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圍內,科學研究如火如荼;在科學的殿堂里,女科學家值得被關注。她們的研究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她們的成就被萬千女性看在眼里,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著更多女性投身科學。
設立女科學家的“專屬勛章”,不僅能夠對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產生積極作用,更推動了社會公眾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觀念改變。
它有著“女性諾貝爾科學獎”之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全球范圍內獎勵杰出科學女性的項目。
“世界杰出女科學成就家獎”設立于199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是“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的重要內容。該獎項起初隔年在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兩個領域交替評選,每年在非洲及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歐洲、拉丁美洲與北美洲不同地區(qū)分別評選出5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科學家,旨在表彰她們通過開創(chuàng)性工作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做出的杰出貢獻,并為其科研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研究獎金,幫助她們在科學領域進一步提升認可度。
自2003年起,保持評選區(qū)域和人數不變,“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放寬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將評選范圍擴大到其他學科,側重于對女性科學家整個學術生涯的評價,兼顧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和公共服務3方面的貢獻,獎金設置為每位獲獎者10萬歐元。在過去的21年,已經有107位“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誕生。我國科學家李方華、葉玉如、任詠華、謝毅、陳化蘭、張彌曼先后斬獲該獎項,展現了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有力提升了我國科學家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謝毅(左2)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與“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同時頒發(fā)的往往還有“世界青年女科學家獎學金”。它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萊雅“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的一部分。關注科學的未來,鼓勵青年女性精英則是該獎項的目標。
“世界青年女科學家獎學金”成立于2000年,旨在讓從事生命科學并處在博士或博士后階段的優(yōu)秀年輕女性得到獎勵。這一獎項每年在世界5大區(qū)分別評選3人的機制突顯了該獎項注重地域公平的特點,使得那些科研條件相對有限的國家得到科研合作和交流的機會。為期1年2萬美元的獎學金將資助女性科研工作者進入海外研究機構繼續(xù)深造,在研究項目需要的情況下,獎學金還可再延長1年。
開展多年來,獎項覆蓋國家范圍廣。我國女科學家王玉鳳、施靜藝曾榮獲該殊榮。
除了表彰女性科研成就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激勵青年女性科學工作者的“世界青年女科學家獎學金”,2015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基金會“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項目又增加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劃”,每年在全球遴選15名有前途的年輕研究人員,并頒發(fā)學術獎金。
2017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龍冉脫穎而出,憑借在納米化學及節(jié)能研究領域的斐然成績成為當年的入選者。她同團隊致力于碳能源轉化中的催化劑研發(fā),對解決全球能源與環(huán)境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2018年,張彌曼(右1)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這是“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發(fā)展和延伸。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和創(chuàng)新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廣大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繼續(xù)從事科學事業(yè),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
該獎項設立于2004年,以中國籍女性在讀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后為候選人群,資助獲獎者開展科研項目研究?!爸袊嗄昱茖W家獎”已成功舉辦15屆,每年評選人數未超過10位,其中每年至少有1名來自西部地區(qū)的青年女科學家。評選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為國家選拔高端優(yōu)秀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也為女性青年科學家的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獲獎者合影
面向從事基礎科學或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動物和化妝品研究除外)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每年評選1次,每次不超過5名,其中1名推薦為“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候選人。
它設立于2015年,致力于發(fā)現和培養(yǎng)處于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階段、從事基礎科學或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Φ呐萍脊ぷ髡?,幫助她們快速成長、成才,并適時舉薦為國際化科技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