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斌
教學思考:在昆山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皥A的周長”是五年級下冊圓這一單元中內容。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難點在于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就把一部分內容放在導學單中,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學習,而在課上我們就重點突破難關。我以問題為導向,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1.了解學生的起點。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前已經理解了周長的意義,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也認識了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并且會畫圓,會測量圓的直徑。但圓是曲線圖形,學生知道僅僅借用一把直尺是無法測量圓的周長的。
2.提出課堂上的“真”問題。教學圓的周長,首先課根據“怎樣求出砧板邊緣所箍鐵絲的長度?”引導學生自己想出各種方法,再動手試一試。進而,在“還可以怎樣求圓的周長?”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引導學生討論: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到底有怎樣的關系?我們又該怎樣去研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圓周長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測量方法,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圓周長的意義,經歷測量圓周長的實際操作,合作探究圓周長公式,發(fā)現圓周率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化曲為直”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應用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準備:導學單,圓形物體,棉線,直尺,計算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圓周長的意義
1.故事情境
師:老師家里有一塊圓形砧板有點開裂,想要修補好,可以這樣箍上一圈鐵絲(接頭處不計),鐵絲的長就是什么?? ?生:圓的周長。
2.交流分享
同學們是怎樣來描述圓的周長的呢? 利用學生導學單上已經寫好的答案,做交流分享。
小結:看來,圓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
3.揭示課題
4.明確問題。怎樣求出砧板邊緣所箍鐵絲的長度?
二、動手實踐,掌握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自行車車輪的周長。這是自行車的車輪,這個圓的周長在哪里?(學生指一指);車輪的周長可以怎么測量,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播放視頻)? ? 小結:這位同學采用的是滾動法。
2.大樹樹干橫截面的周長。這棵樹的樹干橫截面是一個圓形,它的周長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可以怎么測呢?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播放視頻)
小結:這位同學采用的是繞線法。
3.測量圓形物體的周長。同學們想自己也來測量圓的周長嗎?(2人合作,1件物品);(學生測量。(注意用厘米作單位,保留一位小數);口頭交流。(每個物品交流2個結果);思考這兩種方法使用的時候有說明相同點?(都采用了“化曲為直”的方法);
師:剛才在測量光盤周長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誰來說一說?
生:滾動的時候光盤容易滑動,光盤太薄了,繞線的時候不方便。
小結:看來,滾動法和繞線法,有的時候不好操作,而且實驗有誤差,測量結果還不一樣。那么,要精確地知道圓的周長,有沒有其他好的方法?
預設:A學生說出可以計算。? ? 師: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
B學生說不出。? ?師:長方形的周長,我們怎么計算?正方形呢?
思考:用滾動法和纏繞法測量圓的周長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但是在測量時,需要注意的點還是很多的。以播放視頻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感興趣,注意點呈現得更加清楚。通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反思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這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引導學生探索“計算公式”,為繼續(xù)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做好了鋪墊。
三、推理探究,理解圓周率
1.活動一: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半徑或直徑)(拿出光盤)同學們覺得測量它的直徑方便,還是半徑方便?(直徑);誰來說說可以怎樣測量直徑?
A.用直尺量出這個圓中最長的一條線段。B.用一把直尺,兩把三角尺夾住,量出直徑。
請同學們拿出作業(yè)紙,把表格填寫完整(計算時用計算器計算,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學生交流。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發(fā)現圓的周長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預設: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2.活動二:我們的實驗,在測量周長的時候存在誤差,在測量直徑的時候也有誤差,那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還是不到3倍?
在圓內畫一個正六邊形,正六邊形的頂點都在圓上。正六邊形的邊長和圓的半徑有怎樣的關系?(相等,因為這是一個等邊三角形);正六邊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幾倍?(3倍)
預設:圓的周長比六邊形的周長大,所以圓的周長比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不可以比3倍少。
師:圓的周長比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那圓的周長比直徑的(? ? ? )。
預設:幾倍少一些。我們繼續(xù)研究,在圓外面畫一個最小的正方形。(小組討論) ;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直徑有怎樣的關系?(相等);正方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幾倍?(4倍);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怎樣的關系?圓的周長比正方形的周長小,圓的周長比它直徑的4倍少一些(板書)
現在,你有什么結論?(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4倍不到一些);你還有什么疑問?(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究竟是3倍多多少)
3.介紹圓周率。實際上,我國古代的數學家也有這樣的疑問,并且進行了研究。通過導學單,同學們查找了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出示:學生的資料、語音
預設:任何一個圓周長總是它直徑的π倍,它是一個固定的數。
4.圓周長計算公式。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d表示。那么C÷d等于?;那圓的周長可以怎樣計算?
預設:C=πd? ? C=2πr? ? ? ? 師:已知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已知半徑呢?
思考: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什么有關?是直徑的多少倍?進一步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在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時,因為測量存在誤差,很容易的得到二點幾的結果。但通過活動二,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探究出圓和直徑的關系,學生們發(fā)現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4倍少一些。如果我們能把實驗繼續(xù)進行下去,就是我國古代數學家計算圓周率的“割圓法”。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還學會了與人合作,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實踐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圓形砧板的直徑是30厘米,圍一圈需要多長的鐵皮呢?(接口處的長度忽略不計)
2.摩天輪的半徑是10米,坐著它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π取3.14)
3.鐘面上的分針長12厘米,時針長9厘米。一晝夜,時針針尖走過的距離是多少厘米?
思考:練習設計緊扣課題,首尾呼應。對兩個圓周長公式的應用,進行了針對性的練習。取材貼近生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普遍的應用。最后一題的拓展訓練,體現了問題的層次性,注重新知和舊知的聯系,更好的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