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少時,我家是一處典型的江南老宅,地兒寬敞,房梁又高,每至冬天,即便落地長窗緊閉,仍透著幾絲滲入骨髓的寒意。彼時,還沒有空調(diào)、地暖,一個人呆在臥室里冷得出奇,于是,我端起小板凳,躲到狹小的灶間,坐在煤爐前,一邊取暖,一邊讀閑書消磨時光。
叔祖母每天晚上要燒熱水洗腳、沖湯婆子,約莫要折騰到八、九點鐘才消停。這段時間,我靜坐于爐畔,手里捧著一卷書消遣打發(fā)時光,陪伴我的只有一把鐵皮老壺,它穩(wěn)若泰山地安坐于煤爐上,煤炭發(fā)出“沙沙”聲響,壺中的水在熊熊炭火的燃燒中持續(xù)升溫,冒出白煙,滋滋作響,撩動著寒夜的靜謐,讓人感受到一股人間煙火的氣息。
如果說爐火能溫暖人的身體,那么,書籍則能溫暖人的心靈,在一個個天寒地凍的日子里,我圍著火爐,一本接著一本讀書,從楚辭漢賦的旖旎綺麗到唐宋詩詞的風流倜儻,從縱橫江湖的刀光劍影到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看乏了,對著若明若暗、跳躍閃爍的火苗,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幕幕古人讀書的場景:“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大才子袁枚寒冬挑燈夜讀,不知不覺已至三更,小娘子手撩帳幔,想來也是羅衾不耐五更寒,又心疼丈夫凍著累著,半撒似的嗔怒相責、屏燈奪燈,丈夫半尷尬半理屈;鄭板橋在《滿庭芳》里寫道:“寒窗里,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溫馨且頗具情致。但更多的卻是“詩盡燈殘?zhí)煳疵?,眼痛滅燈猶暗坐”、“兩目眵昏頭雪白,看書到曉那能眠”……一個個熬夜苦讀的身影,他們出身寒門,既沒有“紅袖添香”的艷福可享,亦沒有烹茶掃雪的閑情雅意。宋真宗用“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激勵天下士子發(fā)奮讀書、考取功名,因此,他們?nèi)琊囁瓶?,通宵達旦,那片片火光,映在臉龐上,照著他們朝亮光深處走去,也點亮了內(nèi)心深處的夢想,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多年后,他們或成一代大儒,或位極人臣,他們的傳奇和文章如同天上的日月星辰,千百年后,仍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我受了古人“夜讀”的影響,亦有了夜讀的心境,一本本書記是一個個打開通往新世界的窗口。我已經(jīng)記不清在多少個寒夜,擁著一爐炭火,讀過多少本書,乃至后來,我逐漸習慣在夜里讀書,尤喜在寒夜用功,乃至讀到東方泛白。因為,冷能清新頭腦,夜,能摒除雜念,母親經(jīng)常心疼地數(shù)落我不愛惜身體,父親看到,曬然一笑:“比起我當年,她這點算什么?”父親少年時,正逢“文革”,知識青年“下放”農(nóng)村“體驗生活”,他白天忙農(nóng)活,夜宿破茅屋,在一個個水滴成冰的冬夜,他借著煤油燈的微光,捧書苦讀,倘若將書籍比作一個個寶藏,那父親就是開掘?qū)毑氐娜恕K^天道酬勤,父親終不負所望考上大學,逃離了農(nóng)村。
光陰荏苒數(shù)十載,我從稚童步入弱冠,從而立邁向不惑,老宅早已拆遷,我們搬入洋樓,煤爐已是浮云,屋里裝了地暖,窗外,飛雪漫漫,窗內(nèi),暖意融融,往柔軟寬厚的棉被里頭一鉆,有了沉醉溫柔鄉(xiāng)的愜意。床頭砌滿了書,我可以點兵點將似的想翻哪本書就翻哪本,忽地想起了林語堂曾說過:“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jīng)濟、詩文、史籍十數(shù)本狼藉橫陳于沙發(fā)之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惫湃艘棺x或為黃金屋、或為顏如玉,我的父親則為了考大學,改變命運而讀,功利性極強,便是當年的我,也抱著蹭爐火余熱的初心。唯有此時的我,既不用甘受囊螢映雪之苦,亦不用為取暖消磨時光而讀,我的靈魂在白紙黑字間走遍大江南北,在油墨幽香中橫跨古今中外,吹滅讀書燈,披上一身月,這才算真真正正得了讀書的興味,做了時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