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游智開是晚清的一名普通官員,咸豐元年科舉中舉人。文章中涉及的拓片,內(nèi)容是一首長詩,碑體現(xiàn)存于樂亭縣博物館。詩文內(nèi)容是一篇游記,是游智開任永平知府期間游玩樂亭一座小島——石臼坨島時所作?,F(xiàn)針對碑文內(nèi)容進(jìn)行淺析,請方家指正。
關(guān)鍵詞:游智開;石臼坨;拓片
1 碑文內(nèi)容及釋義
游智開《游石臼坨》詩文碑刻拓片質(zhì)地為宣紙,長123厘米,寬50厘米(圖1),保存狀態(tài)基本完整,邊界處略有褶皺和殘缺。拓片內(nèi)容是一首長詩,是游智開任職永平知府期間夏季巡海游玩石臼坨島時所作。
拓片原文(從右至左):
嘉約屢愆期/茲游獨(dú)長往/兼乗潮落時/風(fēng)日開清朗/入海一瞬間/塵外覯奇賞/逸興不可羈/直擬蓬壺上/停橈阻泥淖/惡緒殊養(yǎng)養(yǎng)/舟人指叵羅(本飲器名/北人編桑條為器/深尺許/長圓三四尺/盛諸豆谷亦有此稱)/謂此如箕仰/置我坐其中/滑達(dá)相摩蕩/推梚登前途/斯御非非想/浩歌行入山/矯首空天地/初疑非人間/稍遠(yuǎn)見古寺/有僧冠芙蓉/合掌臨巖遲/荒僻伊古來/太守驚初至/拂苔憇桑陰/縱橫雜田器/四月麥正黃/花實(shí)復(fù)叢綴/平皋被芳草/眠處牛誰食/借問疇比臨/應(yīng)與三山四/此境移我情/駕言步林麓/短童喜前導(dǎo)/窈窕窮幽谷/徑轉(zhuǎn)沙阜高/傍海迭起伏/連蜷若虬龍/首尾蟠其腹/中原廣百頃/邱壑隱樵牧/蒼波外繞之/仙界□湯沐/異哉奧曠區(qū)/修到真仙福/金焦峙江介/一拳浪花蹙/覽勝懼日短/兼慮歸路長/洪濤間險惡/阻滯嗟何常/僮仆剌船至/歡語開愁腸/潮長高于山/十丈帆可揚(yáng)/登舟一回顧/島樹青茫茫/少留興有余/疾返行自臧/久速惟所適/身世翩翱翔/會當(dāng)駕螭首/翼以白鳳皇
石臼坨在樂亭西南海中/余以同治十一年守永平/迄光緒四年/夏有巡海之役/因泛舟往游而以記之
新化游智開
全篇共392字,其中一句“仙界□湯沐”中的第三個字,因字跡不清,無法辨認(rèn),故用“□”代替。
拓片內(nèi)容釋義如下:
耽誤多次,終于到這里來游玩。潮落時乘舟,天氣也很晴朗。入海的一瞬間,就遇見了珍奇的景色。正在興頭上,卻因泥淖而不能前行,心里很是郁悶。船夫指叵羅(原本是一種飲器,北方人用桑條編織而成,深近一尺,長圓有三四尺,用于盛儲豆子種子等)。我坐在叵羅里面,搖搖晃晃地向前滑行。唱著歌沿著錯綜的小路行至山中,抬頭看去,天地都是空的,讓人以為這里不是人間一樣。稍遠(yuǎn)處可以看見有一古寺,有僧人雙手合掌正在此等候。僧人謙虛說這里荒僻已久,今日竟有太守前來,實(shí)在令人吃驚。輕輕擦拭掉桑樹蔭下的苔蘚,在縱橫的田間休息。四月里麥子正黃,谷穗一叢叢的綴著。水邊的平地上長滿了草,正是那睡著的牛兒所食。我要到林中去看看,一小童歡喜地為我做向?qū)?。幽深的山谷沒有通行的大道,土山中的小路繞著大海起起伏伏,好像卷著身子的虬龍,首尾在腹部盤曲的伏著。中原廣闊無邊,隱隱約約可見幾處小山丘,蒼茫的波浪繞在周圍,好像仙境一般。觀賞著美景很是擔(dān)心一日時光太過短暫了,但又顧慮回去的路漫長又難走。洪濤間盡是危險,又被阻在半路怎么辦呢。仆人牽引著船到了跟前,潮水高于山,十丈的帆也可揚(yáng)起。我登上船回頭看,島上的樹已是青茫茫一片了。余興未盡就急速返回了,走了很遠(yuǎn)還覺得自己悠閑游樂的樣子,好像是長了白鳳凰的翅膀騎在螭的身上飛一樣。
石臼坨在樂亭西南海中,我于同治十一年駐守永平府,一直到光緒四年,因夏季巡海,泛舟去游玩而記之。
新化游智開。
石臼坨命名的由來及庵寺歷史沿革,《樂亭縣志》載:“唐太宗東征經(jīng)此駐驊十九日,因名十九坨。環(huán)坨沙阜隆起,中凹似石臼故又名石臼坨……”縣志中載:“坨中舊有古寺曰‘朝陽庵,明萬歷年初,僧顯光上人始建,智元乃其八代徒孫。清光緒十五年(1889),由僧法本于坨中心,獨(dú)立創(chuàng)建新寺,易名‘潮音寺?!薄翱上В@一歷史悠久的古剎,由于昔日戰(zhàn)火和十年動亂的洗劫,主要部分均已蕩然無存,殘留者只有后殿羅漢堂五間及永平府新化游智開所書臥碑一塊,均已破爛不堪?!盵1]
2 碑文作者游智開簡介
游智開,字子代,湖南新化人。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卒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咸豐元年(1851)舉人,揀選知縣。同治年初,李續(xù)宜巡撫安徽,調(diào)司厘榷,以廉平稱。同治十一年(1872),擢知永平府,一車一蓋,周歷下邑,得其情偽[2]。游智開為晚清官員,歷經(jīng)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是名副其實(shí)的三朝元老。曾任知州、知府、河道等職。其一生為官清廉,耿直剛正。任職期間,勤政愛民,體恤百姓,改革制度,減少稅收,重視教育,興辦學(xué)堂,深受任職地百姓愛戴?!肚迨犯濉ぞ硭奈逡弧ち袀鞯诙恕び沃情_》記載:“凡廉俸所入,悉以辦公益,無自私。閱三年,因病罷歸,卒于家。所至各省俱請祀名宦祠。”[3]由此可見,他為官幾十年,所得俸祿全部用于造福百姓,沒有一分一毫留下來自用,更談不上有私人積蓄留給妻兒?!八粮魇【阏堨朊蚂簟币痪?,也實(shí)實(shí)在在地道出了身為百姓父母官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3 與碑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一些問題
筆者在為寫這篇論文搜集資料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新化在線”有一篇名為《清末廉吏游智開列傳》(作者李利峰)的文章,文中竟然有本文涉及的拓片原文。《清末廉吏游智開列傳》一文中說這幅詩文拓片名為《游石臼坨》,筆者在查閱《樂亭縣志》《永平府志》《樂亭文史》《清史稿》等資料后,未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于游智開這首長詩的記載,因此對于長詩題目筆者不確定是否為《游石臼坨》。
關(guān)于碑文中的個別字,筆者與李利峰的觀點(diǎn)不太一致。比如“滑澾相磨蕩”的“澾”字,筆者認(rèn)為應(yīng)為“達(dá)”字,這應(yīng)屬于書法中行書的書寫方式?!跋删撤譁濉敝械摹熬场?,筆者認(rèn)為拓片上應(yīng)為“界”字,且第三個字李利峰認(rèn)為是“分”,筆者仔細(xì)辨認(rèn)拓片,始終覺得字跡不夠清晰,無法確定,因此在本文中筆者用符號“□”代替?!百灼痛檀痢敝械摹按獭弊止P者認(rèn)為應(yīng)為“剌”字,此字意為“牽扯、牽引”,較之“刺”字在這里解釋更為通暢?!耙硪园坐P凰”的“凰”字筆者認(rèn)為應(yīng)為“皇”字。雖然我們知道游智開的本意應(yīng)該說的也是“白鳳凰”,但拓片原文是“皇”,沒必要將它改為“凰”字。當(dāng)然,關(guān)于這個“皇”字,有可能是刻碑文的師傅將“凰”字刻錯成了“皇了”,也有可能是因?yàn)闀ㄖ袝w的不同寫法所致,在此不做深究。
關(guān)于這首詩文原文中的個別字,筆者也請教過書法老師,每個字用不同的書體書寫出來,看起來有可能會跟原字完全不一致,如“達(dá)”字,繁體為“達(dá)”,拓片上看起來像是“澾”。不同的人即使用同一書體書寫同一個字也可能會不一樣,這就和我們每個人的筆跡是不同的是一個道理。
4 對后世的影響
游智開自咸豐元年(1851)中舉揀選知縣開始,一直到光緒十六年(1890)以老乞休,“二十一年,起廣西布政使”“閱三年,因病罷歸”。由此可知,他是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才真正退休回家,那時他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兩年后,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卒于家中。在他近40年的為官生涯中,有兩件事尤為突出。一是他任四川總督之時,在重慶有西洋人以傳教為名,實(shí)則仗勢欺壓百姓,蓄意鬧事。游智開經(jīng)過詳細(xì)查證后,上奏朝廷,依法拘捕肇事教首,并不許任何外國公使對此案進(jìn)行干預(yù),終將為首的羅元義繩之于法,以服民心。二是他在任之時,與朝鮮使臣常有交往并有詩詞對賦。他們之間的詩詞被后來的使臣卞吉云總結(jié)整理傳到朝鮮,刊印成冊。后來在北京也有刊印,這對促進(jìn)中朝文化交流是非常有益的?!?/p>
參考文獻(xiàn)
[1]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北省樂亭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樂亭文史(第一輯)[M].樂亭:河北省樂亭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101-102.
[2](清)趙爾巽.清史稿:列傳第二三八:游智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9615.
[3](清)趙爾巽.清史稿:列傳第二三八:游智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