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在忙中做成的。你應(yīng)該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他生平無論忙到什么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不讀書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這個道理,孫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說特別重“知”。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
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我所指的不必讀的書是不值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yīng)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的知識,而且可以于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yīng)該讀些什么書呢?這個問題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約還記得北京《京報副刊》曾征求“青年必讀十種”,結(jié)果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幾何代數(shù),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史記》《漢書》。本來這種征求的本意,求以一個人的標準做一切人的標準,好像我只歡喜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各人的天資、興趣、環(huán)境、職業(yè)不同,你怎么能舉出萬應(yīng)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shù)青年讀之都感覺同樣趣味、發(fā)生同樣效力?
我特地去調(diào)查了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品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冒險小說和游記、神話和寓言、生物故事、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煞有介事地談一點學理。而十五六歲以后的教育宜重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想象。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yīng)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你的朋友 孟實
(本文有刪減)
讀有所思
一本好書在手,可以令人廢寢忘食,實在幸福。讀書如探險,要靠自己。在這浩如煙海的書中,如何過濾質(zhì)量參差不齊的書,找出那些最優(yōu)秀、最值得一讀、最對自己脾氣的書也實屬不易。對于一代美學宗師朱光潛先生來說,書既是他通向?qū)W術(shù)頂峰的必經(jīng)途徑,也是他深厚修養(yǎng)的重要源泉。而深厚的美學修養(yǎng)又讓他能欣賞書中微妙精深的樂趣,謙虛誠懇的治學態(tài)度讓他對求學求知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