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英
【摘 ?要】
寓言故事是小學語文中不可缺少的文體,寓言以其短小精悍的文字表達了正能量的元素,給人深刻的啟發(fā)與思考,因此,許多人也將寓言稱為“正義之詩”。因為在閱讀寓言時仿佛是在接受一次洗禮,所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年級都選入了部分寓言進行閱讀,短小的篇幅十分適合小學生閱讀,蘊含的道理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寓言的學習必不可少?;诖?,本文以《揠苗助長》為例,分析小學語文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是一篇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講述著一個農民希望自己養(yǎng)的禾苗能夠快一點長大,于是給自己的每一個禾苗都往上拔了一段,最后這些禾苗卻全部都枯萎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凡事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心急是無法成功的?!掇朊缰L》作為一篇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寓哲理于故事”這一特色,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具體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曉情節(jié)
寓言與其他文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寓言以自身特有的簡短文字借古諷今,運用反諷、夸張等寫作手法塑造出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人物角色,利用這些人物發(fā)生的故事來讓讀者明白一些哲理,所以寓言故事的可讀性很高,十分利于情境教學,所以在教學《揠苗助長》這一篇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
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個農夫在自己的田邊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用自己的手去擦頭上出的汗水。這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位農夫在做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樣?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在一開始就進入到一片禾田當中,看到有一大片黃油油的麥田,與此同時農夫的田里卻是綠色的。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這個農夫肯定很著急,因為別人的田中稻谷都成熟了,但自己的卻依然沒有動靜,他一直走來走去、擦汗都表示了這個農夫十分的焦急。在學生剛剛接觸寓言時,教師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來幫助學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與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寓言故事的閱讀興趣。在《揠苗助長》這一篇寓言故事中,教師就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找到人物的關鍵特征,為學生接下來的解讀埋下伏筆。
二、解讀語言,感悟形象
寓言故事的篇幅較短,所以在解讀寓言文體的語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解讀語言的“主線”,讓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去閱讀寓言,更好地親近文本,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初步讓學生知道了在田里工作的農夫是一個焦急的人,那么教師可以通過三段問題法來理清寓言故事的主線,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
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時對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在《揠苗助長》中,教師可以布置三段問題:一是為什么這個農夫會去“揠苗”?二是農夫是怎樣“揠苗”的?三是最后的結果怎么樣?教師通過布置這樣的三段問題,以“揠苗”為主線,讓學生圍繞“揠苗”進行閱讀,這樣教師的三段問題,也會讓學生自然地將這篇寓言故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為什么農夫會去“揠苗”?學生在文中找到“巴望”等關鍵詞感受到農夫特別想自己的禾苗可以長快一點,超過別人的。第二部分學生找到“一顆一顆”等詞語感受到了農夫對“揠苗”的認真,第三部分是“揠苗”的結果,不僅自己田里的禾苗沒有長起來,反而全部枯萎了,農夫很失望。這樣荒誕可笑的結局也讓學生哈哈大笑,結局的慘淡更是襯托了農夫在“揠苗”時的可笑!這樣的設計讓學生依照主線對寓言故事技能型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也使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特點充分展現(xiàn)。
三、聯(lián)系實際,感悟真理
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其蘊含的哲理,當學生初讀文本、親近文本、知曉這篇寓言故事講了怎樣的故事時,最后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這篇寓言故事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總是生硬地告訴學生這篇寓言的哲理,這樣不僅沒有好的教學效果,也讓學生對哲理的印象不深刻,所以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找尋寓言故事蘊含的哲理,進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扮演農夫,自己扮演農夫的爸爸。
師: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生:父親,是我錯了,我太著急了,一心想著想要快一點讓禾苗長出來,卻忽略了禾苗本身的生長節(jié)奏,最后禾苗都枯死了!
師:哦!我明白了,是因為你太著急了,所以反而是適得其反了。
生:父親,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漸進。
這時學生有些明白寓言蘊含的道理了,此時教師可以乘熱打鐵,問問學生你在生活中也有過農夫的經(jīng)驗嗎?學生說自己有時候想要作業(yè)寫快一點就很快速度的去寫,結果字寫得很難看,沒有得到優(yōu),還有的學生說自己練琴的時候想快一點學會,結果越急越學不會……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例來說一說故事,寓言的哲理便呼之欲出了,每一位學生都明白了不能成為那個心急的農夫。
總之,小學語言寓言故事教學充滿趣味性,教師要貼合學生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趣味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形象、感悟真理,一步步解讀寓言故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琨.小學語文低年級童話、寓言故事朗讀教學對策研究【J】. 新課程(上),2017(5)
【2】張曉華.發(fā)揮寓言文本的教學價值——以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學為例【J】. 教育視界,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