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飛 胡明陽
摘 要:2016年12月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指導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一項基本保障制度[1]。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綏芬河市積極部署改革方案并付諸實際行動,阜寧鎮(zhèn)建西村作為黑龍江省級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率先探索路徑、積累改革經驗。運用實地調研的方法對綏芬河市13個村小組的農村產權改革情況進行訪談,依托阜寧鎮(zhèn)建西村的改革情況,總結了13個村此次農村集體產權的改革方法和過程,同時對此次改革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綏芬河市;實地調研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78
引言
長期以來,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缺位,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監(jiān)管制度不完善,侵蝕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基礎,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有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制,堵住集體資產流失漏洞。建立產權交易平臺,讓集體資產能交易、能投資、能增值,實現集體經濟壯大發(fā)展。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地發(fā)揮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主體地位作用,使農村集體發(fā)展有組織、有載體,健全鄉(xiāng)村治理體系。
1 綏芬河市改革實踐
1.1 綏芬河市基本情況
綏芬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是我國對俄重要的經濟貿易口岸,擁有公路、鐵路2個國家一類口岸,是我國一帶一路重要發(fā)展口岸[2]。綏芬河市現轄綏芬河鎮(zhèn)、阜寧鎮(zhèn)2個鎮(zhèn),13個行政村(含3個自然屯),基本情況見表1。其中阜寧鎮(zhèn)建西村是黑龍江省首批試點改革村,其位于綏芬河市城鄉(xiāng)結合部,隸屬于阜寧鎮(zhèn),全村共有479戶、1237口人,耕地面積312.86hm2,林地954.07hm2。
1.2 綏芬河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探索過程
綏芬河市在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符合村情的改革道路,為黑龍江省其他地區(qū)乃至東北部地區(qū)的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面對村級資源類型多,清理難度大,在開展股權改革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程序,堅持尊重民意,通過創(chuàng)新方式,在村級股權改革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1.2.1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為了更好地完成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立市、鎮(zhèn)、村網格化三級宣傳小組,通過下鄉(xiāng)走訪,召開村民大會、發(fā)放產權制度改革資料等宣傳方式,把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及意義和享有的權利講解到位,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使改革深入人心,得到村民的支持。
綏芬河市下轄的2鎮(zhèn)及各村也分別依托村“兩委”、村“五老”,以及村民信得過的黨員和群眾代表,組成了政策宣傳、清產核資、勞動工齡核實、資產量化、信訪排查等工作小組,讓村民自己全程主導改革,廣泛參與,從組織領導上確保產權改革工作扎實推進。在改革方案制定過程中,堅持因村而宜、尊重民意,沒有固定的改革方案,由各村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方案[3],各村的每一項方案、決議都由村民代表表決議定后再上報并向全體村民公布,充分調動廣大村民對改革工作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1.2.2 清產核資階段
清產核資具有基礎性、復雜性等特點,對于選擇評估主體和在資產評估過程中,綏芬河阜寧鎮(zhèn)根據各村由于普遍存在資產、資源待界定情況,為了不造成村集體資產流失,同時也為了節(jié)約支出,該鎮(zhèn)各村在折股量化過程中普遍采用以賬面金額為依據,不作為資產處置和變賣的依據,待資產、資源產權明晰后再進行資產量化[4]。2鎮(zhèn)各村通過調查、統(tǒng)計全村各項資產和資源,登記造冊,先后3次公示清產核資結果。在全體村民無異議后編制出清產核資報告。經清查,全市村級資產核實值為22231.02萬元;全部負債核實值為 96.56萬元;所有者權益核實值為22134.46萬元;經產權界定,綏芬河市2鎮(zhèn)13個行政村。村集體凈資產總額核實值為22134.46萬元;改革時點量化資產總額為20262.68萬元;經營性資產核實價值為19908.86萬元;非經營性資產核實價值23221.55萬元;待界定資產核實價值為7462.90萬元;資源性資產情況:綏芬河市2鎮(zhèn)1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總面積4618.11hm2。
1.2.3 公開公正確認身份
在身份確認過程中,各村以省、市、鎮(zhèn)各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指導意見》為基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從而制定符合自身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方式。在認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戶籍、土地承包關系和集體經濟組織利益關系3方面因素,通告界定身份時間節(jié)點和具體方式,并將統(tǒng)計的全體村民、即將納入的成員和需要議定的特殊群體分別公示3次,召開全村戶代表會議,逐人界定,公示后上報主管部門備案[5]。綏芬河市共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9470人,符合勞齡規(guī)定的人數為6099人并已編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冊和勞齡名冊。
1.2.4 科學合理折股量化
身份界定完成后,各村再次召開全體社員大會,通告和議定產權制度改革重要事項,將產權制度改革的方案、決議、清產核資結果、資產評估情況、身份確認結果、資產處置辦法、股權設置方式、量化明細,原始股金處置模式等內容一項項向全體村民公布,形成最終決議,保證了改革事項不重不漏,村民知情、股民滿意。在此基礎上,各村充分尊重民意,科學設置股權,綏芬河市2鎮(zhèn)各村共設置股權2類、2類2種和2類3種3種模式。股權設置為2類的,即只設集體股和個人股[6];2類2類2種的,即集體股和個人股,個人股中包含基本股和勞齡股[7];2類3種的,即集體股和個人股,個人股中設置基本股、勞齡股和貢獻股。綏芬河市13個行政村、15個集體經濟組織中采取2類的有2個行政村;2類2種的10個行政村、12個集體經濟組織;采取2類3種的只有1個行政村。
1.2.5 民主組建股份制經濟合作社
在充分考慮民主的前提下,各村依照村“兩委”換屆方式,選舉產生了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會、監(jiān)事會。首屆任期5a。綏芬河市11個行政村(阜寧鎮(zhèn)的北溝村和菜營村2個村暫未結束)選舉出股東代表各304人,董事會45人,監(jiān)事會39人,而且董事會成員均由村“兩委”交叉任職,董事長也都由村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兼任。
2 綏芬河市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綏芬河市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在堅持國家大方向的基礎上,因村制宜,大膽嘗試,為農村集體資產注入新的動力。但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的凸現出來。
2.1 改革后的農村產權制度不健全
綏芬河市各村的實踐情況不同,剛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各項制度還不完善,尤其是內部獎勵機制、用人機制、控制機制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發(fā)展。集體經濟組織的特殊性,讓其有區(qū)別于其他企業(yè),集體資產歸集體所有,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也只能在內部流轉不能由村集體以外的人控制[8]。隨著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的不斷推進,集體經濟組織將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相關制度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2.2 集體資產資源收費政策推行困難
農戶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確權改革給村集體和個人帶來的長遠利益沒有明確的認識。不能積極響應改革過程中對資產資源進行收費的政策,要按照標準進行收費存在一定的難度,一些農戶故意拖欠或少交,強制容易造成新的信訪問題。
2.3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權制度改革發(fā)展空間不足 壯大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條件。綏芬河市地處長白山北端,平均海拔500m左右,森林覆蓋率達60%。由于規(guī)劃、土地等方面制約,當前各村不同程度存在建設用地不足的情況,導致新項目難以引進,老項目難以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后勁不足。
3 完善綏芬河市產權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3.1 健全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管理運營行為
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新的運行機制,靈活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體制,有條件的村優(yōu)先探索政社分離體制,條件不成熟的村實行人員交叉任職的管理體制。按照全市的統(tǒng)一要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股東大會、監(jiān)事會議事制度和合作社財務管理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推動合作社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
3.2 增強農戶對新政策的認同感
在改革過程中堅持尊重群眾意愿,發(fā)揮農民主體作用,支持農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立足于綏芬河市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采用靈活多變的改革辦法。每個村的設置辦法由村民代表大會自主決定。將村級經濟管理權由村委會轉交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組織,按照市場規(guī)律進行管理,由村經濟合作社對本村的資源進行統(tǒng)一登記,制定對新增地源的管理辦法,有效利用新增地源,增加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收入,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分紅來源。增強農戶對改革過程中資產資源進行收費等相關政策的認知度。
3.3 逐漸提高集體經濟整體實力,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后續(xù)健康發(fā)展 綏芬河市木材加工出口產業(yè)成熟,村集體可以依托土地資源大力發(fā)展倉儲業(yè)、物流業(yè)、租賃業(yè)和木材精細加工業(yè)。以土地資源和資金投入等形式參與土地整理,盤活用好現有股份合作社土地存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和依法辦理用地手續(xù)的前提下,利用土地集中離市區(qū)近的優(yōu)勢,標準廠房、物流倉儲庫等,從中獲取土地經營的最高收益。省級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阜寧鎮(zhèn)建西村二道溝區(qū)域的小型木材加工廠可以進行回收整合,建設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實施租賃,增加村經濟收入。
鑒于綏芬河市山地面積大,木耳、藥材的種植效益是糧食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符合條件的村集體可以因勢利導,由村干部、黨員引領,種植大戶技術幫帶,擴大產業(yè)規(guī)模,吸引更多的村民投入木耳產業(yè)、藥材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中來,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集體也可以從村民手中反包,建成規(guī)模基地,再發(fā)包給個人種植。通過產業(yè)發(fā)展來盤活村級資產、資源,促進新經濟組織增收。
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打造不同產業(yè),來增加村級新經濟組織的經濟實力,慎重選擇一些市場風險小收益比較穩(wěn)定的企業(yè),通過聯營、入股方式,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參與合辦企業(yè)。不斷培育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新增長點,為新經濟組織成員的分紅增收提供長久保障,實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農村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范栓虎.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銅川市印臺區(qū)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為例[J]. 中國集體經濟, 2018(16):37-38.
[2] 任繼紅. 綏芬河市對俄貿易發(fā)展對策研究[J]. 對外經貿, 2012(1):40-42.
[3] 張兆康, 傅起升. 關于股份經濟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探討[J]. 浙江現代農業(yè), 2012(4):25-27.
[4] 楊旭東.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探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3(16):13.
[5] 孫雷. 上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J].科學發(fā)展,2014(2):95-104.
[6] 楊旭東.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3(16):13.
[7] 齊只森. 著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J].農業(yè)經濟,2013(12):79-80.
[8] 鐘桂荔.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云南大理市8個試點村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