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晶芳
第一次, 我如此近距離地看她。
潔白,細密,柔韌,挺括,隱約有云絮狀暗紋;墨一上去,即刻散發(fā)、洇開,黑白相搏,濃淡相滲,枯濕分明,韻味十足。更為神奇的是,哪怕歷經千年,她亦不蛀不腐,芳華如初。她,就是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千年壽紙”美譽的國寶——宣紙。
5月1日,我和友人在涇縣中國宣紙文化園參觀。短短半日,我們粗粗知曉這紙上春秋,即為之深深贊嘆、自豪。宣紙,其盛世神韻早已令世界驚艷。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便是在一幅宣紙長卷(由涇縣宣紙廠的師傅指導制作)上徐徐展開。那一刻,舉世矚目??捎卸嗌偃撕臀乙粯樱耆恢肋@“肌理膩滑藏筋骨,平鋪江練展晴雪”之“涇上白”是多么來之不易!
宣紙,純手工制作,工藝極其復雜。她先后要經過108道工序,歷經“水深火熱”方能呈現出“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之稀世俊顏。制作宣紙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檀樹皮有韌性,拉力極好,用它造出來的紙,吸附性強,不易變形,也抗老化,防蟲蛀。沙田稻草和野生獼猴桃是重要配料,此地獨有的山泉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全都是就地取材。我們看到四周的山坡上晾滿了稻草,都是用來做宣紙的。附近的山邊也長滿了野生的青檀樹,還有許多人工種植的。山泉水更是珍貴。講解員介紹說,涇縣烏溪宣紙廠已經有60多年歷史了,生產效益非常好,它出產的紅星牌宣紙是我國宣紙中唯一三次蟬聯國家金獎的產品,但它至今沒有開任何一家分廠,就是因為離不開這獨特的山泉水,就好像茅臺酒只能產在貴州一樣。
宣紙博物館大廳內,介紹宣紙抄造生產流程的文字圖片足足占了三面墻之多。整個制作流程分“檀皮制漿工藝總流程”和“稻草制漿工藝總流程”兩大部分。沿著墻面一路看過來,我大致明白了這兩條線開始是“并駕齊驅”同時進行的,等到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制成了檀皮漿和草漿,再兩者混漿,放入具有特定作用的野生獼猴桃汁,這個“做藥”環(huán)節(jié)完成后,紙漿就出來了。之后再經過撈、曬等若干道工序方能做出成品紙。
宣紙技藝體驗園里,有碓皮、切皮、踏料、混漿、扳榨、撈紙、曬紙、剪紙、看紙等等不下十幾個生產車間。每個車間都有工人在實地操作,游客可入內參觀。生產、旅游兩結合。
在“選撿”車間,我遇到了一位初中同學。她面前的案板上放著一大堆細長的檀條。她告訴我們,這檀條到她們這已經是第90多道工序了,之前是砍條、蒸煮、浸泡、剝皮、晾曬和反復清洗、堿蒸等等一大串繁復工序?!斑x撿”就是剔去那些顏色泛黑、手感粗糙生硬的,留下細白柔韌的優(yōu)質檀條。選好的檀條被送到“碓皮”車間,師傅們在機器上把它們做成約莫兩尺長半尺寬的片狀長條,之后再經切皮、做皮、袋料等工序方能制成檀皮漿。
在宣紙技藝體驗園轉了一圈,我發(fā)現最有趣最神奇的是撈紙和曬紙,這也是宣紙生產中兩個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撈紙車間很大,里面有好幾個長方形的大水池。我們湊近了看,池子里注滿了水,水里漂著云絮狀的紙漿。兩個師傅面對面站在池子兩頭,把手里抬著的竹制細紙簾,放入池子中左一晃,出水,再右一晃,出水。這時的紙簾上吸滿了紙漿,將紙簾放在地上的紙板上,再輕輕抽走紙簾,濕紙便留在了紙板上,一張宣紙的雛形就出來了。師傅們不斷重復著抬簾入水、左右晃動、出水揭簾這幾個動作,紙板上的濕紙一張張地增加,慢慢變成了一塊厚厚的雪白大紙糕。
我們看了半天,覺得新鮮又神奇,就到隔壁的體驗間去操作了一把。因有專人為游客撈的紙進行烘干、包裝,很快我們就看到了自己的“產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們撈出來的紙不僅厚薄不均,許多地方還破洞連連!這才知道撈紙不易,不僅技術性要求非常高,更需要兩個人的協調配合、高度默契。一位老師傅告訴我們,合作撈紙的兩人一主一輔,主為掌簾,輔為抬簾。實際操作中,抬簾要活,掌簾要穩(wěn),要聽水的聲音,要感知紙簾晃動的韻律,嚴格遵循“頭遍水靠邊,二遍水破心”“頭遍水要響,二遍水要平”的口訣有序進行。掌簾的師傅尤其不易,不僅擔負著撈紙的均勻厚薄等技術性難題,還要將撈好的紙完好無損地放到紙板上?!胺偶垺笨此坪唵?,其實不然:紙和紙板間不能有水泡,要很均勻地將紙在紙板上舒展開來,再將細密的紙簾從紙板上輕輕抽走。撈紙工人非常辛苦,一年四季一雙手都得從早到晚浸泡在紙漿水中,尤其是凜凜寒冬,很多師傅的手都紅腫潰爛了,還要戴著手套繼續(xù)工作。
曬紙,則是紙張成型的第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一進門,我就感覺熱浪直襲。熱氣來自房間正中那道烘墻,墻里是空的,通過上方的粗管子進行電加熱。撈好的紙經“扳榨”去水后就送到這里來“曬”。以前,濕紙是放在太陽下晾曬的,所以叫“曬紙”,現在改在了室內,用加熱了的墻來烘焙。只見師傅用手指在地上那垛濕紙的右上角輕輕一點,一張極薄的半透明濕紙便揭起來了。隨即,濕紙被貼到烘墻上。師傅拿起一把大毛刷奮臂揮舞,三下兩下,直如行云流水,柔軟濕潤的大紙便在墻面上平平整整的了,沒有一個氣泡,沒有一條皺褶,也不見一絲刷痕,更沒有一點撕裂。騰騰蒸氣中,宣紙潔白平順的真容便顯現出來了。一兩分鐘后揭下,這張紙就烘好了。而那一大垛濕紙能神奇地一張張被分開卻不破損,就是野獼猴桃汁起到了分離作用。師傅說,“刷紙”的力道把握沒幾年時間是練不好的,“點紙”也極其不易,用力輕了紙點不起來,用力過了會點起兩張甚至多張。我們在曬紙車間沒站一會就汗直冒,想想師傅們炎炎盛夏也得在“火爐”旁邊持續(xù)蒸烤,可不是灼熱難熬、辛苦異常?
看到這里,我才明白了,為什么要說宣紙是從“水深火熱”中來。確實,每一張紙都歷經磨難,更凝聚著師傅們的心血汗水,不由人不心生敬意?!胺凵硭楣菧啿慌?,要留清白在人間”,用于謙《石灰吟》中這兩句詩來形容宣紙的品性,再恰當不過了。
到了“三丈三”超級宣紙制作車間,看著那長11米、寬3.3米的巨幅宣紙,我們更是震撼不已。墻上掛著現場制作時的圖片,圖片上撈紙的足足有四五十個人。這么多人同手同步,稍有不合,這巨宣便毀于一旦。真是驚心動魄,不可思議!2016年3月31日,這幅巨宣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宣紙”?!叭扇睍窦埞っ珓倮€入選了央視“大國工匠”節(jié)目。
宣紙,歷來是中國書畫最好的載體和溫床。她滋潤酣暢、不損不腐的特點不僅可使翰墨筆韻風華盡顯,更能使之千古流芳。郭沫若曾說:“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fā)明的藝術創(chuàng)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宣紙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p>
安徽涇縣是宣紙的發(fā)祥地。東漢末年,造紙始祖蔡倫的徒弟孔丹在師傅去世后,想造出一種質地更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他偶然在涇縣小嶺的溪水邊發(fā)現一棵枯死的青檀樹。當他看到泡在水中的樹皮潔白如霜、纖維細長且不朽不腐時,大受啟發(fā),他剝下樹皮,反復試驗,終于制成了宣紙。宣紙一經問世,便以其“滑如春水蜜如蝥”之獨特魅力贏得了世人,尤其是文人墨客們的青睞與厚愛。
自東漢以來,王羲之、米芾、顏真卿、趙孟頫等諸多大家都曾在宣紙上留下墨寶,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也是用宣紙畫的。宋代詩人王令更是直言其愛:“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云,獨君詩華宜相親?!苯瓥|即指宣城等地。北宋梅堯臣從歐陽修那里得到饋贈的“禮品宣”后,手舞足蹈,“把玩驚喜心徘徊”。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42回里也寫到了宣紙。當時,寶玉、黛玉、寶釵等人在談論惜春畫大觀園的事。寶玉說:“家里雪浪紙,又大,又托墨。”寶釵補充道:“那雪浪紙,寫字、畫寫意畫兒,或是會山水的畫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他們說的“雪浪紙”,其實就是宣紙。博物館內,也陳列著許多近、當代書畫大師們的作品。我們一幅幅看過去,但見那水墨的淡嵐輕煙在潔白的宣紙上得到酣暢淋漓的發(fā)揮,意境極美。“墨分五色,紙壽千年”,薄薄的宣紙承載的絕不僅僅是水墨氤氳與文字記錄,更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個民族的靈魂。
走出博物館大門,回頭再看這高大的建筑,不由嘆服設計者的匠心獨運。整幢大樓從正面看上去,就像一刀刀豎放著的宣紙,高高低低,重重疊疊,游客走進博物館可不就像鉆進了一大沓厚厚實實的宣紙里?再放眼文化園內,滿目檀樹青青,那澀澀的清氣里分明飄著文明的氣息與文化的芳香。想起汪國真的詩歌《青檀樹》:
青檀樹長得很高/很樸素/淺灰色的樹皮/后來成了/董其昌和張大千/筆下的宣紙/青檀樹上/是北方的土地/青檀樹上/是南方的風/青檀樹里/有我生長的影子/是的,這青檀樹生長的地方,正是我的家鄉(xiāng)
二 ?姑
我自小最怕的人就是二姑;現在中年的我,見到二姑心里依然怵怵的。
小時候,我是在二姑的“罵聲”中長大的。母親身體不好,我?guī)讉€月就被送到數百里外的奶奶家撫養(yǎng),7歲才回父母身邊。那時姑父在外地工作,二姑仍住奶奶家。我幼時體弱,經常半夜哭鬧,奶奶就抱著我在屋子里不停地轉圈。二姑被吵醒,便罵:這×丫頭真討厭,就曉得哭!再哭就把她甩出去!奶奶說她“沒德行”,她依然火氣沖天,只是邊罵邊從奶奶手中抱過我,接著兜圈子。
印象中,二姑很少叫我的名字,總是“×丫頭、×丫頭”地叫著。當時,還有兩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堂兄弟也住在奶奶的老屋里,二姑對他們的稱呼是:賊an ni(后倆字分別是第二聲和輕聲)。
二姑不獨罵我們小輩,小姑、叔叔包括姑父她都照罵不誤。當教師的姑父性子溫和,話也不多,根本不是二姑的對手,每次最后都是頭直點:你講得對,你講得對,行了唄!二姑脾氣上來了,當著奶奶面也摔東摔西,還一口一個“死老奶、死老奶”地叫。奶奶常望著她搖頭、嘆氣。記得有一回,她剛罵過“死老奶”,馬上又把奶奶拉到房里,關上房門,嘀嘀咕咕不知說些什么,還弄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我和堂哥很好奇,就弓著身子,撅著屁股,使勁把眼睛往門縫里湊。誰知,二姑突然“嘩啦”一下把門拉開,雙眼圓瞪,“賊an ni!×丫頭!”一聲暴喝,把我倆嚇得個屁滾尿流,直接癱地上了。還有一次,是夏天傍晚,她從外面回來,額上的汗,水一樣往下直滴,渾身衣服都濕透了。她“咕嘟咕嘟”灌了一大碗涼水之后,拿了個毛巾往臉上胡亂一抹,又“呼”地一下把上衣脫了擦汗。我和堂哥那時已有10多歲了,奶奶輕聲說她應該避避我們。“你個死老奶真是大驚小怪!家里這倆死小鬼有么要緊啊!”她粗聲大嗓地把奶奶一沖,起身就做事去了。
二姑雖然兇兇的,但做起事來又快又好。奶奶家屋后有個挺大的菜園子,各種菜秧擠擠挨挨地鋪滿了整個園子。挖地、松土、撒種、澆水,都是二姑干;出苗之后,每天清早三四點,她就起床,拔下新鮮的秧苗,一行行整整齊齊地碼好放在籃子里,再由奶奶拎到街上去賣。我四五歲時,經常拖著個小板凳跟奶奶一塊去。二姑則在家打掃堂前灶后,擇菜做飯。等我們回家,已窗明幾凈,熱騰騰的飯菜也上桌了。
二姑做服裝生意的時候,我已回父母身邊了。寒暑假回奶奶家,很多次我親眼看到二姑招呼客人。她笑容滿面,嗓門洪亮,語氣熱情:大姐哎,進來看看,不買不要緊哦!就當歇歇腳哦!大妹子,這花色你要穿了肯定好看!我這人不瞎講話哎!乖乖,這老人家過得真好哎,這衣服再一穿,哪看得出來70歲的人?十有八九,顧客都被她吆喝進了店,生意自然是不差的。
二姑開店,除了奶奶有時幫著看看店,其余全靠她一人。進貨、擺貨、吆喝、算賬、盤點,忙得腳不點地。在店里,二姑總是精神十足,高聲大嗓,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可一回家就累得往椅子上一癱,話都沒勁說了。更奇怪的是,她一旦不做生意歇在家,就喊這痛那痛,反正是渾身不舒坦;到店里一忙就全好了!奶奶說她是“勞碌命”。
二姑的生意很快做得風生水起,在我們大家族中,她是最早“富起來”的人??赡棠坛Uf她“手太松,掙三個錢,花五個錢”。父親兄弟姐妹6人,但凡誰家有什么事需要用錢,二姑從來都是毫不吝嗇。她孝順奶奶自不必說,其他人從父親、大叔小叔、大姑小姑,再到我們子侄輩,沒有哪一個二姑沒花過錢、沒操過心。
我姐自小跟二姑時間長,二姑待她似親女兒。她哪次去,二姑都是大包小包叫她往回帶,姐有時嫌累不愿帶,總被二姑罵得狗血噴頭。我哥是家族中“長房長孫”,也很得二姑看重。20世紀90年代初,哥剛調到縣中,學校沒房子,二姑主動拿出好幾萬,幫他建了一幢二層小樓,并且提都沒提要我哥還錢。雖然哥后來陸陸續(xù)續(xù)還了,但在那個年代一下拿出那么多錢還不知將來有沒有得還,縱是至親,又有幾人能做到?
在眾多的侄子侄女中,二姑并不喜歡我。她素來對我母親有意見,而我比較得母親歡心,可能因為這個二姑一向對我沒什么好臉色。小時候罵我也不稀奇,我工作且成家后,有次她去我學校,不知道為了什么事,當著我鄰居的面,她也”噼里啪啦“把我一通死罵。我忍了又忍,才沒當場掉淚。后來,我那同事說,你這姑媽真厲害??!
但罵歸罵,二姑從不曾虧待我。小時候我每次回去,她都會給我添新衣服。我穿的第一條裙子就是她給我做的,很漂亮的天藍色連衣裙,我很喜歡,還專門穿它拍了照。我成家后,二姑好毛毯新被子給了我很多床。10年前,先生生病,在蕪湖二院做手術。二姑那時住在蕪湖的女兒女婿家,本來她早定了去海南旅游的機票,可一聽我們要去,立馬退了票,天天在家燒飯做菜,讓我?guī)У结t(yī)院;還再三叮囑在二院工作的女婿“這個手術你要好好上心哎”;我們回家后,又打了許多電話,囑咐我們要注意這注意那。
二姑現在老了,脾氣一點沒變。每次家族聚會,她的嗓門還是高過其他人。她一開口,大家只有乖乖聽的份,并且要虛心接受,絲毫不能反駁,否則耳朵會被嘮叨得起繭。平時誰家有點什么事,只要她知道了,仍和從前一樣,急得直蹦。我爸總說她,你也這么大年紀了,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可有用?。课野衷诩抑欣洗?,是二姑最“服氣”的人,他說話二姑還是聽的??v如此,她也還是“稟性難移”。對我父親,她噓寒問暖,關心得無微不至;大叔身體不好,她更憂心;小叔的兒子前些年離了婚,她又時不時念叨“這怎么搞哦?”前不久,我爸在電話里無意中跟她說到我家小子現在長胖了,她就急了,打電話對我們說:你們要跟小騏講唉,在外面不能瞎吃東西,小伙子長太胖了不好,要叫他堅持鍛煉……
現在,二姑雖是跟女兒女婿生活,但她是說一不二的家長。表妹笑言:我媽那人不聽她的哪行啊,頭都要給她叨昏的了!妹夫性格也好,老岳母一念叨,他就連忙笑嘻嘻地應承:媽,您講得對!講得對!聽您的沒錯!一家人相安無事,其樂融融。表妹夫妻倆的孝心順承,二姑也很是自得。她常以一種自豪的口吻說我們:你們唉,在對待上人這塊就是不如我家小喜夫妻倆,他們做得那真是沒話說!我們聽的人也是心服口服,連連點頭。
國慶假期,侄女結婚,我和堂兄堂嫂原本跟二姑坐一桌。后來,跟我同齡的堂嫂朝我擠擠眼,悄悄說:我倆換一桌坐,省得待會二姑又要訓人,讓他們去挨罵??!我竊笑不已,拉著她的手偷偷換到了旁邊一桌。看我倆都挪地了,二姑直叫喚:你們怎么都跑走了?。窟^來坐??!我和堂嫂相視一笑,擺擺手,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