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一位詩人說,沒有什么比花兒更適合寄予情思。申琳見槐花飄香,一串串小花,把其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xiāng);孫江月漂泊在外三十年,風雨人生總忘不了兒時的經(jīng)歷,那唐干花的姿色,那唐干果的甘甜,那唐干酒的滋味,那山民采摘的虔誠與辛勞,于其心中永生不滅;暮年的孫犁,面對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遠虛無,不可捉摸,只能引起其內(nèi)心的惆悵……
申琳
①小區(qū)墻角的槐花開了,滿樹潔白的花朵,映著湛藍的天。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xiāng)。
②故鄉(xiāng),是中原大地一個極平常的村莊,幾十戶人家,房前屋后長滿樹木,柳、楊、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滿樹、夏天濃蔭蔽日的槐樹。每年農(nóng)歷三月,是槐樹平凡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一串串槐花掛滿枝頭,整個小村的天際變得晶瑩透亮,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頭。從村小放學回家的兒童,一路追逐嬉鬧,槐花香越來越濃,就知道村子越來越近,離家已經(jīng)不遠。進得村來,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腳步,用鼻子使勁嗅了嗅,說了句,“真香!”后面就只聽見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聲?!跋悴幌悖俊睅ь^的孩子高聲問?!跋?!”一群人齊聲吶喊起來,伴隨的是一陣開心的大笑,喊聲和笑聲,驚得一群麻雀撲棱著翅膀飛過頭頂。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們手里悠閑地甩著書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轉(zhuǎn)著一個風車。進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風車”,扛出來的是一個特別的工具:一根長長的竹竿,頂端綁一把鋒利的鐮刀。人人手持這個工具,開始仰起頭,揀那些開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鐮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大孩子從樹上采,小孩子從枝上捋,有人早經(jīng)不住這又甜又香的花兒誘惑,團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絲絲清香就從舌尖甜到心底……
⑤邊吃邊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給母親,眼看著母親拌上面粉,放在大鍋里開始蒸。做作業(yè)的大孩子、看小人書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會兒歪過頭看看忙碌的母親,一會兒跑到廚房問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
⑥開飯時,母親用飯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樹下的地上。旁邊一只大碗,盛著半碗蒜汁作調(diào)料,上面漂一層香噴噴的芝麻油。父親還是農(nóng)村人吃飯的標準姿勢,蹲在飯盆前,背靠著那棵槐樹,大塊大塊夾起槐花蒸菜,蘸著蒜汁吃得慢條斯理,而像父親一樣背靠槐樹端著飯碗的孩子們,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陣風吹過,樹上撲簌簌飄下來一朵朵槐花,落在農(nóng)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飯碗里、頭發(fā)間。
⑦前幾天,妻在郊外農(nóng)村辦事,買了一袋槐花回來,母親驚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頓槐花蒸菜,調(diào)料依然是澆了芝麻油的蒜汁??次衣耦^吃得津津有味,兒子也拿筷夾一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親一旁笑吟吟問我:“還記得家門口那棵背靠著吃飯的槐樹嗎?”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講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間。三月槐花開時,麥苗才剛打苞,農(nóng)活并不算忙,勤勞的農(nóng)民卻總也閑不住,開始把家門口攢的綠肥一鍬鍬挖起來,裝在牛車上拉到田頭。伯父家的綠肥堆邊有棵槐樹,他用鍬挖綠肥,總有一些槐花飄落綠肥里、牛車上,星星點點,如從泥土里冒出來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學,我牽牛,伯父拉著一車綠肥,緩緩走過槐花飄飛、清香四溢的村莊。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內(nèi)的那棵老槐樹,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樣開得滿樹潔白……
⑨在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誰,在小區(qū)墻角種下一棵槐樹。也不知何時,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一縷縷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遠隔千里的故鄉(xiāng)。
(選自2018年4月28日《人民日報》)
【品讀】
《槐花飄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槐花飄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作者對故鄉(xiāng)美好回憶的情感載體。文章開頭寫小區(qū)墻角的槐花開了,把作者的思緒帶回滿村開著槐花的故鄉(xiāng)。文章主體部分從三個角度回憶了故鄉(xiāng)槐花的香:香在枝頭、香在嘴里、香在田間。讀著作者的文字,我們也仿佛走進了那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淡淡的清香的中原大地上的村莊。文章結(jié)尾照應開頭,流露出作者對槐花的喜愛,對故鄉(xiāng)的眷念。
【思考】
1.文章為何以“槐花飄香”為題?
2.第②段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心不在焉”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為什么會“心不在焉”呢?
4.文章主體部分從哪幾方面展開對故鄉(xiāng)槐花的回憶?
5.首尾呼應是本文寫作特色之一。
試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
孫江月
①我的家鄉(xiāng),在長江北岸的十直鎮(zhèn)桃花村蔣家山,這里長著一種別致的植物,名叫唐干花。它長在山野里,白如雪,亮如玉,風吹行過,像翩翩起舞的仙鶴,滿山遍野里飛,令人眼花繚亂,恍兮惚兮,如醉千年陳釀。這里的人在心中把它視為“仙狐花”,每到花開時節(jié),上山頂禮朝拜,以酒助興。
②在我看來,世界上有哪一種花,能像家鄉(xiāng)的唐干花,這樣奇妙夢幻,這樣純白透亮,這樣美麗迷人?
③唐干花,別名糖罐子,屬薔薇科藤蔓植物,多長在海拔五百米以上的山坡、林區(qū)。其枝干暗紅,網(wǎng)狀,蓬生,全身長有短刺,刺長不足方寸,尖如繡針。葉子橢圓形,周邊有鋸齒,青綠,如翡翠?;ň`前,花蕾仰天沖,外圍有毛茸刺包裹,密無縫隙?;ň`后形成玉盤,大如蓮花,可盛裝數(shù)顆珍珠。唐干果,形如腰鼓,不大,與落花生相上下,果核數(shù)粒,小而多,如芝麻。果皮即果肉,薄,甜如蜂糖,可入藥,治哮喘,泡酒,是止咳、生津、補腎的好偏方。
④唐干開花,正值人間四月天,與它一齊盛開的是桐子花、映山紅……它們總是歡天喜地,你追我趕,紅的紅,白的白,各顯姿色,競相風雅。
⑤而唐干開花尤為獨特,它開花出神,白得驚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鵝還白,比地上的雪花還白,比江南的絲綢還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盞燈,能照你前行,仿佛把你的五臟六腑都映照得通體透明,成為這山野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⑥更有意味的是,冬至時節(jié),唐干成熟,山里人就熱鬧起來,一個個手舞足蹈,唱著前人唱的歌謠:
“冬至到,唐干熟,上山采摘不在屋。哥快來,妹快去,顆顆唐干甜如蜜?!?/p>
⑦那歌謠聲自在、舒暢,聲聲悅耳,此起彼伏,回旋在林間。是啊,男女老少傾村出動,采摘不息。而我們院子里的孩子們,也蠢蠢欲動,把牛羊趕到一里以外的觀廟井壩去放。那里草木豐盛,唐干成片,一網(wǎng)一網(wǎng),紅彤彤的,像瑪瑙,如同棗兒一般,密密麻麻地掛滿枝條。
⑧我們怎么采呢?大人手上戴一雙帆布手套,拿著剪刀,我們小孩就舉起樹杈,往上拉。但唐干果不那么好采摘,周身有尖刺護衛(wèi),稍不小心,就被它蜇得疼痛難忍。但我們還是有辦法對付它,把剪下的唐干果放到平整的石板上,用腳踩到上面,輕輕地來回滑動,聽它撲哧撲哧作響。就這樣,唐干果的刺毛被扒落。裝入自編的篾籃,待天入暮,大伙兒趕著吃飽的牛羊回家。
⑨經(jīng)淘洗晾干后,將之倒入瓦酒缸,加入自釀的白酒,然后蓋好用土泥密封數(shù)日,天然醇美的唐干酒就此形成。極為有趣的是,待到過年,人們按舊俗,男貼對聯(lián),女寫祈符,每家每戶將唐干酒拿出來喝,不論婦孺老小,都開心使勁地喝。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嘴里就不斷地念著:
“唐干花,白狐仙,女人摘了成天仙……唐干酒,滋補藥,男人喝了娃兒稠……”
⑩光陰荏苒,如今我成人在外,漂泊工作已三十年,風雨人生總忘不了兒時的經(jīng)歷。那唐干花的姿色,那唐干果的甘甜,那唐干酒的滋味,那山民采摘的虔誠與辛勞,于我心中永生不滅。
(選自2017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品讀】
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繽紛,人們的情感世界更是豐富多彩。作者漂泊在外三十年,風雨人生總忘不了兒時的經(jīng)歷,眷戀家鄉(xiāng)的唐干花。文章開篇作者通過文學性的文字,向讀者展現(xiàn)了唐干花的美,第三段又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用說明性的語言對唐干花作具體介紹,使讀者對唐干花有具體的了解。文中作者兩次引用與唐干花相關的家鄉(xiāng)歌謠都,反映家鄉(xiāng)獨特的生活情趣,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增添了文章的閱讀趣味與表現(xiàn)力。文章結(jié)尾總結(jié)全文,表達了作者對兒時經(jīng)歷的懷念,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唐干花的喜愛之情。
【思考】
1.第①段和第③段都對唐干花作了具體的介紹。其表達方式有何不同?表達效果又有何差異?
2.第②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并請寫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請任選角度對第⑤段作簡要賞析。
4.文中兩處引用了家鄉(xiāng)的歌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5.文章結(jié)尾一段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呢?
孫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貯存下來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飯時,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葉,根部一大塊就放置在那里。一過清明節(jié),有些菜頭就會鼓脹起來,俗話叫做菜懷胎。慢慢把菜幫剝掉,里面就露出一株連在菜根上的嫩黃菜花,頂上已經(jīng)布滿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鏟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書案上,是我書房中的一種開春景觀。
菜花,亭亭玉立,明麗自然,淡雅清凈。它沒有香味,因此也就沒有什么異味。色彩單調(diào),因此也就沒有斑駁。平常得很,就是這種黃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見不到這種黃色了。
今年春天,因為忙于搬家,整理書籍,沒有閑情栽種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孫給我抱來了一個大旱蘿卜,家鄉(xiāng)叫做燈籠紅。鮮紅可愛,本來想把它雕刻成花籃,撒上小麥種,貯水倒掛,像童年時常做的那樣。也因為雜事纏身,胡亂把它埋在一個花盆里了。一開春,它竟一枝獨秀,拔出很高的莖子,開了很多的花,還招來不少蜜蜂兒。
這也是一種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帶一點紫色,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它的根莖俱在,營養(yǎng)不缺,適于放在院中。正當花開得繁盛之時,被鄰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ǖ纳耥崳说男蕾p之情,差不多完全喪失了。
今年春天風大,清明前后,接連幾天,刮得天昏地暗,廚房里的光線,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發(fā)現(xiàn)桌案下面,堆放著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從菜心那里長出,而是從橫放的菜根部長出,像一根老木頭長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經(jīng)開放,耀眼地光明。我高興極了,把菜幫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頭,又有一株菜花了。這是天賜之物。
家鄉(xiāng)有句歌謠: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見到的菜花,不是一株兩株,也不是一畝二畝,是一望無邊的。春陽照拂,春風吹動,蜂群轟鳴,一片金黃。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ㄉ撞嘶ㄊ且粯拥?。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從延安回到家鄉(xiāng)。經(jīng)過八年抗日戰(zhàn)爭,父親已經(jīng)很見衰老。見我回來了,他當然很高興,但也很少和我交談。有一天,他從地里回來,忽然給我說了一句待對的聯(lián)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他說完了,也沒有叫我去對,只是笑了笑。父親做了一輩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戰(zhàn)事期間,照顧一家大小,艱險備嘗。對于自己一生掙來的家產(chǎn),愛護備至,一點也不愿意耗損。那天,是看見地里的油菜長得好,心里高興,才對我講起對聯(lián)的。我沒有想到這些,對這幅對聯(lián),如何對法,也沒有興趣,就只是聽著,沒有說什么。當時是應該趁老人高興,和他多談幾句的。 沒等油菜結(jié)籽,父親就因為勞動后受寒,得病逝世了。臨終,告訴我,把一處閑宅院賣給叔父家,好辦理喪事。
現(xiàn)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園如夢。面對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遠虛無,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悵。
人的一生,無疑是個大題目。有不少人,竭盡全力,想把它撰寫成一篇宏偉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寫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頭菜花一樣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
1988年5月2日燈下寫訖
(選自《孫犁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品讀】
孫犁的作品素以清新、淡雅、飄逸著稱。該文由花及人,借花明理,令人深思。文章寫了三種菜花:書房案頭、廚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蘿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黃的油菜花。這三種菜花有著共同的外在特點:顏色素淡、色彩單調(diào)、味淡、樸素平常;也有著共同的內(nèi)在意義:有頑強的生命力,也能“亭亭玉立”,也能開花,也能招來蜜蜂,供人們欣賞。在這里,作者以一種贊美的眼光審視菜花,賦予菜花一種平凡的美,一種平凡中見偉大的高尚品質(zhì)。關于父親的往事,與菜花看似相互聯(lián)系不大,實際上父親卻像菜花一樣,生活平凡卻有著生命的美。文章由物到人,贊嘆父親平凡而艱辛的一生,歌頌平凡的人,歌頌平凡的人生。人生能轟轟烈烈固然偉大,能像菜花那樣,在平凡中呈現(xiàn)生命的美麗,生命也照樣的有價值嗎?這就是本文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思考】
1.文中共寫了哪幾種“菜花”?這些菜花有什么共同特點?
2.文章的后半部分為什么要寫父親?
3.文章題目是“菜花”,為什么除了寫大白菜外,還要寫大旱蘿卜和油菜花?
4.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人的一生,無疑是個大題目。
②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
【參考答案】
《槐花飄香》
1.“槐花飄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文章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作者對故鄉(xiāng)美好回憶的情感載體。
2.環(huán)境描寫。具體描繪了農(nóng)歷三月故鄉(xiāng)槐花盛開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對槐花的喜愛之情。
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母親正在做槐花蒸菜,其美味誘惑著做作業(yè)、看小人書的孩子,所以心不在焉。
4.從香在枝頭、香在嘴里、香在田間等三個方面對故鄉(xiāng)槐花的回憶。
5.文章從小區(qū)墻角的槐花寫起,引出對槐花飄香的故鄉(xiāng)的回憶,結(jié)尾照應開頭,再次提及小區(qū)的槐樹以及引出的對槐花的喜愛、對故鄉(xiāng)的眷念。
《唐干花》
1.第①段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文學性的文字,向讀者展現(xiàn)了唐干花的美。第③段主要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用說明性的語言對唐干花作具體介紹,使讀者對唐干花有具體的了解。
2.主要運用反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理解:在作者看來,世界上沒有哪一種花,能像他家鄉(xiāng)的唐干花,那樣奇妙夢幻、純白透亮、美麗迷人。
3.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這段文字運用了排比、比較、比喻、夸張等多種手法,寫出唐干花的“白”,突出唐干開花“獨特”“出神”的特點。
4.兩處歌謠都于唐干花相關,反映家鄉(xiāng)獨特的生活情趣,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增添了文章的閱讀趣味與表現(xiàn)力。
5.文章結(jié)尾一段總結(jié)全文,表達了作者對兒時經(jīng)歷的懷念,對家鄉(xiāng)的唐干花的喜愛之情。
《菜花》
1.共寫了三種菜花:書房案頭、廚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蘿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共同特點:顏色素淡、色彩單調(diào)、味淡、樸素平常,有頑強的生命力。
2.由物到人:父親像菜花一樣,生活平凡卻有著生命的美。
3.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主題,突出主旨;寫大旱蘿卜花是對菜花的襯托;寫油菜花是為了便于引出對往事、對父親的回憶。
4.①人生豐富多彩,有著廣闊的空間,人人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施展才能。②人生能像菜花那樣,在平凡中呈現(xiàn)生命的美麗,同樣有價值。(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