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富來(婺源縣委) 圖|綦銘鵬
為了進一步推動鄉(xiāng)村文化振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全方位、多角度反映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三農”文化,培育挖掘鄉(xiāng)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能量,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我刊新開辟“‘光與影’的鄉(xiāng)村”(攝影)、“‘三農’翰墨”(書畫)、“書香田野”(文學作品)等欄目,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投稿要求:
1.作品必須反映農村、農業(yè)和農民,內容必須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
2.體裁包括但不局限于小說、詩歌、散文、繪畫、書法、攝影等等;文章不少于1200字,圖片內容的投稿要求文件格式為JPG文件,圖片大小不低于2M。
3.投稿方式為郵件投稿,請統(tǒng)一按照“作品標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的方式投稿。4.投稿郵箱:jxnyzzs@sina.com ,投稿熱線:0791-86266819。
5.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
今年適逢藍冠噪鹛發(fā)現100周年之際,一批有志之士不遠萬里來到婺源,探秘世界瀕危鳥種棲息地。100周年,它在時光隧道中不過滄海一粟,不足掛齒。然而,在婺源生態(tài)文明史上,它卻閃耀蒼穹,高山仰止。
藍冠噪鹛,因其“長相”又名黃喉噪鹛,一種畫眉科噪鹛屬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名錄鳥類。藍冠噪鹛對棲息環(huán)境要求十分苛刻,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試金石”,全球僅分布在婺源、云南思茅和印度阿薩姆三地。1919年,這種可愛的鳥類首次被發(fā)現后便一直銷聲匿跡,直至2000年科研人員在婺源再次發(fā)現了它,一時引發(fā)世界轟動。婺源,因藍冠噪鹛而再次被世人關注。
藍冠噪鹛棲息地位于婺源城郊石門村的一個汀洲上,這是一片風景絕佳的水口林。清澈溪流環(huán)抱著參天的天然常綠闊葉林,林深樹密、倒影成景、清靜幽雅。“良禽擇木而棲”,藍冠噪鹛將鳥巢筑在理想的大樹上,它喜食昆蟲,特愛洗澡,也吃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樹籽等。“無巧不成書”,石門汀洲的“自然財富”精準滿足了藍冠噪鹛的苛刻要求,藍冠噪鹛因而成了婺源生態(tài)“代言人”。
石門這扇堅固之“門”,安靜地守護著世界瀕危鳥種的繁衍生息,固若金湯。每年四月,一場春雨過后,藍冠噪鹛如期出現在石門汀洲的林間枝頭。到了夏末完成繁衍后,便帶著當年的幼鳥消失在茫茫遠山之中。期間,它們究竟去了何方,又在哪里度過漫長的冬季,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常言道,“大隱住朝市。”石門村雖然有著神奇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它并不寂寞。你看,這個天人合一的村莊,距離婺源縣城3.6公里、距離黃山機場85公里、距離景德鎮(zhèn)機場77公里。如此“風水寶地”,為何吸引著藍冠噪鹛的目光?
這得益于婺源百姓一脈相承的生態(tài)意識、生態(tài)自覺。
你看,石門汀洲不遠處就是“最美婺源符號”月亮灣。這輪如眉月般的月亮“下凡”在星江河,恍若詩一般的美麗,寒來暑往,無不成為“長槍短炮”獵艷的焦點。月亮灣與藍冠噪鹛,一個來自天上,一個來自人間,它們讓石門村成了“天上人間”。2000年,就在藍冠噪鹛在婺源再次被發(fā)現之時,石門村也開始走上了幸運之路,目光堅定、步履鏗鏘。
為了履行好藍冠噪鹛保護這一“國際重任”,作為“自然保護小區(qū)”世界發(fā)明獎得主的婺源,有了光榮的“國際使命”。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把“婺源黃喉噪鹛自然保護小區(qū)”建設列入“中國珍稀物種保護小型基金”項目。多少年來,婺源“一張藍圖繪到底”,境內自然生態(tài)型、珍稀動物型、水源涵養(yǎng)型等193個自然保護小區(qū)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切破壞生態(tài)的項目不建設、一切干擾自然的企業(yè)不引進,不惜“拒重金于門外”,堅持“保山水于院內”。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辨脑闯种院阕鲋紊嚼硭@山露水的好事,石門村的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灣水,百年不變,怡然自得。2016年,婺源星江河部分流域及其分叉支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周邊灘涂地、部分山林地一道獲評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作為藍冠噪鹛的重要棲息地,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也成了婺源對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隨之,石門村又裝上了一扇保護生態(tài)的堅固之“門”,這塊“風水寶地”愈加守住了自然、留住了清凈。如此,藍冠噪鹛這只“可愛精靈”也成了“大隱”,造就了“神話”;如此,月亮灣延續(xù)了“一個月亮在天上、一個月亮在婺源”的佳話,可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婺源”。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彼{冠噪鹛與婺源的“金玉良緣”,還源于當地流傳久遠的生態(tài)文明。你看,清乾隆年間,婺源漳村溪口立著的“勒石山場養(yǎng)生禁士碑”和思訓祠墻上嵌著的“養(yǎng)生禁示碑”“山場禁示碑”,都在述說著古代的“山長制”“河長制”故事,傳承著兩個世紀的生態(tài)基因,傳遞著兩個世紀的生態(tài)智慧。如今,有生態(tài)自覺的漳村人,還利用玻璃罩將風雨無阻的石碑精心保護起來。這一“罩”,留住了生態(tài)自覺、留住了美麗家園。
不僅是保護好青翠欲滴的山山水水,就連自然老化的古木枝葉,婺源也有“枯枝敗葉,不得挪動”的禁示。
“茂林修竹映村廓,飛禽走獸相對鳴?!辨脑唇ù逯v究“來龍”“水口”?!皝睚垺奔词谴迩f背靠的大山,故稱后龍山。后龍山上全是禁山、封山,講究的是林木青翠?!八凇奔创蹇凇K诘睦硐氲匦问巧江h(huán)水抱,追求的是佳木蔥籠。漳村、汪口、洪村等婺源古村,村頭巷尾養(yǎng)生禁示、山場禁示、養(yǎng)生河等石碑保存完好。
“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辨脑春珀P村水口林匯聚了自然的山、水、樹與人工的圳、堨、橋等要素,孕育了“江南第一樟”,造就了“中國景觀村落”。嚴田村水口林古樹、古橋與溪流渾然一體,涵養(yǎng)了“天下第一樟”的奇觀。江灣鎮(zhèn)下曉起村,段莘水與村溪匯合地帶,樟、楮、槐等幾十棵古樹護牢村基……婺源村莊水口林決不允許砍伐,在當地百姓意識里,“護樹即是護村、護人?!辈粌H水口林,甚至溪河兩岸也只允許植樹造林,不準隨意砍伐。在婺源,“殺豬封山”“封河禁漁”“生子植樹”等村規(guī)民約一脈相承。即便在今天,婺源永久禁伐天然闊葉林,禁止毒魚電魚炸魚等,也堅持做到村規(guī)民約“古為今用”,直抵人心,成效明顯。
除了生動事例,如果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婺源生態(tài)文明,那么,這個以2967平方公里為地理橫軸,以唐開元年間建縣為歷史縱軸的“立體空間”,寫滿的都是漂亮的“成績單”: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鳥類自然保護區(qū)1個、江西省級森林公園2個、中國經典村落景觀6個、國家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13個、國家級5A景區(qū)1個、國家級4A景區(qū)13個……婺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64%、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掛牌保護古樹名木13000多株,擁有高等植物3000余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河岸荻楊迎風舞,水灘鷗鷺啄魚歡”,婺源吸引得了藍冠噪鹛的目光,自然也能容納得下中華秋沙鴨、白腿小隼、白琵鷺、白鷴、黑麂、云豹、蛇雕等珍稀物種。除了藍冠噪鹛春夏棲息地,婺源也成了世界最大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
“小橋、流水、人家,珍禽、異獸、林園?!辨脑粗?,美在道法自然、美得天人合一、美成如詩如畫。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毙聲r代,當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婺源提供了怎樣的“美好方案”?
“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婺源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和毅力,不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而謀求低層次的發(fā)展,而是踐行新發(fā)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婺源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毅然不惜投入真金白銀實施鄉(xiāng)村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開展山塘水庫承包養(yǎng)殖管理整治,嚴格限制沿河沿溪項目開發(fā)等等。通過久久為功抓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婺源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達國家二類水標準,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7萬-13萬個/cm3,獲評“中國天然氧吧”。
無怪乎,繼石門村之后,曹門村也經受得住“試金石”的考驗,成為藍冠噪鹛棲息地,聲名鵲起,勾起了無數“鳥友”迷戀的目光。“一扇門”在婺北、“一扇門”在婺南。在婺源,藍冠噪鹛總能找到繁衍生息之“門”?!耙簧乳T”,就是一條道路、一個天機、一篇文章?!伴T內門外”青山逶迤而綠水蕩漾,四季如畫而清靜純樸。
“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受益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為婺源徽文化傳承與保護營造了舒適家園。如今,婺源有中國傳統(tǒng)村落2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個、明清古建4100余幢,被譽為“徽派建筑大觀園”?;談 ?、徽州三雕、歙硯制作技藝和婺源綠茶制作技藝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茶道、抬閣、燈彩、地戲、板龍燈等民俗文化絢麗多彩、燦爛奪目。生態(tài)與文化的相得益彰,為婺源掙足了令世人欣賞的目光,“美麗鄉(xiāng)村、夢里老家”成為令世人向往的宜居天堂。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婺源既然成了珍禽異獸向往的香格里拉,自然也成了涉旅客商投資興業(yè)的沃土。你看,山水文園來了、棕櫚股份來了、中景集團來了、中青旅來了、華僑城來了,一個個大企業(yè)、大財團都懷著“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美好愿景而來。于是乎,篁嶺牽手中青旅,有望成為江西省首個上市景區(qū);于是乎,上金田、汪村島等“空心村”,有望在旅游創(chuàng)客的“妙筆生花”下“變廢為寶”,成為繼篁嶺之后的熱門景區(qū)。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婺源既然能為藍冠噪鹛、野生鴛鴦提供“安樂窩”,那么,生于斯長于斯的婺源百姓自然也不愁溫飽問題。你看,有了石門汀洲,全縣成了科普研究基地;有了月亮灣,“打漁”的漁翁成了“職業(yè)模特”;有了白腿小隼,帶動百姓吃上了“觀鳥飯”……更不用說,這里興起的農家樂、林家樂、茶家樂,帶動百姓“洗腳上岸”;更不用說,這里興起的攝影驛站、寫生之鄉(xiāng)、攝影基地,帶動百姓“就地就業(yè)”。在婺源,“美麗經濟”與“珍禽異獸”友好相處、心心相印。在這里,一切虛華的語言都是多余的。飛檐戧角延伸至藍天白云,粉墻黛瓦享受著鳥語花香;藍冠噪鹛走了,野生鴛鴦來了,野生鴛鴦走了,藍冠噪鹛來了;田野間、地頭上、溪流里,白鷴在悠閑、黑麂在嬉鬧、蛇雕在盤旋;婺源,儼然成了“野生動物大觀園”。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弊哌M了最美人間四月天,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愛鳥周”。遠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的鳥類保護思想。西漢時期規(guī)定“鷹隼未摯,羅網不得張于溪谷”“孕育不得殺,殼卵不得采”,等等。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護鳥、愛鳥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婺源延續(xù)得尤其純真。人們常說“莫打三春鳥”,愛護鳥類有利于維護生態(tài)平衡。
此時,沐浴著“愛鳥周”的春風,藍冠噪鹛陸續(xù)光臨婺源。自2000年被發(fā)現以來,它們的數量一直保持在200只左右。這200只藍冠噪鹛,鳴啼著婺源過去百年和未來百年的“生態(tài)樂章”。
在這樣的美好時節(jié),走進石門村,寧靜的村莊迎來送往一拔又一拔“觀鳥探月”的客人,觀鳥基地有人守護、月亮灣上有人撐渡。這個時候,只愿閉目聆聽鳥兒和鳴,或乘上竹筏,來一段“環(huán)月泛舟”“對月飲茶”之旅。至于藍冠噪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君不見,春天詩意的菜花黃,夏天蔥蘢的草木綠,秋天希望的莊稼金,冬天靜謐的霜雪白。還有,靜臥在碧波中的那輪彎月,雖然不會悄悄爬上天空,但也生機勃勃,晨霧聚攏飄散,炊煙裊裊升起,篷船緩緩劃過,夕陽波光粼粼……整個婺源,就是一幅意境優(yōu)美的水墨畫。
在藍冠噪鹛發(fā)現百年之際,我們立足婺源放眼世界,不難看到,“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定會被世人記住千年、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