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領
藏在軍裝里的秘密
有人說,一個人做一項工作,若能連續(xù)做上十年,他一定是一名專家了。
如果按這樣的理論,我在部隊工作了四十年,早就應該是一名軍事專家了??晌覐臎]覺得自己是一名軍事專家,因為我對軍事理論的研究遠不如我對軍事文學的研究,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軍旅作家,其實說是一名老兵更為貼切。軍事家是一個時期、一個時代軍事思想的奠定者和實踐者,而衡量一名老兵是否夠老,從一個方面就可以有效驗證,就是看他穿過多少套軍裝。
從軍四十年,我穿了四十年軍裝,在這改革開放大變革的四十年中,軍人的軍裝也幾經(jīng)改革,粗略算來,我已經(jīng)歷過五次換裝。這五次換裝,軍裝的款式越來越新,布料越來越好,蘊含越來越多,裝飾越來越復雜,穿著也越來越精神。雖然款式越換越與國際接軌,但我覺得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剛?cè)胛闀r發(fā)的第一套佩戴紅領章、紅五星的國防綠軍裝。
那套軍裝現(xiàn)在只能在影視資料和老照片里看到了,可我當初就是奔著那套軍裝才當兵的。從記事起,我就羨慕穿軍裝的人,英俊瀟灑、機智果敢、英勇無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寧,可以隨時犧牲自己的一切,軍人,就是正義和平安的化身。
除了電影里和書本上,最早見到穿軍裝的是在上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穿了一件黃軍裝上衣,我就經(jīng)常追著人家的衣服看。上了高中之后,神后鎮(zhèn)的同學有不少穿的確良軍裝的,特別帥氣。這些軍裝商店并沒有賣的,他們都從哪里弄來的我不清楚,我想那些能穿上軍裝的人,家里一定有人在部隊。
穿軍裝,成了我當兵的第一誘因。因為穿上軍裝的人,挺拔、精神,充滿了豪邁之氣。
我是十七歲高中畢業(yè)的,按照十八歲入伍的年齡,我還不夠參軍的條件,在農(nóng)田的勞動中,我又等了一年,高中畢業(yè)后的第二年冬天,征兵工作一開始,我就瞞著父母私自報了名,緊接著是目測、體檢、政審、家訪,一路過關(guān)斬將,順利拿到了入伍通知書。
離開家鄉(xiāng)那天,天氣是雨雪交加,公路上都結(jié)了冰,我們被一輛大轎子車拉到縣委禮堂換衣服,就是換我夢寐以求的軍裝。離家時娘囑咐過我,領衣服寧可大點不能小了,冬天穿衣服小了會受凍。所以在排隊領軍裝時,班長要求按高低個排隊,我的個子不算是最高的,我卻站到了最前面,班長連喊了幾聲“要按個子高低排隊”,我知道他是說我的,可我還是站在第一名沒有動,因為我想領件大衣服,當兵了,不能讓俺娘為我穿衣服擔心啊。
果然,排在隊伍前面的我,如愿以償?shù)仡I到了大號軍裝。這軍裝不是一套,除了純棉的外衣,還有一套棉衣、一套絨衣、一套秋衣、一套內(nèi)衣。我在家冬天只穿一身棉衣,突然發(fā)這么多衣服,我真不知道怎么穿了。把秋衣穿上之后又在外穿了絨衣和外套,棉衣沒穿就已經(jīng)渾身熱燥得想出汗,平時一身棉衣穿慣了,一下?lián)Q上這么多衣服,實在是消受不起。于是我就把發(fā)的棉衣裝進提包里拎到了部隊。
在縣城換的軍裝是真的,但缺少兩樣最重要的東西,領章和帽徽。軍裝不佩戴領章和帽徽,就只是普通的衣服,真正的軍人要穿著有領章帽徽的軍裝。班長說我們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軍人,必須要經(jīng)過新兵連的訓練,經(jīng)得起訓練的考驗,身心經(jīng)復查完全合格之后,才能發(fā)放領章帽徽。我們就是穿著沒有領章帽徽的新軍裝,乘一列悶罐子火車向部隊出發(fā)的。一路上我看著戰(zhàn)友們身上那鮮亮的,還有很多皺褶的、散發(fā)著撲鼻的棉布濃香的、寄托著年輕人無限希望的新軍裝,心中就想到了春天的大地,那盎然的生機,那勃勃的朝氣……
我入伍的時候國家還處于貧困階段,部隊官兵發(fā)的軍裝,每人只有一套的確良,這是春秋天穿的,冬裝還都是純棉布料。這種布料有一個優(yōu)點,穿著特別舒服;當然也有一個缺點,洗衣服掉色,洗一次褪一次顏色。所以,到了部隊之后,新兵與老兵的區(qū)別一目了然,因為老兵的衣服都洗得泛白了,新兵的衣服還都是純綠色。新兵對軍裝理解有多深,一下子還看不出來,但對軍裝的珍惜卻是看得見的,棉布軍裝疊了之后皺褶明顯,為了穿上美觀,新兵很快就跟老兵學了一招,土法上馬熨軍裝。將洗過晾得快干的軍裝,拉直了平鋪在桌子上,把注滿開水的軍用茶缸放在軍裝上,一手按著軍裝,一手拉著茶缸把子,來回地移動,這樣熨出來的衣服之平展,絕不亞于熨斗熨出來的。
年輕人火力旺,頭發(fā)上和脖頸上總有一層腦油,會把衣領弄臟。為了不使軍裝的領子蹭上煩人的腦油,我寫信給未婚妻,讓她給我用白色的棉線織了幾條假領子寄到部隊,我把這假領子縫在軍裝的領子上,這樣不管我的腦油再多,也只會蹭在未婚妻織的假領上,而軍裝始終保持清潔。
到部隊之后,我和所有新兵一樣,盼著天氣快點熱起來,因為發(fā)夏季軍裝時,除仍能發(fā)一套棉布軍裝,還可以發(fā)到一套的確良的軍裝。現(xiàn)在人都知道純棉的衣服是最環(huán)保的衣服,可那時大家都穿純棉衣服的時候,誰能穿上一件的確良的衣服,那一定是大家注目的對象。一是覺得它洋氣,二是穿上有檔次,最重要的是型好,能襯托出人的精神。等果真發(fā)了的確良軍裝之后,我卻舍不得穿了,訓練怕磨爛,勞動怕弄臟,好不容易等到一次上阜陽市的機會,班長卻大談艱苦奮斗的作風。記得第一次到市區(qū)去,我仍是穿著那套棉軍裝,不過由于我的個頭高,軍姿走得準,襯得人也精神,穿純棉軍裝上街也贏得了較高的回頭率。我當然明白,這回頭率不是因為我長得帥,而是我身上這漂亮的綠軍裝。
愛穿棉布軍裝還有一個從未告訴別人的原因,就是我想盡快成為一名老兵,表面上成為老兵最快的方法,就是將軍裝洗得褪色,最好是發(fā)白。只有棉布軍裝多洗幾次能達到這種效果,因為的確良布在洗滌過程中是不會掉色的。那時總想以這種方式盡快成為老兵,卻不知道,一名真正的老兵,需要褪去的不光是軍裝上的顏色,還有嬌矯之氣,還有無知和幼稚,還有盲目和膽怯,還有知識的貧乏和素質(zhì)的低弱……
洗軍帽時我們發(fā)明了一種快速晾干法,將洗好的帽子從水中撈出,把貼在一起的帽里和帽表兩層布拉開,嘴對著帽里往夾層里吹氣,這時有水堵住了布紋的細孔,吹進的氣很快把帽子膨脹成一個黃白兩色的圓球狀,用夾子夾起來,掛在晾衣繩上,用不了兩個小時就被風吹干了。
棉布軍裝會掉色,紅領章也會掉色,只有軍帽上的紅五星,永遠是鮮紅明亮。那時有首歌經(jīng)常唱道“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說明紅星閃閃像黑夜的星光,始終照耀著前進的道路。當時的軍帽不像現(xiàn)在的大檐帽,帽墻都是軟的。解放帽甚至沒有硬襯,為了讓紅五星更加突出,我就找來硬一點的紙板,裁成帽墻的寬度,握成一個圓圈,墊在帽子里,使解放帽任何時候看起來都有棱有角。
令我沒想到的是,入伍的第二年,我們連隊就被換防到巢湖農(nóng)場種稻子,耍槍桿子的兵一下子變成了種稻子的兵,整天是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只知道我為了誰。讓我始終無法接受的是,我每天都要穿著我那心愛的綠軍裝下田,育秧、栽秧、耘秧、割稻、運稻,一年種三季稻子,年年周而復始。軍裝上不光濺滿泥漿,軍褲從大腿以下,都被長滿紅花草的泥水浸泡得成了醬褐色。工作性質(zhì)變了,愛軍裝那份心情常常被對軍裝的心疼所取代。無奈之下只能照著一套軍裝穿,穿破了就打補丁,那軍裝打了幾層補丁記不得了,能記得的是我現(xiàn)在縫補衣服的針線手藝,依舊不會輸給任何一個女同志。
我穿的第一套軍裝,是中國軍人穿著時間最長的軍裝,紅領章、紅五星、解放帽、解放鞋,她以她特有的莊重大氣,賦予我青春歲月昂首向上的堅強力量。
能讀的軍大衣
按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為準,我所在的軍營恰在淮河以南,其實即使在淮河以北也屬于南方,因為這一點從每年發(fā)放的軍裝就可以判斷。
我們的軍裝里不包括皮衣皮帽皮棉鞋,入伍之后每人會發(fā)一件軍大衣,但這件大衣不屬于私人物品,是列入移交的公用物品。
公用物品每人都愛惜,可經(jīng)常是為了留下自己的太愛惜,留下個人愛的痕跡,留的人多了,個人留下的痕跡就變成了公共痕跡。記得我入伍時發(fā)的那件軍大衣,從外表看不出有多舊,但不能翻開看里面,就是大衣的里子。不能把里面布料上稱其為臟,也不能稱其為亂,但臟和亂都兼而有之。用現(xiàn)在的話說,那不是大衣里子,整個是一面可以穿的文化“墻”。不知道這件大衣被多少老兵們穿過了,上面以不同的筆跡寫下了各式各樣的文字。
靠左胸前印有制式的信息欄,是專供寫個人姓名、血型和部隊番號的地方,因為穿過的人較多,幾乎全被涂寫成了墨疙瘩,換一個大衣的主人,就有一個新名字被寫上,把老名字給涂掉,每涂掉一次就會留下一個墨疙瘩。
等我穿上身的時候,那上面已經(jīng)至少有20多個墨疙瘩,說明在我穿之前有二十多個戰(zhàn)友穿過它。發(fā)給我之后我也按慣例先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寫之前得用墨水把我前任的名字涂掉,于是它又多了一處我留下的墨疙瘩。
大衣的主要功能,一是冬天站哨時穿著,因為我們擔負的是看押勤務,崗樓都在高墻上,阜陽號稱安徽的西伯利亞,冬天天氣寒冷,崗樓上的風像鋒利的小刀,常能透過軍裝往身子里面鉆,大衣,就成了御寒的重要“設備”;二是冬天宿舍里沒有暖氣,夜晚睡覺時可以把大衣蓋在被子上面,起到加厚被子的作用,抵擋寒意。
正常情況下我是沒有時間過多關(guān)注這件大衣的,因為熄燈時它蓋在身上,站哨時它穿在身上,平時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床上。只有曬衣物和白天站哨時,有時會掀開衣襟看一下里子。就是這偶然地看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內(nèi)容。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 “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這個內(nèi)容的文字出現(xiàn)了三處。全國人民都知道,這是一九五三年毛主席為全國公安系統(tǒng)英模表彰大會題的詞,也許是職責所在,看來這句口號在廣大干部戰(zhàn)士中叫得比較響亮。有的字體還是模仿著領導人的字體寫的,每一筆都反復描過幾次,顯然是用鋼筆在棉布上寫字,一筆寫得不明顯,要多描幾筆加重自己的存在。
其次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句口號出現(xiàn)了兩次。這是毛主席在1972年為強調(diào)備戰(zhàn)問題做出的指示,不知被哪個老兵寫在了大衣上,而重復寫下這句名言的人,也許只是無別的新詞可寫,抑或是比葫蘆畫瓢學寫字,因為20世紀70年代,還有很多文盲兵,他們沒有文化,但求知、學習和上進的欲望強烈。我當兵之后就多次代兩個沒上過學的老兵寫家書,有一封還是寫給他未婚妻的,念給他聽了之后他覺得寫出了他的心聲,他就把那封信當作范文,只要一有空,就按我寫的在空白紙上練習抄寫,后來還真學會寫不少字。
寫在上面的內(nèi)容,沒有秩序,有豎寫的,有橫寫的,也有是斜著寫的,字的大小差別也很大。內(nèi)容還有“永遠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為人民服務”“打倒美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站崗一分鐘,警惕六十秒”等等,還有幾句好像是寫給心上人的:“等我回來”“家鄉(xiāng)的月亮很亮吧”“天上星亮晶晶”“思念”等。另外有些是對軍營生活的感悟,如:“軍營暖如家”“我愛指導員”“部隊是革命的大熔爐”“誓把青春獻祖國”“黨啊,親愛的媽媽”“我決心在部隊干一輩子”“班長,請你放心吧”“我要爭第一”“不立功就不回家”等?,F(xiàn)在想想,這些文字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軍旅文化的一部分,能看出時代背景,能聽到人物心聲,有些是不為人知的心理活動。
后來部隊生活改善了,發(fā)的軍大衣不再列入移交,成了個人物品,我也領到過幾件棉大衣,但卻再沒有讀到過這些特別的文字,再沒有看到過同件衣服上有這么多不同的字體。
到了春天,大衣就被收起來由連隊統(tǒng)一保管,下一年再發(fā)放時,一般不會再發(fā)到曾穿過它的老兵手里,為了像老兵一樣在大衣里子上留下自己的痕跡,我也在我穿過的那件大衣上,寫下了當時覺得很有分量的一句話:祖國啊,請您檢閱。
新兵發(fā)大衣是穿的,但更多的時間卻是用來疊的,因為軍營講究整齊劃一,在連隊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疊被子,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軍人宿舍里的被子疊得像剛切的豆腐塊一樣,這不是為拍電視而疊的,而是每個軍營、每名軍人、每天必須要做到的內(nèi)務標準,要完成的基本任務。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三季不用穿大衣,到了冬天,大衣就從倉庫取出來發(fā)給每個戰(zhàn)士,站崗時就穿上,睡覺時就蓋上,除了這兩個時間段,決不允許隨便亂扔亂放,包括自己的床鋪上。怎么辦?疊起來,放在疊好的被子上。被子疊得像刀切的豆腐塊兒一樣,大衣若不疊出同樣的效果,那疊被子的功夫就白費了。每天副連長帶著各班副班長到每個宿舍檢查,檢查的是整體內(nèi)務,而不僅僅是被子,這整體里就包括軍大衣。
相比之下軍被要好疊得多,因為被子是長方形的,是有棱有角的,是厚薄均勻的,是一個整體。大衣就不同了,不是長方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圓形,是多邊形,兩只袖子是多出來的,是圓筒形,栽絨的大衣領子要比其他地方厚出很多,要把這樣一件大衣,疊得像疊好的被子一樣刀切模鑄,難度可想而知。但我們班長有辦法,這辦法是一茬茬老兵傳下來的,在班長的手把手傳教下,最后我也能做到“五折四疊三壓二拉直一捋平”,將它放在被子上,如果不是顏色不同,真能把它們看成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整體。
每年連隊也會增加幾件新大衣,我不知道是不是按補充新兵的數(shù)量撥下來的,但能穿上新大衣的人很少,有的老兵可能知道其中的奧妙,春節(jié)探家時就找領導,不知在領導面前都說了些什么,連隊領導為了維護軍人的良好形象,就讓他們臨時借穿一下新大衣。我一直想穿著軍大衣照張相,這個愿望在連隊卻沒能夠?qū)崿F(xiàn), 因為平時外出不允許穿大衣,連隊又沒有照相機,即使有相機,那舊大衣遠沒有穿軍裝照相顯風采。
紅領章、紅五星的軍裝我穿了四年,四年中穿過四件軍大衣,每件軍大衣上的情況大同小異,有相同的文字,也有不同的語句,當時拿到大衣看到那些簡單的文字,曾經(jīng)沒少生氣,甚至憎恨過寫字的人(忘了那上面也曾留下自己的筆跡)。后來我離開了連隊,領到了嶄新的屬于自己的軍大衣,看著大衣上那里里外外非常干凈的布面,我忽然對那被多少不知姓名的戰(zhàn)友穿過的、在上面留下各種文字的破舊軍大衣,有了一種全新的理解:那每一道筆畫留下的,都是一名戰(zhàn)士對部隊、對祖國、對親人們的忠誠和摯愛啊!
讀懂一件軍大衣,我讀懂了戰(zhàn)士的心語。
讀懂一件軍大衣,我認清了戰(zhàn)士的心跡。
娘親為我洗軍裝
不止一次有人問我:“你當了四十年兵,軍裝有沒有穿夠?”
我的回答始終是:“如果有可能,我還想再穿四十年?!?/p>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我的心聲。因為自從18歲那年穿上軍裝之后,我走在無論小城鎮(zhèn)還是大都市的街道上,就時常會注意別人穿的衣服,但我從沒發(fā)現(xiàn)什么款式、什么牌子、什么顏色的衣服,比軍裝穿上更合體,比軍裝穿上更精神,比軍裝穿上更有氣質(zhì)。
我也買過幾件可稱名牌的衣服,然而穿上之后,總感覺沒有我穿軍裝顯得那樣有精神。我也問過自己,為什么挺貴重的衣服,我卻穿不出軍裝那樣的風采和精氣神?
一開始我沒有找到答案,等到我再換上軍裝時,答案突然就在心底蹦了出來:是因為軍裝里有祖國賦予軍人的使命,有人民寄予軍人的重托。人世間有萬千神圣的職業(yè),在我眼中看來,唯有身負使命、肩扛重任的戰(zhàn)士,似松柏青翠,永遠正青春!
我當戰(zhàn)士的時候,并沒有“非因公外出不著軍裝”的規(guī)定,所以那時候每次探家我都穿著軍裝,盡管身穿軍裝在旅途中,會給自己很多約束,我卻把這些約束都看作是只有戰(zhàn)士才能享有的“特權(quán)”。
第一次探家之前,有老兵勸我最好穿便服,說穿了便服路上行動更自由方便。我沒有聽他們好意相勸,依舊穿著軍裝擠上了火車。我是當兵的,穿軍裝探家天經(jīng)地義,我想所有當過兵的人,特別是第一次探家,都是這樣做的。
當時的我心中是這樣想的:告別家鄉(xiāng)來當兵,是經(jīng)過部隊和地方政府層層審查把關(guān)應征入伍,離開家鄉(xiāng)時,村政府敲鑼打鼓、給我披紅戴花、熱鬧隆重地送到人民軍隊里,為的正是讓我能履行一個戰(zhàn)士的職責,保家衛(wèi)國。
我到了部隊就是一名光榮的軍人,戰(zhàn)爭年代要沖鋒陷陣,和平時期要捍衛(wèi)和平,怎么捍衛(wèi)?最樸素的方式是苦練殺敵本領,為祖國站好崗、站好哨,在人民遭遇危難時能夠沖在第一線。
穿上軍裝,是我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一身戎裝,將我這個山村農(nóng)民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時刻準備著報效祖國的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
軍裝是軍人身份的重要象征,除了身份,她還代表著意志、正義、尊嚴和安全,所以,第一次探家我無論如何都要穿著軍裝回家去。再說了,我多想穿著軍裝和久別的娘,一起站在自家院中,坐在自家屋里,好好敘敘思念之情;我多想穿著軍裝陪著辛勞的娘,一起走在日思夜想的山間小路上,看看地里的莊稼、探望街坊鄰居,再和娘相伴去走走親戚,我要讓娘因為我而開心,讓娘感受到兒子身上的軍裝,帶給她的自豪與驕傲,幸福與安心。
我如此執(zhí)著堅持第一次探家穿軍裝,其實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因為除了部隊發(fā)給的軍裝。我沒有便裝可穿。
如今說起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第一次探家,是我入伍的第三年。當時我一個月領八塊錢津貼費,除去買牙膏牙刷肥皂信封信紙郵票等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已所剩無幾。
入伍時我隨身帶著的五元錢,是留著應急用的,我一直堅持沒有花,但也不夠買衣服用。因此那時候的我,兜里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買便裝穿。不過,從我內(nèi)心來講,沒錢買便裝穿,我壓根也不以為然,我好不容易從農(nóng)村出來到部隊,就是為了穿軍裝才來軍營的,來到軍營里,就應該天天穿軍裝,既然有了軍裝,放著軍裝不穿,再去買便裝,用老家的話說,那就是“燒包”。
于是,我穿著洗得干干凈凈的軍裝,提著包裹,拿著一張站票,就從蚌埠火車站上了回老家探親的火車。我知道軍人要讓著老百姓的道理,老百姓也想讓軍人優(yōu)先,本來穿著軍裝是不好意思往車上擠的,可我要不擠就上不了車,別的乘客若是讓了我,有可能自己就上不了車,所以,說是上火車,不如說是硬擠上去來得更貼切。
車廂里到處人滿為患,擠得水泄不通,幾乎挪動不了身子,本來我拿的三個包裹中,有一個專門裝的不怕壓的東西,準備上車后沒座位能當“板凳”坐一坐,可誰知車上根本沒有坐下去的空隙。
我只好和別人一樣在過道里站著。過了徐州之后,上來一位年輕婦女,身上背著個包裹,懷里還抱著個熟睡的孩子。不用問她也是站票,巧的是她不知怎么擠著擠著就擠到了我的邊上,我往后靠了靠,使她站立的空間稍大些。我的這一舉動得到她的極大信任,不一會她就一口一個“解放軍同志”主動和我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