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紅
1949年,南懷瑾初到中國臺灣。當時的他還寂寂無聞,生活很拮據(jù)。在講學時,南懷瑾注意到了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每次上課時都是蓬頭垢面的,非常不注意儀表。
后來,南懷瑾找那個學生單獨談話:“你為什么不去把頭發(fā)剪一剪?”“上學已經(jīng)花光了父母給我的錢。我沒有額外的錢去理發(fā)?!睂W生向南懷瑾說出自己的苦衷。
“拿去理發(fā)吧?!蹦蠎谚斓貜目诖锾统?0元錢,遞給學生。那20元錢,是南懷瑾一家人幾個月的生活費。南懷瑾接下來說:“不管在什么時候,哪怕是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要注重自己的儀表。因為給別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決定之后的無數(shù)次機會。”
學生十分感激,拿著錢離開了。他一直謹記南懷瑾的話,后來成了一個有名的禮儀大師。他說:“我從來沒有忘記南老師的言傳身教,他的話成就了我。古代的教育從灑掃、應對、談吐、待人接物上開始,‘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一個人的儀態(tài)很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