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淑燕
如果說對中美基礎教育到底誰更好些還有爭議的話,那美國的高等教育世界第一、“占據著人類文明的最高地位”、是旗幟、是標桿,這不僅無人撼動,甚至不容置疑。
的確,哈佛、耶魯,芝加哥、加州的大學,哪一個不是全世界莘莘學子所向往的?報載美國留學生中32.5%來自于中國。足見美國高等教育受中國青睞的程度。
然而,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博士卻語出驚人:美國研究型大學是反智主義的。在這方面,哈佛帶了不好的頭。
這似乎有點平地起驚雷。但順著柯老的思想深入進去,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就會發(fā)生改變。
2018年金秋時節(jié),柯老以93歲高齡攜其“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理念和路線圖來哈爾濱講學。知名學者王治河博士、樊美筠博士伴陪左右。
面對哈爾濱市基礎教育系統(tǒng)的270位科研教師、哈爾濱師范大學300多位碩士、博士生,柯老興奮不已。在兩場講座、一場沙龍中,耄耋之年的柯老從學校的誕生到現代教育宗旨的偏離,層層剝繭,娓娓道來,給了聽眾一個全新的感受。
柯老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綠色GDP的學者。多年來,他一直在反思美國的高等教育。他認為,現代教育追求經濟至上是直接導致今日生態(tài)危機和社會危機的關鍵。
柯老告訴我們,雖然教育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有它積極的意義,但并非受教育時間越長越好。他認為,社會也并不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員。
從最初的“博雅教育”談起,柯老闡明大學教育應該關懷人類共同福祉,教化人心。在他看來,大學應該更注重人的品格培養(yǎng)、理解力培養(yǎng)、智慧培養(yǎng)和慈悲心培養(yǎng);它要為社會培養(yǎng)領袖人物,而不是培養(yǎng)專注自己經濟利益的人。他強調,價值中立和商業(yè)化導致美國大學的反智主義傾向。
正如柯老所言,唯經濟論在美國大學里日益突出,尤其在“教育就是生產力”,“大國競爭就是人才競爭”這些強信號的影響下,名牌大學早已遠離“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樣的追求印跡。高學歷僅僅意味著高技術、強技能,意味著財富,意味著功成名就,碩博也早已變成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可依賴路徑。這些現象的產生,與柯老指出的美國博雅教育被邊緣化和美國在全世界推行經濟至上主義密切相關。
在場的聽眾在反思,中國教育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美國教育的最糟糕的部分?
柯老反復強調:大學不是解決就業(yè)問題,而是要對現實存在的重大問題做出回應;是要通過研究自身、社會與全球危機來服務人類與世界。大學不能僅僅追求經濟至上?,F代社會的最大誤區(qū)是把消費主義和奢侈生活,作為幸福生活的標準。
作為懷特海思想的第三代傳人,柯老對過程思想在中國的悄然興起感到欣慰。他說,盡管不是很多人都讀過懷特海的書,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過程哲學,但中國人的思想中有過程的基因,有生態(tài)的火種。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過程哲學所尊崇的基礎。顯然“道法自然”是人類的最高智慧,而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不僅是愚蠢的,而且正以加速度的方式在摧毀著人類。
正如劇場效應所描述的那樣,美國和西方國家率先起立觀看演出,其他國家也隨后效仿,使得劇場秩序早已大亂。人們看到,一些人熱衷走在西化的道路上,一切向西方看齊甚囂塵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為利益赤膊上陣的當下,誰還能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呢?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究。
中國何去何從不僅僅是中國的選擇問題,更是世界目光的聚焦所在。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币匀遽尩谰駷樗枷雰群说闹袊鴤鹘y(tǒng)文化,從來就不匱乏“世界大同”的智慧藍圖:“四海之內皆兄弟”早已成為聯合國大廈的思想景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一直是中國人的情感紐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也一定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景。所以,“講信修睦”、走“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無疑是解困世界格局的一劑良藥。
“純天然”、“無糖”、“全麥”等,食品包裝上經常能看到這些健康的代名詞,然而,據美國《健康》雜志報道,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9%的消費者都弄不明白食品標簽的真正含義,從而“買錯”了東西。
所以,除了柯老對美國大學的批判讓我們有些“猝不及防”,其過程哲學中的生態(tài)的觀念、其和諧的思想、其價值彰顯的陳述、其反競爭的主張、其慈悲和相互依存的情懷,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熠熠生輝的篇章,也是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基礎。
據了解,柯老已經八次受邀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他的《為了共同的福祉》高度契合。他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路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國學者的高度重視。他誠懇勸諫:中國千萬不要模仿美國,不要把美國當作標桿。
“如果中國能夠從美國高等教育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整合自己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走一條自己的教育之路,培養(yǎng)出成千上萬為生態(tài)文明服務的人才,那是我最希望看到的?!?/p>
柯老堅信,如果中國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發(fā)展方式,還能給其他國家解決生態(tài)危機做出示范。
正如哈師大教科院院長溫恒福在柯老演講后點評時指出的那樣,柯老通過對美國主流大學的批判,實際上為我們指出了中國教育改革的另一種可能。
柯老說,在哈爾濱有如此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和即將走向中小學崗位的“教師”來聽講座,是對他最高的禮遇?!拔也坏貌辉俅沃厣?,中國能通過學校實現為了生態(tài)文明的教育——即使沒有全面徹底的教育改革,你也可以在你的課堂上進行教育。”
演講的最后,柯老深情款款地告訴人們,他有兩個可愛的曾孫?!白屛覀牡氖?,我留給他們的世界,已經遠遠不像我當初出生時那樣美好而宜居”。“改變目前這種狀況,仍然是我在離開這個世界以前,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說這話時,柯老純凈得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