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玉?吳然豐?李瑾
摘要:媒介融合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路徑,這種多元化并行的實踐功用在于擴大影響并達到更新的普遍化,極大的促進了商業(yè)化運作中的資源整合。以下就借媒介融合的功能體現(xiàn)及其在體育新聞傳播中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其表現(xiàn)中可利用,并能夠推進其向產業(yè)化方向運作的一些路徑或促進措施進行說明。
關鍵詞:媒介融合;體育新聞;傳播;產業(yè)化
互聯(lián)網的發(fā)明及發(fā)展應用,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工具向實用工具的轉化,并在其基礎上不斷改變著人類生存方式。進入本世紀之后,人們將這種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帶來的便利化稱之為“信息大爆炸”,可見其威力較大,對社會演進起到了極深刻的變革之功效。體育新聞傳播在各種媒介的應用之下,出現(xiàn)了媒介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借其發(fā)展之勢大有可深化體育新聞傳播之利,并將其導向產業(yè)化運營方向。
一、媒介融合深化體育新聞傳播
目前,體育新聞傳播雖然實現(xiàn)了各種媒介工具的綜合應用。但在媒介傳播過程中,信息資源的傳播卻存在同質化問題;而且,媒介工具傳播只是增加了針對社會群體的廣泛信息輸出。表面觀察影響力已經很大,但依然局限在所謂“體育粉絲”圈子內,轉發(fā)率并未因其節(jié)節(jié)攀升,也無法帶來社會民眾對于體育事業(yè)的關注和持續(xù)性的興趣,或轉變?yōu)椤绑w育粉絲”。因此,根據由果溯因的一般邏輯程序推導,可以得到體育新聞傳播雖然實現(xiàn)了媒介工具多元化應用;但未能達到真正意義上所說的“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目前國內較為關注的“互聯(lián)網思維”,將其轉化到體育新聞傳播之中,應該先建立一個符合其思維導向的戰(zhàn)略方案設計。比如,將體育新聞傳播作為一個項目,而將媒介作為實施項目的各種手段;然后,利用體育新聞傳播現(xiàn)階段對于各種媒介工具的應用情況,實施技術工具與體育新聞傳播內容之間的資源整合,使其滿足媒介融合的本質。這種工具與內容的融合能夠提升體育新聞傳播內容向著品質化方向發(fā)展;而媒介融合后的技術工具應用之便卻可以為其向產業(yè)化的發(fā)展路徑進行引導,并幫助其過渡到“產業(yè)化運營模式”。
二、體育新聞傳播產業(yè)化路徑及措施
(一)打通過各個媒介間的關聯(lián)通道
根據體育新聞傳播在網絡平臺中的應用,劃分為網頁傳播、博客傳播、微博傳播、視頻傳播。其中,可以透過主體不同而匹配不同的融媒介工具進行融合;比如,以微博為例,主要是選取博客,將二者進行關聯(lián),從鏈接功能由精典化描述,將用戶帶入到博客頁面進行深度瀏覽;并在博客中增加網頁點擊,按照精典化描述-全面描述-深層分析三個方向,一步步導入到對新聞主題的關注。
在這種融合之下,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受眾群體;如微博面向廣大社會群體,而博客主要面向需要了解事情全貌的人,但網頁則主要是面向那些“體育粉絲”,讓其從中獲得深度解讀的精神快感。再如,以視頻傳播為例,就可以選取與電視傳播同步,這樣可以減少地域限制;而網絡本身的大存儲載體,也可以提供稍后的任意時間觀看,所以,將直播與轉播進行同步推進,也是一個抓住“體育粉絲”,增加體育新聞傳播中的服務品質的一個好方法。
(二)資源整合體育新聞傳播內容
從媒介融合的實際情況觀察,媒介工具的融合與體育新聞傳播中的內容提升及匹配密不可分,二者必須滿足深度融合的條件,并為其提供一個典型化的傳播形式,才能逐漸向著產業(yè)化運營模式推進。所以,建議在現(xiàn)階段,將體育新聞傳播中的內容進行數據庫式的資源整合。比如,選取經典的歷史篇章,作為專題系列,采用直播形式、創(chuàng)新平臺推出視頻集。還可以對當時的實時要聞類的新聞進行“新聞段子式”的改編并快速通過微信公眾號(并關聯(lián)到QQ平臺)、微博進行傳播。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復雜程度較高,因而應該在“新聞段子”改編的同時,做好針對段子中對應主題的細致編輯;尤其是應該增加段子傳播后轉入細致閱讀中的對應性,加深傳播中的順序感,加深瀏覽印象,令其達到對號入座的效果,減少閱讀困難。此外,還需不斷提高體育新聞內容的品質化??稍隗w育新聞傳播中,對新聞的數量進行經驗式的篩選,盡量控制在現(xiàn)代人接受新聞的“心理接受可持續(xù)狀態(tài)”之內;之后按照篩選的主題,對其進行關聯(lián)式的解讀,減少其中縱向的歷史化敘述,盡量在一個橫向的敘事結構中增加其廣度、深度。因為歷史化的敘述資料在現(xiàn)階段非常多,并不需要浪費過多資源去重復,所以可以選取較小的切入點,較廣闊的敘述空間,增加新聞專題性質。
(三)信息更新和方式創(chuàng)新
由于媒介融合產生了諸多更新方面的慢怠、不及時,會導致觀看者再次觀看的欲望弱化,因而必要在各個平臺進行選擇性更新,確保新聞與舊聞之間的傳播有一個合適的時間間隔,從而增加舊聞與新聞傳播的銜接。此外,還應該在互動區(qū)間內加強篩選能力,進行及時的信息回饋,若有好的意見,可以吸收并為其提供一些體育用品類產品加以激勵,或是在互動區(qū)間內做一些“互動達人的推廣、宣傳活動”。
結束語
現(xiàn)階段的體育新聞傳播在媒介融合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體育新聞傳播中的信息量在數量層面獲得了極大、極廣泛的傳播,從效果角度卻未能真正建立起其在民眾中的高度認可,或者增加更多的“體育粉絲”。因此,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應該增加該方面的研究與分析,將技術工具之便轉化到可以達到對自身向產業(yè)化進路發(fā)展的層面。
參考文獻:
[1]周樹華,楊壹壹.機遇與挑戰(zhàn):國外體育新聞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22-27.
[2]羅媛媛.大眾娛樂時代的體育新聞[J].中國出版,2015,(4):58-61.
[3]郭晴,潘虹燕,趙艷芳等.現(xiàn)狀與未來:對我國體育新聞與傳播研究的思考——基于2012-2015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5):18-24.
[4]李丁,肖煥禹.全媒體型體育新聞人才專業(yè)素質評估指標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