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依
許多同學在素材的運用上,往往拾人牙慧,老調(diào)重彈,毫無新意,一則素材只注意到一種意思或一個側(cè)面,而不會注意到另一種意思或另一個側(cè)面。如果對素材進行陌生化處理,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素材運用的陌生化處理,就是盡量回避眾所周知的素材,回避人云亦云的模式化的套話,回避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官腔話”。別人熱衷于音樂,你不妨做美術發(fā)燒友;別人都積累“感動中國”事跡的素材,你不妨關注身邊的小事;別人在廣泛涉獵表面素材,你不妨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都人“我”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我”都關心。另外,熟練運用擬人、比喻、通感、比興等手法,巧妙運用歇后語、俗話、謎語等形式,也能使素材表達收到陌生化的效果。下面以2018年高考全國卷二佳作《于無聲處聽驚雷》為例,談談對素材進行陌生化處理的幾種操作。
一、變換說法造成陌生感
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以相似、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的寫法,往往可以讓素材變得鮮活有趣。比如形容時間流逝,你直言“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就顯得乏味,如果替換成“日子如小魚一尾一尾輕快地游走了”,形象瞬間便躍然于紙上。請看《于無聲處聽驚雷》中的表述:
沃德從未能返航的飛機推斷出戰(zhàn)機上最需要加強防護的部位,這種反轉(zhuǎn)式的思考與結(jié)論,不由得讓我想起魯迅的一句詩:于無聲處聽驚雷。
生活并非總是花團錦簇艷陽高照,世界也并非總是星光璀璨清河無波。學會從世間萬象的縫隙看過去,咂摸出些許沉重的味道,無論對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這個文段里,考生的立意是:從世間萬象的縫隙看事情,即從細小的地方看事情。這個立意不算特別出彩,但考生將它轉(zhuǎn)換了一種說法:于無聲處聽驚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章的格調(diào),對立意較為普通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另外,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作者分別用“花團錦簇艷陽高照”和“星光璀璨清河無波”加以替換,“感到一點沉重的東西”用“咂摸出些許沉重的味道”加以替換,非常生動形象。
二、添枝加葉增強陌生感
適當添枝加葉或增加細節(jié)可以增強素材的陌生感,比如“一朵花”不如“一朵紫羅蘭”具體,“提著一袋子東西”不如“提著一袋子零食”細致?!八M來了”顯然不如“他沖進來了”形象,“他像一頭猛獸似的沖進來了”則更具體一些,而“他像一頭猛獸似的沖進來了,睜著雙眼,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形象便栩栩如生了。運用素材時如果能夠這樣添枝加葉,繪聲繪色,文采自然隨之猛增。請看《于無聲處聽驚雷》中的句子:
中國的“天眼”面世,引起世界轟動,調(diào)試期的“天眼”已經(jīng)一口氣發(fā)現(xiàn)多顆脈沖星,成為國際矚目的宇宙觀測利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天眼”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一起被列為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豐碩成果……然而“天眼”的誕生歷時20多年,差一點半路夭折。因為當時沒有多少人懂得“天眼”的意義,只有倡議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堅持做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思維反向,結(jié)論反轉(zhuǎn),是“幸存者偏差”產(chǎn)生的前提,但看得深、看得遠、看得透,又何嘗不是對“幸存者偏差”的詮釋?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運用了“天眼”以及倡議者南仁東的素材。作者為了將對“天眼”的印象寫清楚、說具體,充分利用發(fā)散思維來添枝加葉,如“調(diào)試期的‘天眼已經(jīng)一口氣發(fā)現(xiàn)多顆脈沖星”,“一口氣”這一詞語一添加,就把“天眼”的與眾不同之處描寫了出來。另外,為了突出“天眼”的偉大之處,把它與“天宮”、“蛟龍”、大飛機等并列在一起,這也屬于添枝加葉部分,能夠突出其國家重器的地位。同時,引入南仁東,也是為了突出“天眼”這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所有這些,,都是進行添枝加葉后形成的陌生化藝術效果。
三、視角轉(zhuǎn)換形成陌生感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反映了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的哲理;我們也只有站在不同的立足點來認識事物,才可能對事物有一個更全面、更清晰的認識。我們手中有很多熟悉的經(jīng)典作文素材,這些“陳舊”的作文素材假如經(jīng)過我們自己的“點化”,會具有另外的意義。對同一素材進行不同視角的挖掘和解讀,會使得這個素材在不同的話題中得以運用,取得以一當十的效果,,轉(zhuǎn)換視角,素材就能新意撲面而來。請看《于無聲處聽驚雷》中的一段文字:
2018年4月美國宣布制裁中興,在未來7年內(nèi)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yè)購買敏感產(chǎn)品。對供應鏈上游長期依賴美國的中興通訊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當國人憤怒指責美國政府的出爾反爾、無理取鬧之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從喧囂的屏幕發(fā)泄中開始反思中興事件。他們認為最絕地的反擊不是讓美國撒銷對中興的限制,而是必須走出一條強“芯”之路,讓“中國芯”真正走向世界,這才是這次事件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美國宣布制裁中興”這是一個熱點素材,一般的考生運用這一素材,都是憤怒指責美國政府的背信棄義,本文作者卻轉(zhuǎn)換視角,認為“最絕地的反擊不是讓美國撤銷對中興的限制,而是必須走出一條強‘芯之路,讓‘中國芯真正走向世界”。這樣,視角一轉(zhuǎn)換,便讓眾所周知的素材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給人更多的思考與啟迪。
四、同質(zhì)異構(gòu)顯示陌生感
所謂“同質(zhì)異構(gòu)”,是指因主旨不同,而對同一素材進行不同的裁剪。這樣的寫法突出一個“異”字,要求有個性化的思考和表達。請看《于無聲處聽驚雷》中的一段文字:
當我們口口聲聲指責這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的時候,有人撰文犀利地指出:現(xiàn)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yǎng)出太多的敗家子;當我們?nèi)鐣荚诖舐暫粲跻獮閷W生減負的時候,有人剖析出減負的表象之下是對寒門的誤傷;當我們大贊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時,有人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代化裝備對人性無聲的摧殘……生活中“幸存者偏差”無處不在,只是能用它來思考問題的人太少了。
在這里,作者先擷取社會生活中的普遍性結(jié)論:一是“寒門難出貴子”,二是“全社會都在大聲呼吁要為學生減負”,三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然后進行反向延伸,同質(zhì)異構(gòu),別出心裁地提出三個不同的結(jié)論:一是“窮家富養(yǎng)出太多的敗家子”,二是“減負的表象之下是對寒門的誤傷”,三是“現(xiàn)代化裝備對人性無聲的摧殘”。作者推演出的完全不同的結(jié)論,給人以完全不同的嶄新思考,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最后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掌握素材的基本事實,學會準確概括。寫作前,必須要掌握素材的基本事實,事實清楚了,就不會出現(xiàn)內(nèi)容虛假的情況,也不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錯誤。二是吃透素材的基本內(nèi)涵,學會靈活運用。不同的素材,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同樣的素材,也可以揭示出不同的內(nèi)涵。三是活用素材的基本細節(jié),學會大膽演繹。素材的基本細節(jié)知道后,你就可以大膽演繹發(fā)揮,該放大時就放大,該縮小時就縮小。只要不違背具體事實,你可以自由“驅(qū)遣"素材,多管齊下,從而達到陌生化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