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遠
人類這個物種,脆弱得可悲可鄙,又堅強得可敬可畏。
———《殘次品》
幽藍的負離子光柱照亮冰封雪飄、千瘡百孔的昔日家園,隨地球流浪的,還有人類的心。希望,成了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東西。
人類為了生存,為了35億人的性命和未來的繁衍生息,孤注一擲地尋找新的星球。浩渺的星空是危險,亦是希望。
行星發(fā)動機大量損毀,就連地球也控制不住地即將被引向肢解的終點。脆弱的人類為了生存的希望全副武裝,拼盡全力。
每個人身上都背負了沉重的使命,渺小的碳基生命奔走在茫茫雪域,機車咆哮著嘶吼著,發(fā)瘋般地穿過倒塌的高樓懸崖,向著希望狂奔。當“杭州地下城”毀滅,當蘇拉威西噴出幽藍的光柱,為了達到拯救地球的目的,全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即使是浪費、犧牲也在所不惜的“飽和式救援”讓觀影者的心情跌宕起伏。我們明白———不是你一個人在戰(zhàn)斗,我們都在時代浪尖上。
可到最后,只有冰冷的聲音宣告努力的徒勞,告訴人們“火種”才是人類文明的延續(xù)。意料中,脆弱的人類集體崩潰了。然而,依然有一群頑強挺立在時代浪尖上的人叫囂著要點燃木星。
他們以沸騰的熱血點燃希望的星火———沒有人幫助,就做彼此的前胸和后背!他沖鋒陷陣,他對抗程序,她感召眾人……最后,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火,越燃越旺。他們臉上布滿血污,可笑得那么開心———他們有希望了。
可是,轉(zhuǎn)折陡生———火焰不夠高。
空間站———
“你知道加加林時代為什么不允許帶酒上太空嗎?”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他將自己燃燒,如飛蛾撲火,給這希望之火添上最后一把柴??删?,可畏!
沖擊波將地球推離木星,“流浪地球”計劃重新啟動,載著可敬可畏的人類,奔向4.2光年外未知而充滿希望的新家園。
希望在人的胸膛中重生!
佳作點評
《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萊塢大片的特色之一就是塑造了群體英雄:拯救地球的是一群人,是全世界不同種族的人。而這篇影評正是立足于這一點展開論述的。全文圍繞“希望”展開,將人類脆弱中可敬可畏的堅強剖析得極為細致。可見,作者寫作的視野非常開闊。(袁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