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婕 張軍良
摘要:本文以高校在職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對高校教師社會支持進行了探討,其中涉及婚姻、年齡等變量的調(diào)研,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師? ?社會支持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教師隊伍也逐漸壯大,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參與者、管理者,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是高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提高大學生素質(zhì)的關鍵因素。筆者通過對高校教師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探究,嘗試以點帶面地了解高校教師的生存現(xiàn)狀及心理特點。
一、對象與方法
本次研究隨機抽取了江西省4所高校(江西師范大學、南昌航空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商學院)中不同崗位、不同年齡段的204名教師,共發(fā)放試卷204份,收回試卷174份,實際有效問卷174份。其中,男教師88人,女教師86人。
本次研究采用肖水源老師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該量表共有十個條目,包括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度、客觀支持度及社會支持利用度。這些維度的分數(shù)越高,反映受試者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水平越高,社會支持利用度越好。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性分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1.高校教師職業(yè)枯竭與社會支持的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檢驗
以性別狀況為自變量,對社會支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高校男教師主觀支持高于女教師,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方面要低于女教師,但總體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以婚姻狀況為自變量,對社會支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利用度方面已婚教師均高于未婚教師,且在主觀支持因子方面,兩者存在顯著差異(*P<.05)。
以教齡為自變量,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3所示:主觀支持方面,工作10年以上的高校教師分值最高;工作2年至5年的教師客觀支持度最低,工作2年以下社會支持利用度最高,工作年限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討論
1.高校教師性別差異與社會支持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性別個體在社會支持方面存在差異。如朱文娟在研究中指出:“女員工的支持感要高于男員工,這可能是女性相對細膩,能夠比男性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倍敬窝芯康贸龅慕Y論則不存在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取樣不同,本次取樣的高校教師較多曾是企業(yè)員工。
2.高校教師婚姻差異與社會支持
本次研究顯示,高校已婚教師與未婚教師在主觀支持方面高,但在客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方面低。究其原因是已婚高校教師已組建家庭,既有愛人生活上的支持、工作上的促進,又有孩子對父母的期望,遇到問題時,他們會主動跟家人傾訴,相互抱暖。總而言之,婚姻的穩(wěn)定、家庭的穩(wěn)固可以讓高校教師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3.高校教師不同教育年齡與社會支持
本次研究顯示,工作年限較長的高校教師主觀支持分數(shù)高,說明資深教師主動獲取他人支持的欲求比工作時間較短的教師強。而工作兩年的教師客觀把持度最高,究其原因是他們剛剛走上崗位,缺乏工作經(jīng)驗,對外界依賴程度較高。
參考文獻:
[1]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2).
[2]朱文娟.組織支持感受與組織承諾的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