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慧
《第七天》是余華2013年的一部作品。在全書中,作者以一個死去的靈魂的身份,敘述了他在死后七天的見聞與回憶。而《第七天》中對親情的描寫,尤其是主人公楊飛與父親楊金彪的之間的情感,可謂是全書的精華之所在。在這一部分中,余華以細膩的筆法,一點點地將一位平凡卻偉大的父親形象勾勒出來。全書對父子之間故事的敘述樸實且直白,卻又深沉而感人,宛如平靜水面下深處的激流,擊叩著讀者的心扉。
楊飛與楊金彪并不是親父子。四十一年前,還是一個年輕扳道工的楊金彪在一次看似平常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剛剛出生的男嬰。他將這個孩子帶回了家,并為其取名,楊飛。事實上,這位年輕的小伙子還未曾體會過戀愛的滋味。但似乎命中注定般,在他看到躺在鐵軌上哇哇啼哭的楊飛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認定,這就是他楊金彪的兒子了。
楊飛是在死去的第三天沿著鐵軌走向他和父親的記憶的。長長的鐵軌是將父子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命運之繩,楊飛在繩子的這端,父親在繩子的另一端。幼時的楊飛一開始是在父親胸前的藍色布兜里醒來,又入夢的,耳畔是火車穿越軌道的聲音,耳朵貼著的是父親溫暖的心跳。楊金彪總是會為楊飛成長的小舉動而欣喜。當楊飛已經(jīng)學會在餓的時候自己伸手觸碰奶瓶時,楊金彪總是忍俊不禁地夸贊他的兒子楊飛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感情單純的楊金彪,盡管沒有談過戀愛,卻已經(jīng)在擔任父親角色的過程中越來越熟稔。他與楊飛默契成長,不是親生父親的他甚至達到了通過哭聲的細微差別來辨別小楊飛的需求的地步。待到楊飛大一點的時候,胸前的布兜變成了背上的布袋,再后來,背上的布袋也一天天地變沉,楊飛在父親的陪伴下一天天地長大。
此時的楊金彪,盡管有了兒子的愛,可是,對于一個年輕的男人來說,他同樣非常需要的還應該是來自一個女人的愛。在一系列失敗的經(jīng)歷后,已經(jīng)做了四年父親的二十五歲的楊金彪迎來了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女人。在好友李月珍的幫助下,楊金彪與姑娘不久正式在一起了。而為了不打擾楊金彪和姑娘的戀情進展,這時的楊飛經(jīng)常被寄放在李月珍一家里,待到深夜才被約會回來的楊金彪接回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楊金彪之前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小楊飛身上,因此無心考慮自己的婚姻,而這位姑娘在初次見面時流露出來的對小楊飛的喜愛,讓楊金彪在驚喜與慌亂之中看到了婚姻的曙光?;蛟S這也是因為他以為終于找到一個能接受楊飛的存在,并且很有可能像自己一樣真心對楊飛好的能夠共度一生的女人了吧。
然而,在戀情進展到可以談婚論嫁的時候,當楊金彪滿懷喜悅地將收養(yǎng)楊飛的一系列經(jīng)過告訴姑娘時,年輕的姑娘冷靜地說出她認為他當初不應該收養(yǎng)楊飛的想法。這無疑給楊金彪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如同從明媚的初春一下子墜入到充斥著寒冰與荊棘的深淵之中。固執(zhí)的楊金彪認為自己必須在姑娘與兒子楊飛之間做出一個抉擇,而經(jīng)過痛苦的思考與掙扎后,他第一次決定拋棄楊飛,選擇姑娘。
楊金彪在凌晨的時候叫醒了依舊酣睡的小楊飛,帶他坐上了遠去的火車。第一次坐火車的楊飛難掩激動之色,而一旁的父親卻顯得沉重而悲傷。他將快樂的小楊飛帶到了幼兒園附近的一塊青石上,掏出身上帶著的所有的糖果餅干,塞滿了楊飛衣服的所有口袋,又將自己隨身攜帶的水壺掛在了楊飛小小的脖子上,悲傷地說:“我走了?!毙铒w搖晃著兩條小腿,快樂地說:“好吧?!贝藭r的楊飛并不知道自己被父親遺棄了,他只知道從來沒有收到這么多的糖果和餅干。只是,回到家中的楊金彪?yún)s后悔了。他責怪自己不該遺棄楊飛,甚至悔掉了與姑娘的婚約。他將楊飛重新接了回來。從那以后,楊金彪的生命中再無其他女人出現(xiàn)。
后來,楊飛的親生父母尋來,將他接到了北方的城市。楊金彪為此高興,他同意楊飛的離開,希望他能在親生父母身邊有個更好的前途和未來。他甚至用了3000元——他所有的積蓄,為楊飛購置了一身西裝。文中在這一部分并沒有對父親在楊飛離開之后作以詳細的描述,我們只知道想念父親的楊飛最后還是選擇回到南方的小城,回到父親的身邊。當父子相見的那一刻,楊金彪并沒有表現(xiàn)出常人預料中那般激動,他只是在認真地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固執(zhí)地將兒子的行李全數(shù)拿在手上,和兒子一起回到了家。楊飛是在后來從父親好友郝強生口中才得知,那晚的父親在自己睡著后,來到郝強生夫婦家中,流著淚激動地說:“我的兒子回來了。”
在記憶之路上漸行漸遠的楊飛,來到了楊金彪生前最后的場景。生病的父親離開了自己,獨自坐上了離去的列車。他來到了當年遺棄楊飛的地方。對于當初的抉擇,楊金彪一直心懷愧疚,他無法對自己的行為釋懷,因此他想在彌留之際,再看一眼當年楊飛晃蕩著小腿坐著等他回來的那塊青石上。只是他沒有想到,這次離開,就真的從那個世界離去了。楊金彪對楊飛的愛,超越了血緣之情,這份珍貴的父愛,讓我們感受到了人世間最純粹的情感。每次讀畢,總是很難從文字之中抽身而出,由著如清泉般的感受洗滌著心靈,在靈魂的每一處落下銀鈴般清脆的回蕩。
許多人在讀完余華的《第七天》后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認為余華“揭露并批判了社會的陰暗面”,其冷峭犀利的筆鋒在當代作家中是非常難得的。確實,余華在其許多作品中,都是以一位置身故事之外的冷眼旁觀的敘述者角度,冷靜而嚴酷地敘述著一個又一個冰冷的故事??墒?,在《第七天》中,透過全書,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余華對于人性真實的思考與追求,對人情至純的感恩與希冀。若要說《第七天》的偉大之處,我想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