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職業(yè)學院,上海 200433)
移動學習是目前流行的學習模式,是混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結合移動通信技術,智能終端以及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學習者就不必局限于電腦前,直接利用智能化手機、pad、掌上電腦等移動設備,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中自由自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而移動的學習環(huán)境也給了學生帶來了碎片化學習的可能性和全新的學習體驗,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中國政府對于信息技術高度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參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移動學習政策指南》,通過倡導、領導和對話提高對移動學習的認識,制定移動學習相關政策,給教師提供支持與培訓,制定和優(yōu)化可用于移動設施的教學內容。
移動學習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特征:(1)改變傳統(tǒng)教學單一的授課模式,實現(xiàn)學生的分層教學,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材施教。(2)打破一貫的學習范式,提供更廣闊的學生環(huán)境,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方法、實現(xiàn)抬一抬腳就能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3)增加師生交流的途徑,減少師生間距離,讓溝通討論變得隨時隨地,讓學習變得更加靈活。
本文以數(shù)據(jù)庫程序設計課程和python程序設計為實踐對象,使用超星的學習通平臺,利用移動手機終端引導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旨在使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并累計知識。在學習通平臺上,教師創(chuàng)建課程,創(chuàng)建班級,并將邀請碼發(fā)給學生,學生加入班級后,教師將課程關聯(lián)到相應班級,教師可以管理學生、發(fā)送通知、分享資源、推薦書籍、布置作業(yè)、討論答疑等,同時App后臺會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為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做出數(shù)據(jù)保障。以學習通為例的移動學習平臺普遍具有以下的前端功能。移動學習前端功能列表如圖1所示,移動學習教學模式特點如圖2所示。
圖1 移動學習前端功能列表
圖2 移動學習學習模式
移動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對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進行補充學習,同時對于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利用移動學習拓展知識,加深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大一新生第一學期學習《python程序設計》課程的時候,鼓勵剛入校的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Python編程)的考證,學生自愿報名,教師負責建群、發(fā)資料、定期答疑、跟蹤進度,而上課的內容與考證有一定關聯(lián),但并未完全按照考證來,教師只是負責幫助學生找一些好的資源在學習平臺上進行推送,給他們建議的學習方式和方案,鼓勵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結果12月份一位同學在還未上完全部內容后就考出了二級證書,后來其他一部分學生陸續(xù)在3月份的考試中通過二級證書,他們自己回來反饋說在考點碰到的很多是本科大二在校生,那些考過的同學自信心和認同感大大增加,雖然這個比例不高,但在嘗試同一教學體系下的分層教學實踐上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證書并不是最終目的,但是學生在準備考證過程中的自主學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相信這些學生很快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受益,同時對良好的班風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高職學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一直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是學生們體力精力最好的階段,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想更多需要做的是帶著學生們一起去感受學習,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我們需要給學生設計適合他們、并得到他們認可的目標,讓他們對自己的目標有清晰的認識,進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對目標的實施進行監(jiān)督和引導,移動學習使我們的教學拓展了更大的空間和時間,我們從單純的講授者變成集合多種媒體的學習引導者,使學生體會到更多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