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巧英
[摘? ?要]反思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學生寫“反思日記”可以提高反思能力,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教師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思日記”來進行針對性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胺此既沼洝敝饕ㄐ〗Y反思、思路反思、實驗反思、學史反思這四個方面。
[關鍵詞]反思日記;初中化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1-0072-02
所謂“反思日記”,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問題以及學習的感受記錄在他們的日記本上,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下次學習的時候進行有效思考,并且清楚知識的重難點。教師要對學生的“反思日記”進行查閱。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就會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據(jù)此調整教學,隨后將自己的處理辦法記錄下來,形成教師自己的“反思日記”,為之后的教學指明方向。
一、小結反思,明晰知識結構
每一節(jié)課都有每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生在剛上完課時,一般對新知識的結構和內容還不是很明確,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反思,將重點內容、疑問以及困惑記錄下來;在上完一單元內容之后,學生可以嘗試著畫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或思維導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反思,讓學生明晰知識結構。該課題可以分成2個課時來進行講解,分別是《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在講完第1個課時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內容進行小結反思。小結反思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中和反應;二是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對于第一個方面,學生主要寫了中和反應的定義和鹽的定義,卻沒有寫出課堂上得出的中和反應定義和相應的化學反應,這是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于第二個方面,學生的總結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改變土壤的酸堿度、處理工廠廢水、用于醫(yī)藥。
通過小結反思,學生對知識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在小結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理解過程進行了記錄,那么他們在復習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小結反思”很好地進行回憶,讓復習更快速、更高效。因此,小結反思對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積極推動學生進行小結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思路反思,暴露思維過程
很多化學題目的解題過程都是有步驟的,那么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但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關注學生解答的最終結果,而忽視學生的解題思路,很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題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學生出錯的“病因”。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寫在題目旁邊,以便教師對癥下藥。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題目旁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暴露思維過程。題目:書寫磷和氧氣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已經學過五步法,即利用“寫、配、改、標、查”五步來書寫方程式。在寫的過程中,學生按照步驟將自己的思路寫下來。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知道五步法分別是哪五步,但是仍會出錯。其中,出錯率最高的是“配”這一步。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最小公倍數(shù)法的相關知識多給學生講解幾種配平方法,如觀察法、奇數(shù)配偶法等,方便學生選擇運用。
通過思路反思,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解題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白自己的薄弱之處。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記錄的思路反思來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效解決問題,促進學生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三、實驗反思,激活創(chuàng)新靈感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讓學生在老師演示實驗之后或者自己動手實驗之后對實驗進行反思,并從中引申出一些問題,如出現(xiàn)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反思,以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新靈感。在鎂和鐵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銅和金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的實驗、鎂和鋁的活潑性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判斷出它們的活潑性順序為:Mg > Al > Fe > Cu > Au。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Al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什么總是看見鐵生銹的現(xiàn)象,而不見鋁生銹的現(xiàn)象?在清洗鋁制品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這樣,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可激活創(chuàng)新靈感。
通過實驗反思,學生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印象更為深刻,然后再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進行解釋和思考,可以有效鍛煉知識遷移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學史反思,感受精神風貌
化學結論以及真理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是化學家通過反復實驗,經歷了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得出的。學生對這些過程都比較感興趣,可以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史知識進行反思,讓學生感受化學家的精神風貌,以激勵其好好學習化學,并利用化學知識來指導生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有關的化學史,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在講本節(jié)知識之前,教師可從圖書館借來有關金屬的書籍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煉鐵的悠久歷史,清楚古人把鐵礦石煉制成鐵的過程,明白煉鐵的原理。學生從中還可以了解我國鋼鐵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激發(fā)愛國熱情,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了解我國在治理金屬環(huán)境方面的成果以及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周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在閱讀完化學書籍之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閱讀內容的反思寫閱讀筆記,透過反思與筆記深層次感受化學家的精神風貌。
通過學史反思,學生了解了化學知識背后的故事,對社會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閱讀化學相關書籍,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之不易,體會到化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明白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以及生產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提升了對化學的好感度,從而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更加專注。
“反思日記”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很有幫助,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寫“反思日記”時要有一定的主題,這樣才能讓反思的效果達到最佳,才能真正發(fā)揮“反思日記”的作用。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規(guī)范,以使“反思日記”的功效最大化。
(特約編輯 溫 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