題,圍繞“兒童節(jié)”這一主情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朗讀的魅力,接受認讀的訓練。在閱讀啟蒙中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在閱讀中獲得驚喜和樂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圖片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Read for information,Read for fun”。課堂教學框架如下圖所示:
語言是在語境中形成的,也是在語境中交際和應用的。因此,在語境中的閱讀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chuàng)設合理的語境是閱讀啟蒙教學的首要任務。真實、貼近生活體驗的語境能幫助起始階段的學生理解閱讀文本,促進交際意愿,養(yǎng)成思維品質(zhì)。在課堂中,筆者在熱身階段就創(chuàng)設了整堂課的大語境——兒童節(jié);在while-reading 部分,又以佐姆寫日記為文本語境,使學生在感受快樂的同時體會閱讀文本的意義。
【案例片段1】
Lead in
T:It’s Children’s Day.
Zoom and Zip are in the park.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Ss:I see balloons/fish/birds...
【案例片段2】
Zoom’s Diary
T:A few days later.It’s 6.13.
Look!Zoom is writing a diary.
【設計說明】創(chuàng)設文本主情境——兒童節(jié),普通而真實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整堂課圍繞這個主題情境展開。上課伊始,學生便在節(jié)日的氣氛中用英語進行交際,氣球、鳥兒、朋友,一切都真實又美好。學生愿意說,且有能力說。主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文本內(nèi)容變得有意義。以日記為載體,巧妙地將分散的句子串聯(lián)成完整的故事。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們仔細讀圖、大聲朗讀的意愿,而且使其在語境中有意義地閱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目的和學生學習需求,對教材中的部分內(nèi)容和活動進行替換,也可以根據(jù)需要添加活動步驟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部2012)。在課堂中,筆者關注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添加了魔術種子的環(huán)節(jié),增加了文本厚度,鋪墊了文本內(nèi)容的開端。這不僅僅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更關注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獲得了閱讀的樂趣。
【案例片段3】
Zoom’s gift
T:You got so many flowers in the game.Congratulations!Zoom gets a gift too.What’s in it?Let’s open it and see.It’s a magic seed.
Students try to say:“Open it and see!”
Learn to read magic seed.
T:What kind of seed?
Zoom is very curious.
Can you guess?
Ss:Watermelon seed?
Apple seed?/Pear seed?...
T:So he wishes:Magic,magic sprout!
Ss:Magic,magic sprout!Magic,magic sprout!
T:How many leaves do you see?Do you see any flowers?Let’s make a wish:
Magic,magic flowers!
Students wish together:magic,magic,flowers!And count leaves together.
【設計說明】設置懸念,利用佐姆在兒童節(jié)闖關游戲中獲得的禮物,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使用本單元對話中的新句型“Open it and see!”揭示佐姆獲得的是魔術種子,進而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猜測,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有效輸出。之后,學生興奮地呼喊咒語——magic,magic sprout,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興趣盎然,迫切地尋求答案。此環(huán)節(jié)為閱讀內(nèi)容的展開作了鋪墊,使文本更加飽滿;為主人公種花交代開端,幫助學生體驗完整的種花、開花的發(fā)展過程,使其更容易進入文本主動學習。這樣,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課堂,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
start to read 板塊中的圖畫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圖畫優(yōu)于文字,他們最初是通過圖畫來獲取信息的。讀圖不僅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啟蒙中的小技巧,還是他們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奠基石。在課堂中,筆者充分利用圖畫內(nèi)容,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讀一讀,尤其針對幾個不同程度的笑臉設計了很多朗讀活動。學生通過這些圖標及之前所學知識,初步構(gòu)建出文本的意義。在圖片的幫助下,學生一方面在朗讀中體會主人公的心情;另一方面這種真實的情感體驗又促進了學生更好地朗讀文本內(nèi)容。
【案例片段4】
Read the sentence with the right emotion.
(1)I see 7 balloons.
(2)I have 16 crayons.
(3)I have 11 cakes.
(4)I got 9 erasers.
【案例片段5】
Zoom’s Diary
T:A few days later.It’s 6.13.Look!
Zoom is writing a diary.Look at his face.
Is Zoom happy?What happened?
(show the flower photo)
How many flowers do you see?
Ss:I see twenty flowers!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count flowers,listen and imitate.
Read confidently.
【設計說明】在案例片段4 中,第一次朗讀時,由于教師只出示句子,所以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面部表情都比較生硬。第二次朗讀時,由于教師在句子后面出示圖標,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哭臉和笑臉,所以學生能通過圖片判斷心情,朗讀時的語氣富有情感,且面部表情豐富多彩。教師邀請多名學生朗讀句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樂趣,在課堂學習中實現(xiàn)“read for fun”。在案例片段5 中,教師繼續(xù)落實閱讀啟蒙的重要一步——讀圖,同時強調(diào)帶著情感閱讀,圖文結(jié)合,理解文本意義;利用日歷圖片、天氣符號、心情符號等,幫助學生了解日記的基本組成,體會主人公第一次看到種子發(fā)芽開花時的欣喜,并帶著欣喜的心情自信大聲地朗讀佐姆的日記。在最后數(shù)花朵時,教師利用紅色小圓圈幫助學生辨認圖片,從而準確無誤地數(shù)出20 朵花。在圖片中尋花、數(shù)花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好比是種花的過程,激起了他們大聲朗讀的意愿。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英語,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英語知識,不同的人在英語學科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目標(教育部2012)。關于小學英語閱讀啟蒙教學,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層次水平進行分層教學、測試和評價。在課堂最后,筆者設計了分層作業(yè),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最適合的作業(yè)中應用自己的閱讀能力,尤其故事書的設計是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這不僅需要學生讀圖、搜尋信息、閱讀文字,而且需要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獨立思考。書本是閱讀的載體。學生自己制作的微型故事書中包含圖文信息及在閱讀課中積累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能掌握關鍵的閱讀能力。
【案例片段6】
Homework:
a.Read the diary that you have learned this class.(1 star)
b.Review Unit 6.(3 stars)
c.Make a story book.(5 stars)
T:We love flowers and stories.Look,this is my story book.You can make our own.
【設計說明】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與思維的過程。以分層的形式布置家庭作業(yè),給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故事書屬于高階作業(yè),學生在自制故事的過程中,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讀一讀的方式,復習本單元所學的核心句型和單詞。學生參與度極高,反饋效果頗佳。
小學三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課內(nèi)閱讀,但不能僅僅止步于此。課內(nèi)閱讀啟蒙是基礎,課外閱讀是補充延伸。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shù)亟o學生補充閱讀材料,如相關主題的原版繪本閱讀。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使用的課外閱讀啟蒙繪本有很多,尤其是Eric Carl 系列的原版繪本,多以動物為主題,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記憶。Eric Carl 系列原版繪本之1,2,3 To The Zoo 可用于延伸以動物和數(shù)字為主題的閱讀,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可用于豐富動物和顏色為主題的閱讀,F(xiàn)rom Head to Toe 可用于拓展身體部位和動物為主題的閱讀。
起始階段學生英語閱讀啟蒙教學不可拘泥于眼前的“讀”,還需要關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之間的相輔相成(潘瑜2014),以此促進學生整體英語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讀課標,立足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靈活處理教材,精心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和年齡水平的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可在輕松的課堂中快樂閱讀、有意義閱讀,并在真實的語境中閱讀、感知、體驗和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