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
清明時節(jié)是緬懷先人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古人的墓志銘。墓志銘最早源于周代,其實是墓志加上墓銘。墓志記述亡者的生平事跡,以散文形式表達,墓銘則是贊頌亡者的韻文。后來合二為一,統(tǒng)稱墓志銘。唐宋時期散文興盛,墓志銘也不乏上乘之作。一起來看看吧!
《柳子厚墓志銘》 噫郁蒼涼,墓志中千秋絕唱
俊杰廉悍,議論證據(jù)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fā),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jié)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于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博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選自《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故事墻 柳宗元年少時就才華出眾,發(fā)表議論時能引證今古事例,并精通經史子集,常常使與之交談之人折服。因此名滿天下,一時間人們都敬仰且渴望與他相交。柳宗元勇于幫助別人,自己卻不看重和愛惜自己,他與王叔文、王伾、劉禹錫等人因變革被貶謫。貶謫后,又沒有熟識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薦,才干不能為世間所用,抱負不能在當時施展的柳宗元,最后死于荒僻的貶謫之地。
妙解趣談 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運動中桴鼓相應的領袖,私交甚深。韓愈寫過不少哀悼和紀念文,《柳子厚墓志銘》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綜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著重論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績和文學風格義理。對他長期被貶謫的坎坷遭遇表達了同情。此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千載流傳而不衰,就是因為韓愈在文章里浸透和傾注了豐沛的情感。由此,憤激之筆頻出,不平之鳴屢見,行文之中自然打破了傳統(tǒng)碑文的形式,形成了夾敘夾議、議論橫生、誠摯委婉的特殊風格。
《亡妻王氏墓志銘》 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
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從軾官于鳳翔。軾有所為于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比找韵染越漭Y者相語也。軾與客言于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
選自《蘇東坡全集》
故事墻 蘇軾19歲時,與年方16的王弗結婚。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楹?,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真意切,可惜天命無常,王弗在27歲時去世了。這對蘇軾的打擊是沉重的,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蘇軾于王弗病逝的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志銘”。
妙解趣談 蘇軾的《亡妻王氏墓志銘》作于北宋治平三年。文章開頭說明王弗的身份和死亡時間、地點和殯葬時間、地點。蘇軾自稱“軾”,以表示恭敬和嚴肅。他在記事中傾注了無盡的哀思,簡練述事而不乏深情,刻畫了一個賢德妻子的形象。全文僅400余字,卻能如此全面而又重點突出敘述王弗的生平,充分表達了夫婦之間超乎尋常的深厚感情。
《自為墓志銘》 前半生繁華清綺,后半生窮愁著書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發(fā)婆娑,猶視息人世??忠坏╀巯瘸叮c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無功、陶靖節(jié)、徐文長皆自作墓銘,余亦效顰為之。甫構思,覺人與文俱不佳,輟筆者再。雖然,第言吾之癖錯,則亦可傳也已。曾營生壙于項王里之雞頭山,友人李研齋題其壙曰:“嗚呼有明著述鴻儒陶庵張長公之壙?!辈[,高士,冢近要離,余故有取于項里也。明年,年躋七十,死與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書。銘曰:窮石崇,斗金石。盲卞和,獻荊玉。老廉頗,戰(zhàn)涿鹿。贗龍門,開史局。饞東坡,餓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學陶潛,枉希梅福。必也尋三外野人,方曉我之終曲。
選自《張岱詩文集》
故事墻 張岱是清朝初期卓越的史學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讓無數(shù)后人一見傾心,這位被朋友戲稱為徐文長后身的才子,在晚年寫了一篇《自為墓志銘》,記述自己年少時十分愛繁華的場所,明朝末年,隨著江山易主,自己的前途化為泡影,此番失落之中,他便避居于刻溪山。此時他的故交大多已故,他只能身穿葛巾野服。他怕有朝一日突然去逝,像草木一樣枯萎而無人問津,于是想到古人如王績、陶潛、徐渭都自己寫了墓志銘,于是也仿效自作。
妙解趣談 張岱回顧自己一生,年輕時養(yǎng)尊處優(yōu),后來親歷了國破家亡的巨變,今昔對比,發(fā)出了“真如隔世”的慨嘆?!蹲詾槟怪俱憽分械谋粌H是悼己傷懷,也是感念故國不再,江山易于外族而不妥協(xié)的心理。
唇槍舌劍
你是否贊同人在死后留有墓志銘這一現(xiàn)象?
@思 桓 為何一定要寫墓志銘呢?活著的時候好好利用時間和自己的才能去做一些利己利民的事不是更好嗎?古代的帝王將相無不希望死后能樹碑立傳,可武則天卻偏偏立了一個無字碑,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
@張 茜 墓志銘似乎只是一種毫無生機、陰森冰冷的物體,但是,如果過濾掉那些華而不實、吹捧性的文字,直擊墓主生前身后樸實、瑣碎的人生細節(jié),也能呼吸滿滿的生命氣息。他們真實地來過這個世界,鮮活地存在過,也呈現(xiàn)過千姿百態(tài)的人生狀態(tài)。
(本欄目編輯 黃亞瓊)Email:8750000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