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瑤 劉麗艷
【摘要】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詞匯知識是語言的結(jié)構(gòu)性知識,是語言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教材中的詞匯練習部分題型準確豐富,直接對學生的詞匯學習起著助推和促進作用。本文采用P. Nation對詞匯練習的分類標準,對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的詞匯練習部分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和對比后,發(fā)現(xiàn)人教版和外研社版兩套教材中詞的意義練習比重最大,所占練習類型最多、分布最廣,對高中學生的詞匯意義學習有深遠意義,但也同時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比如詞的形式練習類型單一,分布較少。希望通過分析教材詞匯練習部分,可以有助于教師對教材詞匯習題的把握,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詞匯教學。
【關(guān)鍵詞】教材;詞匯練習類型;人教版和外研版
一、引言
高中英語課程中必修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來源。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在基礎教育中,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載體,英語教材的編寫的主導理念和主要思路直接影響著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引路人、推動者,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學會終身學習?!缎抡n標》所提出的課程內(nèi)容與課程標準的六要素之一“語言知識”中明確指出,英語教材中的詞匯知識是語言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實現(xiàn)有效語言交際起著很大作用。
對于詞匯的學習,著名語言學家D. A. Wilkins (1972) 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提到:“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但是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薄缎抡n標》提出后,對高中生總詞匯量的要求從2400-2500降低為2000-2100,詞匯總量雖然下降,但詞匯練習卻占有很大比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推動著學生的詞匯學習,并強調(diào)要在語篇中理解詞匯意義。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停留在要求學生簡單記憶詞匯的音、形、義上,而應結(jié)合具體主題,在特定語境下,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詞性、詞語的習慣搭配,圍繞主題語境,構(gòu)建不同詞匯的語義網(wǎng)、積累詞組、擴大詞匯量。
本文應用P. Nation (2003) 對詞匯學習活動的分類來分析和對比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的詞匯練習部分。他將詞匯學習歸納成三個活動:學習詞的形式;學習詞的意義;學習詞的使用?!霸~的形式”部分包括練習詞的發(fā)音、拼寫和構(gòu)成;“詞的意義”部分包括練習詞的概念意義、指稱意義、聯(lián)想意義和語法意義等;“詞的使用”部分包括拓展詞的搭配、詞的使用頻率等。
二、兩套教材詞匯練習類型介紹
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使用,表2.1中列出人教版必修1-5冊每單元單詞的詞匯總數(shù),表2.2列出外研社版必修1-6冊每單元單詞的詞匯總數(shù)。由此可見,每單元較多的單詞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學生掌握起來有些困難,如果教師單純地讓學生機械重復和記憶,并不是有效地詞匯學習,也不會達到詞匯學習的目的。因此,教材編寫者在每單元詞匯練習部分設計了各式各樣的練習形式,設計綜合性詞匯認知和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方式感知理解相關(guān)主題意義,關(guān)注詞匯在表達相關(guān)話題中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將人教版教材和外研社版教材詞匯練習部分分為詞的形式、詞的使用、詞的意義三大模塊。
三、詞匯練習類型分析
通過對比兩套教材詞匯類型,發(fā)現(xiàn)兩套教材的三大模塊練習有很多重疊部分。本文以人教版八大類型詞匯練習為例介紹每一種詞匯類型。將人教版教材五本書的25個單元中的八大類型詞匯練習按照P. Nation (2003) 對詞匯學習活動的分類進行了一一匹配,結(jié)果如圖3.1所示?!霸~的形式”由類型一構(gòu)成,分布在11個單元,如必修一Unit 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2題,根據(jù)某些形容詞在詞根加ness變成名詞為依據(jù),找出本單元中能在詞根出加ness變成名詞的單詞,如kind---kindness?!霸~的使用”由類型二、三、四構(gòu)成,其中類型二、三分布在5個單元,類型四分布在每一個單元。類型二是詞語搭配,包括動賓短語和介賓短語,如必修五Unit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2題,search與for,take與up等;類型三是用詞編寫句子,再進行對話練習,必修一Unit 4 Using Structures的第2題, 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選擇本單元的一個詞語,其余三人輪流發(fā)問做小組對話找出這個詞的線索;類型四是根據(jù)所給的詞進行漢譯英單句翻譯,如必修四Unit 1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的第3題“年輕的一代中,許多人都喜歡外國音樂和電影。(generation)”?!霸~的意義”由類型五、六、七、八構(gòu)成,其中類型五、六、七分布在每一個單元,類型八分布在12個單元。類型五是用所給的詞進行適當形式填空,如必修二Unit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的第2題:Nobody is allowed (allow) to enter the stadium without a ticket.; 類型六用方框內(nèi)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完成一個段落填空,如必修二Unit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2題是用方框內(nèi)給出的詞完成一個小段落填空, 必要時改變詞的形式;類型七是根據(jù)句意填寫或匹配單詞,如必修一Unit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1題: He is so stubborn that no one can persuade him to do anything.;類型八是根據(jù)句意判斷詞義,選出恰當?shù)耐x詞必修Unit 2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2題 She rose to her feet in one swift movement. (quick).。
外研版的詞匯形式練習主要集中在類型一、二、三部分;詞匯的意義練習體現(xiàn)在類型四、五、八、九部分;運用練習主要在類型六、七、十部分??偟脕碚f,外研版必修教材的詞匯練習形式十分的多樣化,它不僅僅是在語句、段落、對話中呈現(xiàn),它也頻繁地會與聽說寫等活動結(jié)合,很好地完成了在情景中教詞匯的任務,有利于學生從做中學習詞匯。
從以上分析來看,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的詞匯練習部分都側(cè)重于“詞的意義”練習,而練習所涉及的詞匯均是本單元單詞表中黑體標注的重點單詞,也就是本單元主題的相關(guān)單詞。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必修四Unit 4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第3題是一個新型詞的意義練習形式:Unit4主題是關(guān)于野外保護,題干要求根據(jù)野外保護的內(nèi)容從本單元找出相關(guān)詞匯。這項練習擺脫讓學生死記硬背單詞含義的形式,而是根據(jù)地點、物種及情況三種不同類別進行分類練習,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只有了解單詞的含義才能找到合適的分類,這樣間接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筆的意義練習,學生不僅很感興趣參與度高,而且在過程中一點點記憶單詞,效果也事半功倍。因為《新課標》中強調(diào)詞匯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要求學生簡單記憶詞匯的音、形、義上,所以相對于其他教材或上一版本教材,人教版這套教材的“詞的形式”練習相對較少,相對于 “詞的意義”練習,“詞的使用”更強調(diào)詞與詞之間的搭配以及將詞使用在語境中。本套教材更加強調(diào)采用語言運用視角,其中詞匯知識中更加強調(diào)約定俗成的詞塊和詞組搭配在表意功能中的突出作用,從所有詞匯練習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人教版這套高中英語教材首先讓學生進行“詞的意義”練習,之后是“詞的形式”,最后是“詞的使用”,包含P. Nation (2003) 對詞匯學習活動的三大分類,符合學生學習詞匯的特點,先了解詞的意義,再進行詞的使用鞏固練習。
同時,兩套教材都存在一些弊端和有待改進的地方。雖然對學生而言,詞的意義和使用更重要,但詞的形式部分練習相對較少,而且形式單一,學生缺少形式上的練習,在進行詞的使用時,會因形式變換不當而出現(xiàn)錯誤。人教版教材詞的使用練習相對靠后,每單元中根據(jù)所給詞進行漢譯英單句練習部分都出現(xiàn)在每本書最后的總結(jié)部分,學生在做這部分練習時,可能距離所學的知識點有較長時間間隔,練習效果可能不佳。外研版教材更傾向于呈現(xiàn)詞匯的具體語義練習,而忽略了詞匯的引申和抽象語義。常用語義的缺失或呈現(xiàn)不足直接導致了典型范式的缺失或呈現(xiàn)不足
四、結(jié)論
詞匯知識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學習語法、閱讀、寫作等活動的前提,教材中對詞匯練習的設計反映了編寫者對詞匯學習的重視。通過分析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發(fā)現(xiàn)兩套教材對詞匯的練習更多強調(diào)詞的意義,這一部分有很多不同的類型的練習,分布最多和最廣;詞的使用緊隨其后,在意義的基礎上使用和運用詞匯,是人教版教材詞匯練習部分的最大亮點;最后是詞的形式,形式中強調(diào)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構(gòu)詞法的輸入,讓學生真正了解不同詞性的詞的構(gòu)詞方法與變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充分利用不同教材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適當補充或修改,讓學生在詞匯知識學習上更靠近《新課標》中所提出的特定語境下開展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Nation, I.S.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Harmer, 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200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梅德明,王薔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高中委員會組織編寫.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