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一周年之際,伊朗宣布,暫停遵守在濃縮鈾上和重水反應堆上的承諾,同時稱,將給予協議其他簽署方60天的緩沖期。這既是對美國制裁的回應,也是向國際社會傳遞信號:如果大家還想保住協議,需要有所行動了。
輿論大多比較悲觀,認為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議,愈加接近全面瓦解的結局,該地區(qū)局勢正進入一個“新的更加危險的階段”。
不得不說,華盛頓是這一新趨勢的塑造者。
伊核協議本是近年來國際核不擴散談判的最重大成果,也被視為奧巴馬最重要的外交遺產。美中俄英法這個五個常任理事國,再加上德國,參與了長達18個月的談判,并在協議上簽字。協議經聯合國安理會核可,其權威性和代表性均屬世界最高等級。
但白宮一換了主人,這樣分量的協議說撕毀就撕毀了,完全不顧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梢姡谌A盛頓的黨派政治面前,白紙黑字算不得數,信用和道義也是可以被踐踏的。
華盛頓接下來的一系列行為,更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在制造問題。美國宣布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列為恐怖組織,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并向中東地區(qū)部署航母戰(zhàn)斗群,這些都客觀上促使伊朗做出強硬反應,推著緊張局勢走向輪番升級,不給緩和及對話留下機會。
美國之所以敢對伊朗如此步步緊逼,無非是因為它比伊朗強大得多,有恃無恐。對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有幾種分析:有人認為,這是這一屆白宮所擅長的極限施壓戰(zhàn)術,以從中謀取利益最大化;也有人認為,是以色列在背后推動的;還有人指出,沙特、巴林、阿聯酋最近紛紛增購美國軍火。中東局勢保持適度的緊張,有利于美國賣武器。
這些目的要么是自私的,要么是短視的。我們無法確定華盛頓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本就緊張的中東搞對抗是十分危險的。在高度緊張的氛圍下,很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意外擦出引發(fā)嚴重后果的火花。美國未必希望局勢走向失控,但搞邊緣政策,就始終面臨這樣的風險。
此外,美國的封鎖施壓,必將刺傷伊朗人的自尊心,埋下屈辱的集體記憶,這對美國來說顯然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是非對錯是清晰的。8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對伊朗迄今嚴格履行伊核協議的義務表示贊賞,堅決反對美方對伊實施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對美方有關做法加劇局勢緊張表示遺憾。中方的這三個態(tài)度代表著伊核協議問題上的正義。對此,中俄英法德等五個協議簽署國存在基本共識。
這里特別提一下英法德。它們?yōu)橐晾屎藚f議的達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協議瓦解不符合它們的意愿和利益。但在美國的壓力下,它們有種種顧慮,態(tài)度并不堅決,具體政策也有搖擺,這是國際政治復雜性的真實反映。我們希望,英法德繼續(xù)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發(fā)揮獨立自主的建設性作用。
美國的霸道和任性,越來越不加掩飾,已成當前世界的突出負能量。它今天施加在伊朗身上,明天就可能施加在另一個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