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童童,張念念,羅揚,楊再華
(貴州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5)
會澤新松葉蜂Neodiprion huizeensis屬膜翅目Hymenoptera 廣腰亞目Symphyta 松葉蜂科Diprionidae,是華山松Pinus armandi的重要食葉性害蟲。該蟲在云南只分布于局部地區(qū),未能占據所有的氣候區(qū),屬于窄布型[1]。在貴州省會澤新松葉蜂主要分布在畢節(jié)市的威寧縣和赫章縣,危害面積較大,僅2016年發(fā)生 1.47 萬 hm2,2017年又發(fā)生 0.93 萬 hm2;危害嚴重的地區(qū),松樹針葉被食光,形似火燒,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目前,對于會澤新松葉蜂的研究只是涉及到生活史研究以及野外藥劑防治等方面[2-5],并未對其羽化、交配、產卵等行為習性進行研究,而昆蟲這些行為恰恰最能反映昆蟲生活方式,與昆蟲飼養(yǎng)、生物防治、生理生態(tài)研究、分類等關系密切[6]。筆者通過試驗研究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羽化與交配節(jié)律,了解該蟲的繁殖特性與規(guī)律,以期為會澤新松葉蜂的預測預報及綜合治理提供參考資料。
1.1 供試蟲源 采集會澤新松葉蜂高齡幼蟲作為供試蟲源,蟲源地為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沙子坡和羊腳大坡等地的華山松林。于2016年10月將采集的幼蟲帶回實驗室在室外用紗籠罩住,用新鮮華山松松針飼養(yǎng),及時更換松枝,直至結繭;結繭后不定時少量噴灑清水用以保濕,翌年4月即可羽化。
1.2 成蟲羽化交配節(jié)律觀察 將收集的所有蟲繭用紗籠罩住,用于后期觀察試驗。會澤新松葉蜂第1 代成蟲羽化時間為每年3月底至4月初,在臨近羽化時每天觀察;成蟲開始大量羽化時系統(tǒng)觀察,每隔0.5 h 觀察1 次,每次觀察后將紗籠內的羽化成蟲取出,轉移到新紗籠中,繼續(xù)觀察其交配情況,連續(xù)觀察7 d。記錄每小時內雌雄成蟲羽化數、交配次數和交配持續(xù)時間。
1.3 產卵行為觀察 將交配過的20 頭雌成蟲分別轉移到有新鮮華山松松枝的紗籠中,每籠1 頭,觀察記錄雌蟲產卵行為、產卵時間。
1.4 成蟲日節(jié)律觀察 剪取20 段大小相近的新鮮松枝,分別插入裝有水的250 mL 錐形瓶中,并用紗籠罩?。贿x取健康活潑的雌雄成蟲各20 頭,分別將每對雌雄成蟲接入紗籠中新鮮松枝上,連續(xù)觀察7 d,一直保持20 對活蟲數量,每隔0.5 h 觀察記錄1 次。
1.5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根據觀察數據,研究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羽化、交配情況,研究其羽化、交配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原始數據的處理、描述統(tǒng)計分析與圖表制作均在Excel 2007 上進行。
成蟲行為劃分為移動、靜息、交配和產卵4 種行為。日時間段劃分:白天(6 ∶00—19 ∶00),黑夜(19∶00—6∶00);上午(6∶00—12∶00),中午(12∶00—14∶00),下午(14∶00—19∶00),晚上(19∶00—6∶00)。
2.1 成蟲羽化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羽化時在繭的頂部環(huán)繭壁咬切,僅留一點連接,使繭呈蓋狀揭開,成蟲破繭而出。羽化成蟲中雌蟲數量占優(yōu)勢,雌雄性比達到了2.52∶1;成蟲羽化率為73.17%,被寄生率為12.17%,敗育率11.5%(表1)。被寄生和敗育的繭顏色變暗呈灰青色,不似正常繭的淺黃色有光亮。主要寄生性天敵為寄蠅、姬蜂和小蜂;寄蠅在繭內發(fā)育完全后會在繭的一端鉆一圓形小孔到繭外化蛹,小孔位于端部中央,直徑為1.12~1.89 mm;姬蜂羽化時,寄生繭上的開孔較大,且不規(guī)則,一般在繭的側面開孔。
表1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羽化情況統(tǒng)計
連續(xù)7 d 觀察發(fā)現,成蟲羽化的日節(jié)律十分明顯(圖1),每天7∶00開始有成蟲羽化,隨時間推移數量逐漸增加,從10∶00 到12∶00 羽化數量急劇增加,在 12∶00 與 13∶00 左右達到最高峰,14∶00 后羽化數量開始急速減少,16 ∶00 成蟲已經很少羽化,18∶00后完全觀察不到羽化情況。羽化高峰期集中在 11∶00 至 13∶00,觀察的 500 頭羽化成蟲中,該時間段羽化355 頭,占71%。
圖1 會澤新松葉蜂羽化日節(jié)律
2.2 交配行為 成蟲從繭殼鉆出后即排便,靜伏十幾分鐘開始取食松針,補充營養(yǎng)后即可交配。交配與羽化一樣,日節(jié)律變化十分明顯;7∶00 開始交配,11∶00 交配數量急劇增加,交配活躍度明顯增強,在12∶00 達到最高峰,13∶00、14∶00 交配活躍度也較高,然后直線下降,17∶00 以后很難觀察到交配現象(圖 2)。19∶00 至次日 6∶00 成蟲活躍度很低,基本不活動,因此將 4∶00、20∶00、21∶00 觀察到的交配現象認定為非正常情況下交配,不納入考慮范疇。
圖2 會澤新松葉蜂交配日節(jié)律
會澤新松葉蜂交配平均持續(xù)時間為(23.93 ±1.02)min,最短為 14 min,最長為 33 min,發(fā) 生 交配的時間主要集中11∶00—15∶00,在各時間段交配持續(xù)時間差距不大(表2)。
表2 會澤新松葉蜂交配持續(xù)時間
2.3 產卵行為 雌蟲交配后即可產卵,雌蟲產卵時尾部朝向葉柄且靠近葉柄基部,足部抱住松針,用鋸腹片刺入針葉,前后滑動4~5 次,將卵產入松針內部,產卵后分泌蠟質封閉產卵處;平均產卵持續(xù)時間為5.01 min。每根松針產卵1 枚,偶有2 枚,并且集中在一個范圍內產卵。成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會向光線充足處爬動、飛行,所以產卵通常會在光線充足處,這與野外調查中發(fā)現的情況相符合。松葉蜂幼蟲也主要是在林緣和林內空窗地區(qū)危害。
2.4 成蟲行為日節(jié)律
2.4.1 日時間分配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行為日時間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為靜息行為,占64.23%,其次為移動行為和產卵行為,分別為21.17% 和11.57%,最小的是交配行為,為3.02%。
2.4.2 日節(jié)律 移動行為主要在6∶00—19∶00 進行,高峰出現在11:00—13∶00,60%的移動行為發(fā)生在此時間段,20∶00—4∶00 成蟲基本不活動;靜息行為與移動行為剛好相反,11∶00—13∶00 靜息行為所占比例最小,20∶00—4∶00 該行為所占比例最高,最高達到 100%;交配行為集中在 11 ∶00—13 ∶00,12∶00最高,比例達到 25%;產卵行為在 22 ∶00—6∶00較少,7∶00 開始增加,13∶00—15∶00 處于高峰期,13∶00 最高,達到 32.5%(圖3)。
圖3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行為日節(jié)律
2.4.3 白天黑夜行為比較 會澤新松葉蜂靜息行為主要發(fā)生在黑夜,占全天靜息行為的73.7%;交配行為只在白天觀察到;移動和產卵行為也主要是在白天進行,分別占全天的90.73%和93.53%,夜晚產卵和移動行為很少發(fā)生(圖4)。
圖4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白天黑夜行為比較
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的羽化隨時間的變化十分明顯,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間羽化數量占羽化總數的71%;其交配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會澤新松葉蜂成蟲行為的日時間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為靜息行為,占64.23%,其次為移動行為和產卵行為,交配行為所占比例最小;靜息行為主要發(fā)生在黑夜,交配行為只在白天觀察到,移動和產卵行為也主要是在白天進行。
會澤新松葉蜂羽化和交配高峰期基本重合,說明其成蟲羽化后會盡快尋找配偶交配,這也與野外觀察到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會澤新松葉蜂羽化成蟲中雌蟲數量占優(yōu)勢,雌雄性比達到2.52∶1;羽化率為73.17%,被寄生率為12.17%,這是在室內飼養(yǎng)的結果。如果在野外,考慮到捕食性天敵的作用,推測羽化率會進一步降低,因此對于天敵防治會澤新松葉蜂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國外學者于20 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了松葉蜂科昆蟲信息素的研究,已明確了多種松葉蜂的性信息素組分,并已開始在種群監(jiān)測和干擾交配防治中應用[7-8]。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僅在2 0世紀90年代才開始,主要是對靖遠新松葉蜂進行研究[9-11]。針對會澤新松葉蜂研究的很少,只有榮昌鶴等[12]利用人工合成的松葉蜂性信息素單體對會澤新松葉蜂進行了初步的性信息素篩測試驗,但結果也并不理想,需進一步試驗。
本次試驗中只對第1 代會澤新松葉蜂成蟲的行為日節(jié)律進行研究,未涉及不同世代、不同發(fā)育期的行為日節(jié)律;室內養(yǎng)殖觀察的行為節(jié)律與其在自然條件下的會有所差別,這些方面均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