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陜西澄城劉家洼芮國遺址東I區(qū)墓地M6發(fā)掘簡報

2019-05-30 06:50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
考古與文物 2019年2期
關鍵詞:素面龍紋墓葬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渭南市博物館 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

劉家洼芮國遺址位于陜西省澄城縣王莊鎮(zhèn)劉家洼村西1.5公里處,地處魯家河兩岸黃土臺塬上,南距澄城縣城約22、西南距西安市約150、東北距韓城梁帶村約60公里(圖一)。魯家河系洛河一級支流長寧河上游的一段,穿遺址而過,將遺址分為東西二區(qū)。遺址墓葬因2016年11月底被盜而發(fā)現(xiàn)。自2017年初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市縣相關文博單位聯(lián)合組成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勘探與發(fā)掘,取得了重要收獲[1]。

收獲之一就是新發(fā)現(xiàn)了四處春秋時期的墓地。特別是溝東Ⅰ區(qū)墓地,發(fā)現(xiàn)了2座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東西并列分布(編號M2和M1)。從2017年4月至2018年底,考古隊對該墓地進行全面發(fā)掘,已完成包括2座大墓在內的70座墓葬的清理。雖然有部分墓葬遭到盜擾,但仍出土了大量重要的文物。今選取2017年發(fā)掘的中型墓M6簡報如下。

一、墓葬概況

(一)墓葬形制

M6開口于①層耕土下,打破生土,開口距地表約0.25米。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南北向,方向22°。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口長4.40~4.50、寬3.30米;墓底長4.32~4.36、寬3.16~3.28米,深7.60米。在墓室中部發(fā)現(xiàn)一盜洞,編號D1,平面圓角長方形,南北長0.90、東西寬0.50、自地表向下5.70米深,幸未擾亂墓室。

墓壁斜直,在東西兩壁二層臺以上發(fā)現(xiàn)工具痕跡,平行分布于墓壁上,呈“斜條”狀,長0.40~0.50、寬約0.01米。墓室東北角發(fā)現(xiàn)腳窩,分布于北壁東端與東壁北端,兩邊對稱,各9個,上下間隔0.50~0.60米。腳窩較規(guī)整,形狀為馬蹄形,寬0.12~0.14、高0.12、進伸0.10~0.12米。墓室四周為活土二層臺,緊貼于墓壁。北二層臺寬0.12、東二層臺寬0.14、西二層臺寬0.12、南二層臺寬0.14、殘高0.76米。墓底較平整,為紅生土,略堅硬,含大量白色料姜石。填土為紅褐色花土,土質較硬,未發(fā)現(xiàn)明顯夯打痕跡,內含少量料姜石。

(二)葬具與葬式

葬具為一棺一槨。均已腐朽,僅存朽跡,為白色板灰。因在棺、槨坍塌前,未進入於土,致槨蓋板、棺蓋板、人骨及底板疊壓在一起,總厚約3~5厘米。

槨蓋板保存較差,板灰為淺灰色,可見13塊蓋板,東西向分布,兩端搭于二層臺上,中部有明顯下塌現(xiàn)象。殘長0.38~3.04,寬0.12~0.20米不等。槨側板、端板,因坍塌腐朽,形制不明。槨長4.22、寬3.08、殘高0.76米。槨底板共發(fā)現(xiàn)12塊,均南北向擺放,長2.92~3.00米不等,寬0.12~0.20米不等。槨下發(fā)現(xiàn)墊木略呈井字形,墊木下未發(fā)現(xiàn)木槽。

棺位于槨室正中部,根據(jù)板灰遺跡,可見大致形制。長2.44、北寬1.0、南寬0.94米。因塌陷嚴重,棺高度、側板、端板無法辨識(圖二)。

人骨保存較差,嚴重腐朽,已成骨粉。從朽骨跡象看,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北。墓主頭骨左側發(fā)現(xiàn)1件玉玦,提取人骨時,再次發(fā)現(xiàn)另1件玉玦壓于墓主右側頭骨下,因此推測其面向右(西)。墓主牙齒保存相對較好,共發(fā)現(xiàn)6 顆。雙手交叉于墓主腹部,下肢平放,骨架朽痕長約 1.78米。墓主頭骨、下肢骨部位之上有少量朱砂(封二,1)。根據(jù)墓葬隨葬青銅矛、戈等兵器,推測可能為男性。

(三)陳器情況

隨葬品在棺槨之間、棺蓋板上、棺內均有放置,其中以棺槨之間最多。

棺蓋板上南、北兩端各置2件銅翣(封二,2)。棺、槨之間及棺蓋板上散落著大量串飾件,主要由銅鈴、銅魚、石墜、陶珠等組成,共分五組,整個串飾分布呈“日”字形狀(圖四)。青銅器包括禮器、兵器、車馬器及飾件等。禮器8件,均放置在墓葬棺槨之間西南角;車馬器共計61件(組),散布于墓室北、東、西三側;兵器共計53件,分布于墓室棺槨之間東、西兩側;另有銅環(huán)、銅泡、合頁、帶扣等;石圭共29件,集中置于墓室西北角(圖五),玉圭2件,位于墓室棺槨之間東側北部;漆木器主要分布于墓室北、東、西三側棺槨之間,僅殘存漆皮,范圍較大,無法辨認器形;棺內隨葬品為頭骨兩側各置玉玦及其下的1件玉璜。

二、隨葬器物

隨葬品共180余件(組),按材質分為青銅器、玉石器、骨蚌器、漆木器等。

(一)銅器

1.銅禮器,共8件,有鼎3、壺2、甗1、盤1、匜1件。

銅鼎 3件。均為圓鼎,形制、紋飾相同,大小相次。標本M6:4,斂口,斜折沿,方唇,方形雙附耳。腹較淺,中部微鼓,圜底近平,蹄形足接于腹底,內側齊平,足跟下出小方臺。腹中部飾一周凸棱,將腹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以三足為界飾三組橫C形龍紋,每組兩對,每對由兩個頭向內側的龍紋頭對頭地相背排列,每組之間有界線。下層飾一周波帶紋,波帶紋基本連續(xù),不分組。兩附耳外側各飾一周重環(huán)紋。 口 徑 35.6、腹深14.8、通高24.4厘米(封三,1;圖六)。

銅壺 2件。均為方壺,形制、大小、紋飾相同。標本M6:7,通體圓角長方形。長方形蓋,蓋頂有方圈足狀捉手,蓋沿作子口。器口作母口,呈長方形,微敞口,微束頸,鼓腹垂弛,位置偏下,平底微外凸。雙獸首耳位于器頸短邊兩側,耳上有扁片狀銜環(huán)。長方形矮圈足底部外侈,下折起臺。蓋及捉手四側面均裝飾S形云紋,蓋頂飾竊曲紋,正中有目。器身頸部四面飾波帶紋,其下飾三周弦紋。腹部四面飾交龍紋,四壁圖案基本連續(xù);正面上部居中為龍首,下部兩龍尾相對分布;側面則下部居中為龍首,上部兩龍尾相對分布。圈足四面飾垂鱗紋。器耳上端作獸首狀,配置分枝角,在靠近壺身連接處各有一處孔洞,扁片狀銜環(huán)外側則飾以龍紋,作二龍相互咬合狀,吐出長舌,配置C字形尖彎角,內側素面。整體紋飾線條較淺,已無浮雕之感。蓋捉手直徑10.5×13.3、口徑9.9×12.4、圈足直徑12.5×16.8、通高31厘米(封三,2;圖七)。

銅甗 1件。標本M6:9,長方形連體甗,甑敞口,斜折沿極窄,尖唇。甑部中淺腹,四壁斜直,向下收分。下接長方體四足鬲,連襠處平闊,淺袋足,高蹄形足跟,內側削平。薄片狀雙立耳。無篦。器體甑部四壁滿飾兩層紋飾,上層為兩條橫C字形龍紋,每面有兩個頭向內側的龍紋頭對頭地相背排列。下層為雙首龍紋,作橫S狀,兩首相顧。龍首下均吐出長舌??趶?4.3×17.2、腹深16.5、通高21.8厘米(封三,3;圖八)。

銅盤 1件。標本M6:11,平折沿,薄方唇。方形附耳較薄。盤側壁較直,底部平闊。喇叭形圈足下部外侈,底部下折起臺。圈足下部等距分布三個薄片狀乳足,略呈長方形,不甚規(guī)則。附耳外側飾一周重環(huán)紋。盤外側壁飾一周三組雙首龍紋,每組五個(唯一組在附耳下方龍紋排布有誤);每個龍紋作橫S形,兩首向內回顧,吐出長舌;身體中部皆有一目紋。圈足外壁飾一周垂鱗紋,亦分三組??趶郊s25.5×29.4、腹深3、通高5.5×8厘米(圖九,上;圖一〇)。

銅匜 1件。標本M6:10,腹部橫截面鋬端近圓角方形,流端近橢圓形。腹身似瓢較深,腹壁豎直,下部內圜,底部較平。寬短流上揚微彎曲,下接四龍形扁足,龍首形鋬手。器腹口沿下至流部以鋬?yōu)榻纾瑑蓚雀黠椚齻€雙體龍紋;流口下壁另單獨橫置兩條相互對稱的雙首龍紋,中有界線。每個龍紋作橫S形,兩首向內回顧,吐出長舌;身體中部皆有一目紋。龍紋下自流口底部至鋬部飾三周凹弦紋。鋬與腹口沿連接處有浮雕龍首,配置分枝狀龍角,龍首面向腹內側,鋬整體作卷龍銜沿探水狀。四扁足外側皆淺浮雕龍鳳合體紋,上部為鳳首,配置長冠、尖角;下部為龍紋,系將口沿下的雙首龍紋截取一半而成,龍鳳頭向一致。腹深6.4、長26、寬12.4、通高12厘米(圖九,下;圖一一)。

2.銅兵器,共計55件。有戈、矛、鏃、甲胄、钖等。

戈 2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45,直援圭首形峰。中長援,中部略窄,有中脊。下刃在援末和胡相接處作斜緩的弧線,援體上端一圓形穿。中胡,胡上二長方形穿。長方形內,無刃,低于援上刃,內上一長方形穿。無上闌,有側闌及下闌。素面。長19.2厘米(圖一二;圖一六,3)。

矛 1件。標本M6:91,柳葉形矛,尖鋒,葉細長,兩葉有刃,起中脊,中長骹,骹口呈圓形,骹近葉處有釘孔。骹內殘留有木柲朽骸。素面。長21.2、骹口直徑18厘米(圖一四,1;圖一六,1)。

鏃 42件,成束集中放置。標本M6:137,條形雙翼較窄,中脊凸出,直達前鋒,雙翼微內弧,刃部鋒利,翼脊間有鏤空的血槽(喉)。后鋒微斜,長出關,關底部較平。近圓柱形鋌上粗下細,較長較扁,兩側有范線。長4.9厘米(圖一九,3)。

銅構件 2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97,空心短管,兩端不封口,截面呈圓形。側面中部有兩個貫通的釘孔。素面無紋飾。管內仍殘存較多朽木。長3.8、口徑2.3厘米(圖二一,3;圖二四,1)。

甲胄6件,銅钖2件,目前正在修復中。

3.車馬器,共計61件(組)。

馬銜鑣 8組,形制、紋飾、大小一致。標本M6:13,由一個馬銜與兩個馬鑣組成一套。馬銜由兩根兩端各帶一環(huán)的銅條組成,內環(huán)近圓形、外環(huán)近橢圓形;其中一條的兩環(huán)呈垂直方向,另一條的兩環(huán)呈水平方向,內側兩環(huán)以一側、一平的方式套接,內環(huán)遠小于外環(huán)。外側兩環(huán)以穿鑣。鑣身彎曲,一端近勾玉形,另一端逐漸變窄,并向內卷曲形成環(huán)狀,整體近“6”形。鑣器身扁平,正面微凸,可見兩棱。鑣身反面面近中部有雙橋形鈕,正面在雙橋形鈕對應位置及鑣身非環(huán)狀的一端飾有三個獸面紋。銜長10.8、鑣長10厘米(圖一三;圖一六,2)。

車轄 4件,分二型。

A型 3件。標本M6:41,整體呈長條形,獸首轄首較大,側面鏤空形成方穿,底部和背部平直,底部沿鍵兩側對稱分布兩條長條形鏤空槽。其下有扁長條體鍵,底邊斜平,鍵正反面中部微凹。轄首作浮雕龍首,配置高出器表的片狀分枝角,倒八字眉,巨目寬鼻。獸首長3.8、寬3.1、鍵長5.2、寬1.5、通長8.9厘米(圖一五,2;圖一七,2)。

B型 1件。標本M6:15,整體近水滴狀,轄首寬大,正面成半圓弧形,可卡在軎上,后有寬厚的背脊,整體近一級臺階狀。轄首中部作浮雕獸首,側部鏤空,形成穿孔,截面近梯形。背脊平直。扁長條鍵位于半圓弧內中部,體較短,近末端有長方形穿。轄首背面近轄鍵處對稱分布兩條縱向鏤空槽。轄首圓弧外側中部浮雕獸首配置橫C字形角,角尖向上,位于背脊一側;雙層倒八字形眉連接在寬大的鼻部上,雙目突出,鼻孔兩側伸出獠牙。其余部分皆素面無紋飾。轄首直徑5.3、鍵長3.3、寬8、通長5.5厘米(圖一五,1;圖一七,1)。

車軎 2件。標本M6:38,筒狀中空,外端封閉,內端口微敞,無折沿。橫截面近橢圓形。近內端兩側面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縱向穿孔以納轄。側壁滿飾紋飾,紋飾以兩側轄孔處為界可分作兩組,每組分兩層,均飾有折身雙首龍紋,龍吐出長舌,紋飾呈中心對稱。近內端的一層兩龍首居中分布,近外端一層龍首則分布于兩側。頂面無紋飾。頂端徑4.1、口徑4、長8、轄孔長1.9、寬7厘米(圖一六,7;圖二一,1)。

鑾鈴 4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14,雙輪銅鑾鈴,鈴體較大。鈴首作橢圓形,球形鈴體中空,內置圓形鈴丸,正面中間有一圓孔,外有放射狀排列的三角形鏤空8個,作車輻形,背面僅中間有一小圓孔。球體中間有一周脊棱,四面各有一連接外輪的短梁,外輪斷面作等腰三角形,下面的短梁與鈴柄相接并豎于鈴座之上。鈴座上小下大略呈梯形,與柄部相接的頂端有中脊,左右側壁位置偏靠內,與前后壁及頂壁相接處形成類似扉棱;鈴座中空,底部為長方形銎口。鈴座四面中部各有一個釘孔,一側面近底部另有一個圓孔。底座素面無紋飾。鈴首直徑10、高15.5厘米(圖一五,3;圖一七,3)。

銅鳥 3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82,整體作鳥形。鳥首高舉,頭頂有雞冠狀冠,兩目圓睜,短喙。鳥身圓滑,側有雙翅,兩翅后張,高出鳥體。扇形短尾上揚。未刻畫鳥足,鳥體正底部有一短柱,下接長方形薄片狀榫,用以插在衡端飾上。榫底部有近水滴形穿孔。頸部可見兩周陰線,下有一層羽毛狀紋飾,羽翅上也有陰線羽紋。高6.9厘米(圖一八;圖二四,6)。

車衡端飾 1件。標本M6:80,整體用銅管連續(xù)直角彎折兩次構成,體大致呈反Z字形,銅管兩端不封閉,橫截面呈八邊形。銅管前端開口處有水平槽,其上飾獸首,配置內卷角與倒八字形眉相連,寬鼻大目。銅管前端近獸首處、中部轉折處、后端近開口處有三個自上至下貫通的長條形穿孔,應系納銅鳥之用。長14.8厘米(圖一八;圖二四,8)。

車衡端飾構件2件。 標 本 M6:79,薄片狀,前部呈圭首長條形;后部作較窄較短的長條狀,類似柄部,有條形穿。側部斜,略成臺狀。長13.2厘米(圖一八;圖二四,7)。

銅鳥、車衡端飾和車衡端飾構件,應是組成一個整體。

銅合頁 4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28,由折頁和柄部兩部分構成。折頁近方形,由長方形銅片對折而成,中間為空槽可以夾物;折曲處呈圓筒狀,內置軸。柄部由帶套筒的銅片套于折頁內軸上,外側為一扁筒形圓環(huán),環(huán)徑約相當于折頁寬度1/3,柄部可圍繞軸作近120°轉動。折頁正反面均滿飾鏤雕紋飾,上部飾簡化大冠勾喙鳳紋,下部飾獸首紋,額頂雙角上折外卷,與鳳鳥紋驅趕合體借用,套索狀眉呈倒八字形彎曲,圓睛、寬唇上卷,口兩側外卷胡須。通長5.4、寬3.4、厚1厘米(圖一六,4;圖二〇,1)。

銅策首 1件。標本M6:167,體上端呈短管狀,下端有四棱錐狀刺,銎內存有柲的朽骸。通長4.7、刺長1.4、銎長3.3、徑1.2厘米(圖一九,1)。

銅踵飾 2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42,整體呈J形,圓角方形套管。套管端部側面有兩個貫穿的釘孔,末端上部有方形凹槽,底端封閉,向上翹起,向后翻折。套管底面中部、底面末端折角處也有釘孔。翻折上的頂端飾獸面紋,銹蝕較嚴重,細節(jié)不可辨。出土時,套管內尚存留較多木辀殘留。通3.6厘米(圖一六,5;圖一九,2)。

4. 喪儀器 銅霎,4件。棺蓋板上南、北端各出土2件,殘損嚴重,整體修復中(封二,2)。

5.串飾件,主要是組成串飾的銅魚、銅鈴。

銅鈴 29件。形制基本相同,大小有別。形制較大者17件,較小者12件。均為上小下大,兩側及頂上合范印痕明顯,器體都有不規(guī)則孔。鈴體橫斷面呈合瓦形,下口呈凹弧形,整體呈梯形。平頂上有橫置的橋形半環(huán)紐。腔內多保存有鈴舌,內有系鈴舌的繩穿。標本M6:36,形體較大,半圓形鈕殘,素面。通高6.9、瓦口長4.7、寬3.3厘米(圖一六,6;圖二〇,2)。標本M6:1-3-A1,形體較小,素面。通高5.5、瓦口長3.1、寬2.5厘米(圖二〇,3)。

銅魚 110件。形制基本相同,部分已殘。魚體均呈柳葉形,燕尾形尾,無鰭,魚眼呈橢圓形,制作粗糙,素面。標本M6:1-3-B1,長7.3、寬1.6厘米(圖二一,2)。

6.其他銅小件,共32件。有銅環(huán)、銅泡、帶扣、飾件等。

銅環(huán) 2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16,環(huán)形,斷面呈圓形,素面。內徑4.2、外徑5.3厘米(圖二二,1)。

銅泡 22件,可分為二型。

A型 體形較大,17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標本M6:23,正面弧形隆起,背部內凹,直徑處有一橫梁。素面。厚5、面寬3.5厘米(圖二二,2、3;圖二四,2)。

B型 體形較小,5件。形制與A型相同。標本M6:18,厚6、面寬1.7厘米(圖二二,4、5;圖二四,4)。

銅帶扣 9件。形制、紋飾有別,大小相當。標本M6:154,略呈方形,正面微隆起,背面內凹。獸面,雙角略呈逗號形內卷,兩耳外上折,雙目呈圓睜狀,寬唇上翻,獠牙外撇,背有窄橫梁,連接兩耳中部。長3.8、寬2.9、厚4厘米(圖二三,1、2;圖二四,3)。

(二)玉石器,主要是石圭、玉圭、玉玦、玉璜、石墜。

1.圭 31件。石圭29件,玉圭2件。根據(jù)圭體寬度,可分二型。

A型 圭體寬度約2厘米,刃部不明顯,厚0.4~0.6、長8~13厘米。標本M6:54(圖一四,2)。

B型 圭體寬2~3厘米,刃部較明顯鋒利,厚度約0.6、長20厘米左右。標本M6:64(圖一四,3)。

2.玉玦 2件。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6:98,圓形,一側有小缺口。外直徑2.3、內直徑9、厚5厘米(圖二三,4)。

3.玉璜 1件。標本M6:163,弧形,一端整齊,近端處有一圓孔,另一端經(jīng)打磨修整。寬1.8、厚3厘米(圖二三,3)。

4.石墜 可分為四型。

A型 有穿孔無刻槽。似墜飾,上兩邊較長,下兩邊較短。上端有一圓孔。正面凸起,背面稍平。標本M6:1-3-C74(圖二五,1、2)。

B型 無穿孔有刻槽。四邊基本相等,背面長徑有一刻槽。標本M6:1-3-C49(圖二五,3)。

C型 穿孔、刻槽均有。似海貝形,上端有一圓孔。正面凸起,背面稍平。標本M6:1-3-C41(圖二五,4、5)。

D型 穿孔、刻槽均無。

(三)骨器

1.小腰 3件。標本M6:168,兩端呈束腰竹節(jié)形,中段為細圓柱形狀。長2.4厘米(圖二六,1)。標本M6:169,兩端橫截面呈八面形,粗細一致。中段為細圓柱狀。長3.1厘米(圖二六,2)。

2.骨泡 5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正面微隆起,背面平齊,中間有一小孔。素面。標本M6:159,外徑2.2、內孔徑3厘米(圖二四,5;圖二六,3)。

三、結 語

劉家洼墓葬中極少隨葬陶容器,M6亦然,我們主要依據(jù)隨葬銅禮器對墓葬年代試作分析。3件附耳銅鼎,形制、紋飾基本一致,大小相次,整體與韓城梁帶村M28:107[2]、登封M3:18、M3:6[3]等附耳鼎相似。但該鼎蹄形足明顯,足跟下漸顯方臺接地,為春秋中期時代特征,因此該鼎年代當春秋早期偏晚或早中期之際。連體方甗,通體低矮、橫寬,鬲襠近平,亦與登封告城M3方甗近似,為春秋早期偏晚。匜,淺腹,寬流上卷明顯,與河南郟縣太仆出土的銅匜[4]最為接近,年代為春秋早期或略晚。而春秋中期的匜,淺腹,流彎曲度更大且低,如聞喜上郭村M4:6[5],兩者尚有一定差別。方壺,與虢國墓地M1820:19[6]、梁帶村M28:98[7]相似,年代為春秋早期。

綜上可知,該墓出土銅器均應是春秋早期偏晚特征,紋飾也是春秋早期常見的龍紋、垂鱗紋、竊曲紋等,未見春秋中期才出現(xiàn)的蟠螭紋、蟠虺紋等紋飾??梢?,該墓所出銅器年代集中且基本一致,當為春秋早期略晚或早中期之際,墓葬年代或與其基本一致。

劉家洼遺址東I區(qū)墓地,初步判定為春秋早中期包括芮國國君在內的一處貴族墓地。M6開口面積約15平方米,銅器組合為三鼎列鼎制,根據(jù)以往兩周考古發(fā)現(xiàn)情況,隨葬三鼎墓主人多為士一級貴族,M6墓主人身份亦當如此。其距離M1芮國國君墓葬北墓道僅15米,或為芮國宗親或近臣等貴族。

M6出土器物無論是器類、器形還是紋飾均承襲西周晚期以來關中地區(qū)的銅器風格,與同時期梁帶村墓地、上馬墓地、虢國墓地等相同,差別較小。禮器以鼎為核心的重食組合的特點亦非常鮮明,并且遵循食器+酒器+水器的組合禮制,是周系墓葬的一般特征。

此外,該墓葬除具備周墓基本特征以外,也有一些現(xiàn)象值得關注。第一,隨葬銅器雖然遵從以鼎為核心的重食組合特點,但食器中只有鼎、甗,無簋和鬲。其它保存完整、隨葬簋或鬲的墓葬僅各有一座。另外簠、盉等器類也極少見??傮w感覺,器類相對較少,這或許是本地特點或與墓葬等級較低有關。

第二,隨葬圭的數(shù)量多且尺寸大。西周墓葬中即有隨葬玉石圭,數(shù)量一般1~2件,長度在20厘米以下,且貴族墓出土比例明顯高于庶民。東周時期,不僅單個墓出土圭的數(shù)量增加,隨葬圭的墓葬級別也在擴大,由諸侯一級墓葬的大型墓到卿大夫乃至士一級的墓中均有,這一轉變由春秋早期開始,中期后普遍。M6出土玉石圭總數(shù)達21件,多數(shù)超過20厘米,這在春秋早期卻是極少見的,即使同時期的梁帶村和虢國墓地也無此例。

附記:劉家洼墓地考古發(fā)掘工作得到了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及澄城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良周文管所為發(fā)掘工作提供極大幫助與支持,王莊鎮(zhèn)政府、劉家洼及良周村委會亦為發(fā)掘工作提供了便利。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李麗、耶文靜參與該墓發(fā)掘。在此一并致謝。

項目領隊:種建榮

參與發(fā)掘:種建榮 孫戰(zhàn)偉 石 磊

馬金磊 鄭懷璋 劉百乾

邱學武 王云峰等

現(xiàn)場保護:邵安定 宋俊榮 賀麗娜

周珊珊等

影像資料:趙汗青

執(zhí) 筆:種建榮 孫戰(zhàn)偉 石 磊

[1]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澄城劉家洼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19-1-25(8).

[2]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梁帶村芮國墓地——二〇〇七年度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3]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登封告城東周墓地三號墓[J].文物,2006(4).

[4]河南郟縣發(fā)現(xiàn)的古代銅器[J],文物參考資料,1954(3).

[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聞喜縣上郭村1989年發(fā)掘簡報[M]//三晉考古(第一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6]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嶺虢國墓地[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7]同[2].

猜你喜歡
素面龍紋墓葬
李蕾作品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天降大福喜成雙
傳統(tǒng)龍紋圖樣的現(xiàn)代平面設計研究
瓷器上的龍紋
寄秋聲
素面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浙江臨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啟示
文水县| 乐业县| 铁岭市| 鄂尔多斯市| 沙河市| 尼木县| 怀化市| 克山县| 永登县| 太仓市| 上蔡县| 西藏| 南安市| 石门县| 广汉市| 南皮县| 绥化市| 苏尼特左旗| 开化县| 建德市| 河北省| 同德县| 绥宁县| 武安市| 富宁县| 竹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喀喇沁旗| 定日县| 宁波市| 姚安县| 海林市| 台前县| 灵山县| 鄂温| 西乌| 宁国市| 中山市| 高唐县| 长丰县| 尉犁县|